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是扩大知识面,二是发展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训练。不论哪一种,都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才能得以有效发展,笔者就此浅谈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哪些好的习惯,以供同行共享。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对学习大有裨益,对人的终身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下面就谈谈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1 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2 阅读的习惯
2.1 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 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2 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它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3 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于是联想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2.4 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点评式的阅读,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古代有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现代有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3 教学过程中培养习惯
以上两点是广泛意义上的学习习惯,再下来就说说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小习惯:
3.1 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2 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3 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4 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3.5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3.6 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当然,不仅仅是语文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知道,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人来说是受益无穷的。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对学习大有裨益,对人的终身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下面就谈谈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1 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2 阅读的习惯
2.1 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 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2 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它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3 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于是联想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2.4 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点评式的阅读,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古代有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现代有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3 教学过程中培养习惯
以上两点是广泛意义上的学习习惯,再下来就说说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小习惯:
3.1 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2 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3 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4 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3.5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3.6 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当然,不仅仅是语文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知道,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人来说是受益无穷的。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