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课作为职教幼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必修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钢琴素养既是幼师学生的基本素质,又是专业技能,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节奏感,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兴趣,并有效运用到以后的幼儿教学中来提高钢琴教学水平,是当前幼师钢琴教学的关键。为此,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学生缺乏节奏感的因素,提出了培养以及运用节奏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职教幼师专业;钢琴教学;节奏感
钢琴课是职教幼师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钢琴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和初步掌握不同体裁、风格的优秀作品,学习并掌握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与弹唱技能,提高综合音乐素养和能力,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需要达到识谱、独立演奏、编配伴奏等。无论是教钢琴,还是学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同时还需要很强的节奏感来完成演奏,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应该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部钢琴作品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总结了学生缺乏节奏感的原因,并尝试通过各种措施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一、学生缺乏节奏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职教幼师专业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已超过了最佳学钢琴的年龄(7-9岁),而且由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钢琴这种乐器,从未接触过五线谱,多数都只学过简谱,识谱能力不强。在钢琴学习中只能单纯地模仿老师,大部分学生的弹奏断断续续、曲不成调,旋律、节奏、和弦、指法等错误较多,初期由于兴趣还坚持弹,后期由于老师的强压,弹琴在学生的心中会渐渐变得枯燥起来,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钢琴弹奏的基础没打牢,指法凌乱,更谈不上节奏感。
2.教师教学忽略。由于是大班教学,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对基础差的个别学生辅导不到位,有些学生由于越学越难越练越枯燥而学习兴致不高蒙混过关,从而导致教师积极性下降,成就感低,于是教师在教授钢琴时循规蹈矩,教学过程缺乏激情,对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缺乏大胆尝试,一味地按照书本安排循序教授,导致学生依葫芦画瓢,能把音完整地演奏出来似乎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完全忽略了节奏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3.教材侧重不足。职教幼师专业的教材基本上是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钢(风)琴》。教材的第一、第二册都以调号作为编排的依據,涵盖了钢琴基本功练习、练习曲、乐曲和弹唱歌曲的内容,在最开始学习断奏、跳音时有很多练习的机会,而顿音(幼师教材三、四册及“拜厄”练习中常见)的练习方法则要求是短于跳音,更爆发短而有力,是跳音实际音响时值的1/2。例如,《琴法》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三课、第四课在初学时就出现了这些练习,但教材中练习量不够,导致教师忽视了这些,在教授时缩短这个过程的训练,而直接导致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训练不够。
二、节奏感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一首曲子都离不开节奏,就像人的生命一样。好的节奏感使演奏充满活力。节奏训练属于打基础的范围,对于职教幼师学生来说,节奏感在钢琴学习中尤为重要。
1.把握节奏感是快速学习钢琴的有效途径。由于职教学生生源的特点,教师在教授零基础的学生学习钢琴时认为初级阶段首先基本上就是数拍子,但是拍子属于数学范畴,是科学的,而节奏感是活的,属于艺术范畴。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应把音乐的进行分成有规律的长音和短音或强音和弱音之交替,从而形成一种律动,使音乐负有弹性,形成一种节奏,既而再引导学生体会节奏中的韵律,也就是所说的节奏感。这应该是学习钢琴最好的一个切入点,而不是教授学生单纯的弹音符,把所有音都弹得一样响,弹成毫无节奏感。因此,笔者认为把握节奏感是快速学习枯燥的钢琴演奏的有效途径。
2.节奏感强的乐曲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职教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幼儿教学,幼儿一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音乐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同时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如果幼师节奏感不强则很难把握幼儿的喜好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不仅对钢琴教学有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能如鱼得水,终身受益。
三、培养及运用节奏感的措施
1.创新课堂,关注课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培养兴趣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书本中走出来,扎实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督促进学习。在指导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其练琴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后就可以让其加强练习提升节奏感。二是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这样学生越弹越想弹,就会逐渐地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及时关注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听取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节奏感的运用。三是模拟课堂。可以分组、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同学,让学生能从老师和幼儿的角度考虑,揣摩双方心理,即兴创作表演钢琴作品,最后集中讨论思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让他们学会处理以后工作中的突发事情。
2.提高表现欲,加强节奏感训练。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缺乏表现欲,那么这个人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尤其是职教幼师专业的学生以后要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更需要把自己所学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加强节奏感训练,具体来说:一是运用比赛机制,在学生中开展钢琴演奏比赛,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能相互探讨,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培养正确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在听别人弹奏时体会其弹奏的节奏感。二是激发与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给表演欲望低的学生强制下任务,在表演过程中以激发与鼓励为主,让其从中得到自信,提高其表演欲,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一定的把握,从而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3.与舞蹈结合,通过聆听与观察培养节奏感。我国古代,音乐和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称为乐舞。其中的舞,实际上就是乐的形化,也可以理解为有形的音乐,舞蹈实质上是音乐意境。人们平时都说音乐,其实,音跟乐是不同的,音是声音,把音美化并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才成为乐。由此可见,音为乐之本,乐为音之魂,而乐只能感受。在钢琴演奏中,学生往往只注意代表声音的符号而忽略声音的含义,就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音通过音符便成了能听见、看见的实物,学起来当然容易。而乐是听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理解起来更费劲,尤其是其中的节奏感,很是微妙,就像学习语言中的语感一样有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得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针对这一难题,根据幼师教学的特点,笔者便尝试把舞蹈融进钢琴弹奏里,让无形的音乐用有形的动作表现出来。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让学生根据曲子的音乐形象编成舞蹈,因为舞蹈也是很需要节奏感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还可要求学生自编舞蹈来表现,以达到对节奏感有一个很直观的理解。同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聆听和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一是引导学生聆听经典作品,观察课堂上老师的示范,体会作品中的节奏感,同时,还可以聆听自己弹奏的作品,对比原作,发现不足,再多加练习。二是引导学生观察经典作品的视频以及老师上课时的示范,跟随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观察指法,不断地体会放松的感觉以及放松以后的一种自然的重量发出的声音,以达到指法由心而生,全身处于同一节奏中。
4.运用节奏感,形成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由于职教幼师专业学生以后也是老师,所以在教授学生时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让他们与幼儿有良好的互动,产生共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中强调节奏感的同时多管齐下。从初学钢琴开始就给学生渗透节奏感意识,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教材、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以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节奏感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不仅能根据幼儿身心要求完善自身节奏感意识,还能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艺术基础,由此,在教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引导学生了解幼儿节奏感要求。见习时指导学生利用直接与幼儿接触的机会,了解幼儿的对音乐欣赏的特点,化解学习中的压力为动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郭德俊,等.课堂动机教学模式概述[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1).
[2]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关键词:职教幼师专业;钢琴教学;节奏感
钢琴课是职教幼师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钢琴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和初步掌握不同体裁、风格的优秀作品,学习并掌握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与弹唱技能,提高综合音乐素养和能力,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需要达到识谱、独立演奏、编配伴奏等。无论是教钢琴,还是学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同时还需要很强的节奏感来完成演奏,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应该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部钢琴作品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总结了学生缺乏节奏感的原因,并尝试通过各种措施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一、学生缺乏节奏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职教幼师专业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已超过了最佳学钢琴的年龄(7-9岁),而且由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钢琴这种乐器,从未接触过五线谱,多数都只学过简谱,识谱能力不强。在钢琴学习中只能单纯地模仿老师,大部分学生的弹奏断断续续、曲不成调,旋律、节奏、和弦、指法等错误较多,初期由于兴趣还坚持弹,后期由于老师的强压,弹琴在学生的心中会渐渐变得枯燥起来,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钢琴弹奏的基础没打牢,指法凌乱,更谈不上节奏感。
2.教师教学忽略。由于是大班教学,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对基础差的个别学生辅导不到位,有些学生由于越学越难越练越枯燥而学习兴致不高蒙混过关,从而导致教师积极性下降,成就感低,于是教师在教授钢琴时循规蹈矩,教学过程缺乏激情,对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缺乏大胆尝试,一味地按照书本安排循序教授,导致学生依葫芦画瓢,能把音完整地演奏出来似乎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完全忽略了节奏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3.教材侧重不足。职教幼师专业的教材基本上是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钢(风)琴》。教材的第一、第二册都以调号作为编排的依據,涵盖了钢琴基本功练习、练习曲、乐曲和弹唱歌曲的内容,在最开始学习断奏、跳音时有很多练习的机会,而顿音(幼师教材三、四册及“拜厄”练习中常见)的练习方法则要求是短于跳音,更爆发短而有力,是跳音实际音响时值的1/2。例如,《琴法》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三课、第四课在初学时就出现了这些练习,但教材中练习量不够,导致教师忽视了这些,在教授时缩短这个过程的训练,而直接导致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训练不够。
二、节奏感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一首曲子都离不开节奏,就像人的生命一样。好的节奏感使演奏充满活力。节奏训练属于打基础的范围,对于职教幼师学生来说,节奏感在钢琴学习中尤为重要。
1.把握节奏感是快速学习钢琴的有效途径。由于职教学生生源的特点,教师在教授零基础的学生学习钢琴时认为初级阶段首先基本上就是数拍子,但是拍子属于数学范畴,是科学的,而节奏感是活的,属于艺术范畴。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应把音乐的进行分成有规律的长音和短音或强音和弱音之交替,从而形成一种律动,使音乐负有弹性,形成一种节奏,既而再引导学生体会节奏中的韵律,也就是所说的节奏感。这应该是学习钢琴最好的一个切入点,而不是教授学生单纯的弹音符,把所有音都弹得一样响,弹成毫无节奏感。因此,笔者认为把握节奏感是快速学习枯燥的钢琴演奏的有效途径。
2.节奏感强的乐曲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职教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幼儿教学,幼儿一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音乐活动中,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同时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如果幼师节奏感不强则很难把握幼儿的喜好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不仅对钢琴教学有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能如鱼得水,终身受益。
三、培养及运用节奏感的措施
1.创新课堂,关注课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培养兴趣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书本中走出来,扎实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督促进学习。在指导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其练琴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后就可以让其加强练习提升节奏感。二是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这样学生越弹越想弹,就会逐渐地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及时关注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听取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节奏感的运用。三是模拟课堂。可以分组、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同学,让学生能从老师和幼儿的角度考虑,揣摩双方心理,即兴创作表演钢琴作品,最后集中讨论思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让他们学会处理以后工作中的突发事情。
2.提高表现欲,加强节奏感训练。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缺乏表现欲,那么这个人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尤其是职教幼师专业的学生以后要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更需要把自己所学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加强节奏感训练,具体来说:一是运用比赛机制,在学生中开展钢琴演奏比赛,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能相互探讨,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培养正确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在听别人弹奏时体会其弹奏的节奏感。二是激发与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给表演欲望低的学生强制下任务,在表演过程中以激发与鼓励为主,让其从中得到自信,提高其表演欲,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一定的把握,从而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3.与舞蹈结合,通过聆听与观察培养节奏感。我国古代,音乐和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称为乐舞。其中的舞,实际上就是乐的形化,也可以理解为有形的音乐,舞蹈实质上是音乐意境。人们平时都说音乐,其实,音跟乐是不同的,音是声音,把音美化并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才成为乐。由此可见,音为乐之本,乐为音之魂,而乐只能感受。在钢琴演奏中,学生往往只注意代表声音的符号而忽略声音的含义,就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音通过音符便成了能听见、看见的实物,学起来当然容易。而乐是听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理解起来更费劲,尤其是其中的节奏感,很是微妙,就像学习语言中的语感一样有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得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针对这一难题,根据幼师教学的特点,笔者便尝试把舞蹈融进钢琴弹奏里,让无形的音乐用有形的动作表现出来。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让学生根据曲子的音乐形象编成舞蹈,因为舞蹈也是很需要节奏感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还可要求学生自编舞蹈来表现,以达到对节奏感有一个很直观的理解。同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聆听和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一是引导学生聆听经典作品,观察课堂上老师的示范,体会作品中的节奏感,同时,还可以聆听自己弹奏的作品,对比原作,发现不足,再多加练习。二是引导学生观察经典作品的视频以及老师上课时的示范,跟随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观察指法,不断地体会放松的感觉以及放松以后的一种自然的重量发出的声音,以达到指法由心而生,全身处于同一节奏中。
4.运用节奏感,形成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由于职教幼师专业学生以后也是老师,所以在教授学生时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让他们与幼儿有良好的互动,产生共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中强调节奏感的同时多管齐下。从初学钢琴开始就给学生渗透节奏感意识,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教材、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以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节奏感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不仅能根据幼儿身心要求完善自身节奏感意识,还能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艺术基础,由此,在教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引导学生了解幼儿节奏感要求。见习时指导学生利用直接与幼儿接触的机会,了解幼儿的对音乐欣赏的特点,化解学习中的压力为动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郭德俊,等.课堂动机教学模式概述[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1).
[2]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