高考作文高分制胜五字诀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语云:高考语文,得基础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天下。高考在即,高考考场作文与平时随笔有何区别?高考高分作文的显性标志是什么?这是很多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
  高考作文与随笔确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从阅读对象看,阅卷者多为一线语文教师、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研究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篇文章只有读者阅读后才能完成其意义,故考生要学会站在这一特定阅读群体的基础上,写出深受阅卷老师欢迎的且富有人文气息、文质兼美的佳作来;其次,从阅读状态看,阅卷者工作任务重,强度大,只有快速阅读方能完成阅卷任务,故考生既要重视如何体现自我写作功底,又要彰显清晰思路,让老师第一时间就能明明白白你的心。
  那么,究竟怎样的文章才能让阅卷者为之满堂喝彩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优秀的高考作文具有清、真、厚、炫、巧等五大特点,是为高考作文制胜的五字诀。
  一是观点明确。考场作文应有十分明确的立意和坚定的立场,且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开篇处应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结尾处应重申观点,再次强化自我论点。
  二是思路清晰。一方面,考生应努力做到文势畅通,一气呵成;另一方面,考生行文时要多用总分结构,无论是全文,还是具体段落,最好能用演绎法行文,即用总分结构谋篇、谋段,以让阅卷者快速读懂文章,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是过渡自然。要高度重视文章的过渡,给阅卷者清晰的思路引领,做到行文过渡自然。
  下文是2012年浙江省考生叶含君的高考满分作文,文题为“要做英雄还是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充分体现了“清”的显著特点。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即扣主旨)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学习本文开门见山亮观点的技巧)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学习此段落的总分结构)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本段继续用总分结构,与上段构成并列结构)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文末处再次点题,强化观点)
  以理服人,是指议论类文体写作要重视以辩论的姿态做到以理服人。议论文写作最佳的情绪状态是激情澎湃,而抒情类文体写作则要重视以情动人,其最佳情绪状态是热血沸腾,甚至把自己感动到潸然泪下为最佳。文贵情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余秋雨先生是深谙文贵情真的道理的,他的作品多感情激越,发自肺腑,因此极能激发读者共鸣。以他的《道士塔》为例: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雕塑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柔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雕塑委曲一下……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象,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迷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上述选文,作者的情感可谓真挚,“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象,脑中也是一片惨白。”其情感是极为真切的。作者写到自己与王道士对话的幻觉,极具画面感,尽管最后脑中依然是一片惨白。文中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遭破坏深深的痛心,溢于言表,极能引发读者共鸣。
  日常写作中,导致文章不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材料繁冗。有的考生写一个素材或一段生活经历可长达300字以上,令人哭笑不得。一般而言,单个素材篇幅不应超过100字。二是内容重复,有的考生在行文时,因缺乏思路,故不停地论证同一个问题,凑字数目的实在是过于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富有厚度、内容充实的文章呢?
  一是追求深度。追求深度最好的方法是用内涵深入法。经典议论文在挖掘文章内涵时,常用的层次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即是内涵深入法。以浙江省高考作文《感受乡村》为例:   曾去西溪游玩,其中一站便是感受农家的原始生活。同那许多赞羡田园的诗歌一样,介绍文字也总流露出淡淡的欣喜和向往。烧柴的灶台,木制的幼儿床,纸糊的镂窗,甚至简陋不过的木制脸盆与搓衣板,组成了所谓田园的梦。人们随意赋以“田园”美好的印象,只在无关的骚人笔下截取只言片语,竟使乡村成了寄梦的地方——一生追逐的,不实的梦。
  此情此景,与城市中的喧哗骚动、灯火酒绿、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截然不同。城里人于是开始幻想,幻想着自己在城市中耗度大半青春后,于乡野置田买屋,颐养天年。
  笼罩在同一片星空下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为何有如此遥远的距离?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是城市人?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形的玻璃穹顶之下?
  我们只是累了,只是厌倦了。或许我们的“乡村”不过是一次不被打扰的度假,一个宁静的月夜,一种每天都对自己好一点点的生活。如此而已。而城市的人们只为了在跟着城市的节奏,拼命消耗自己的热情与青春的同时,对得住自己,才幻化出这样一个看似实际却那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乡村”其实那么近,为什么非得当作最终的奖赏不可呢?
  “是什么”,主要立足于对现象的展示;“为什么”,则重在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怎么样”,则可谈论感受农村后的具体做法。
  以上片段运用了内涵深入法。先立足现象,谈及城里人在感受农村时油然而生的羡慕,然后由果溯因,思考城里人有如此向往的社会和心理原因,文章因此富有层次和深度,充满社会反思特质。
  二是追求广度。追求广度最值得考生运用的是联想拓展法。很多考生在行文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能通过联想有效拓展思路,故文章缺乏广度实是在情理之中。请看余秋雨的文章《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得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愤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受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上文即是成功运用联想拓展法的好文章。文章围绕主题写了朋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公共汽车售票员、英国画地为牢的故事,文章因联想丰富而拥有了充实的内容。试想,如果没有运用拓展,文章能如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吗?故考生应在日常写作实践中多练习对联想思维的拓展。
  高分作文要能胜出,关键之处在于要有显著的亮点,要能第一时间吸引老师的眼球,具有突出的炫示特色。亮色营造可从立意、素材、语言、技巧四个角度准备。这些都是考生在考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以语言亮点为例作分析:
  默契是隐士手中的琴,在“云深人不知”时,引得“明月来相照”;默契是游子耳边的笛,在“此夜曲中闻折柳”时,生出“何人不知故人情”。默契是闺妇身边的雁,在“云中谁寄锦书来”时,涌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段文字可谓美矣,主要体现为形式美和文化美。像这样的文字,建议考生重视背诵阅读,最好的方法为背出来,然后忘掉它。之所以要忘掉它,是怕考生在考试时情不自禁地把背出来的内容原本地写到作文里,从而出现套作的嫌疑。而只要有了熟读成诵的过程,一般来讲,考生常能在不经意间改变表达习惯,从而提升自我写作技巧。
  如首尾呼应法、线索连串法、对比强化法、点面结合法、细节特写法等,都值得好好运用并努力沉淀,使之成为我们潜意识的写作技巧。在笔者看来,以下技法很值得考生努力借鉴模仿。
  1. 比较强化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善用比较法的考生能从反面、侧面等角度强化对象,深化论证,其效果远胜于正面的单一强化。
  比较法主要有二。一是衬托,即经典写作中的烘云托月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即是从六宫粉黛之美烘托贵妃之美;也可以用正反对比法从反面道现象、道意义,从而正反论证,相得益彰。二是对比。对比可分为两种。一是纵向对比,即以时间为序的纵向对比法;二是横向对比,即在同一时空内对不同对象的横向对比。
  现举一例子具体说明之:
  德国曾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使世界陷入了战争的深渊。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上例所用的即是对比强化法。对比之下,“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这一观点得到了鲜明的彰显,这不可不说是对比强化法的功劳。
  2. 外延拓展法
  外延拓展法即是在确定文章主旨后,通过不同写作对象的转换和深入论证,彰显观点普遍性的写法。其常用形式主要有三。
  一是从自然到社会:
  我常常为胡杨的生命力震撼不已。这是一种怎样的树啊。它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这是一种生命的坚持,更是一种生命的尊严。我们是否该从胡杨身上汲取些什么呢?
  这一写法甚是经典。很多自然中的景物都值得我们用心挖掘其象征意义,然后拓展至人类社会。如旅鼠、荆棘鸟、荷花、拉丁美洲鲑鱼等都是很值得挖掘的意象。
  二是从个体到集体:
  余秋雨面对余杰的一篇《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没有任何忏悔之意,甚让国人失望;而巴金却能自觉地对其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发自内心的深省,写下了伟大的《随想录》,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人好好反思吗?个人需要忏悔,一个集体又何尝不应忏悔呢?
  上例即是由个体到集体的典型片段。由个体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多能让文章思路开阔,大气磅礴,彰显文章思路和层次。
  三是从艺术到人生:
  对于生于城市又长于城市的我来说,对乡村的最初印象源自文学。“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让我对乡村之趣心怀神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让我对乡村之纯充满依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让我对乡村之美多了一份憧憬。而当我只身来到乡村时,魂牵梦萦的乡村图景终于清晰地呈现于我的眼际了。至今不忘心灵与自然的唯美邂逅。看山心定,那一种厚重、那一份包容,让世间浮尘霎时沉淀;望水心宽,那一缕柔情、那一股激情,令世人心灵清澈透明;观云心静,仰卧草地,面对云霞的变幻莫测,心中多了一份旷达。
  上文所用的即是外延拓展法。考生由文学作品描绘的乡村之美,拓展到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到的诗意自然,层次清晰且呈递进之势,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文章因此而富有厚度。
  “清、真、厚、炫、巧”,这高考作文五字诀考生要牢记于心。它既可视为自我习作优劣的对照依据,又可视为作文考前突破的主要方向。相信,只要努力思考之,实践之,考生一定能写出“清、真、厚、炫、巧”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进入到最后阶段,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多例免疫缺陷病患者排出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由于此类病例能够长期
《社戏》的结尾,在偷吃罗汉豆的第二天,“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什么六一公公送来一样的罗汉豆,“我”吃起来却感觉没有“昨夜的豆”好吃呢?这是因为“昨夜的豆”里,有着特殊的味道。  有释放的自由。  作为一个城里的少爷,“我”平时是受了很多约束的,而与纯朴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则无拘无束,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