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坦桑尼亚和澳大利亚紫红-棕红色石榴石的成分和光谱学对比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红-棕红色石榴石是最常见的石榴石品种,其产地来源较多,不同产地因色调和净度不同,价格差异较大,具有产地鉴别的意义.针对坦桑尼亚,澳大利亚,以及新近发现的产地——赞比亚M agodi地区三个产地的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和光谱学特征的测试和对比研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ICP-MS)进行主微量成分分析,发现三个产地的石榴石均为镁铝-铁铝榴石系列矿物.对17种化学成分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以96.7% 交叉检验准确率对三个产地进行区分.根据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的系数,发现MgO,FeO,MnO,Co和Sc等成分对于判别的贡献较大.根据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发现澳大利亚石榴石在重稀土元素上呈明显上升趋势,计算各样品的重稀土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总含量的比值,澳大利亚为191-334,坦桑尼亚为50-164,赞比亚为9-175.通过拉曼光谱测试,发现随着Mg含量的增加和Fe含量的减少,与Si—O键伸缩振动、Si—O键弯曲振动和硅氧四面体转动有关的拉曼峰向高波数偏移,偏移量与Mg、Fe含量线性相关,澳大利亚样品拉曼峰位整体偏向低波数.三个产地的石榴石在色调上有一定区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这种区别来自于425nm处吸收强度的不同.此外发现,368和503 nm处吸光度的比值具有明显的产地差异,澳大利亚的比值大于1.3,赞比亚介于0.8和1.3之间,坦桑尼亚小于0.8.
其他文献
戊二醛在精细化工中的使用,导致大量戊二醛产品如鞣革剂、消毒剂、蛋白质交联剂、组织固化剂等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体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因此开发对戊二醛快速简易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是一种基于待测物分子对光的散射效应而建立起来的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水干扰小等优势,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中.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基于SERS技术用于定量检测环境水体中戊二醛的案例.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金属有
低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新式的绿色溶剂,在多种化学过程中表现出色,因此在诸多热门范畴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对DES的光谱分析通常局限在一维光谱技术上,但其分辨率低、谱峰重叠严重等缺点,导致光谱数据存在误差.运用二维拉曼光谱(2D Raman),能够明显提高光谱分辨率,并发现重叠峰位置,获得在外扰条件下不同谱峰的变化顺序及其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以实现对复杂体系的精确分析.以氯化胆碱(ChCl)和ZnCl2合成的DES为例,利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别对ChCl和DES进行拉曼实验,发现与ChCl相比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和相干反斯托克斯超拉曼光谱(CAHRS)等高阶非线性光谱技术已经应用在动力学过程、基因表达谱筛选、高分辨率光谱分析等诸多领域.但因其涉及到的高阶微观极化率张量元数量众多,对其光谱信号进行定量分析非常困难.文献通过理论分析将CARS和CAHRS的微观极化率张量元分解为拉曼微观极化率张量元微分α′i′j′和超拉曼微观极化率张量元微分β′i′j′k′的乘积,将高阶光谱定量分析的困难简化为对低阶光谱的分析.该研究处理了具有C2v对称性分子基团,提出一种利用键极化加和模型及其实验修
养殖粪水中物质的组成变化决定其潜在的环境效应,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养殖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总固体浓度(TS)分别为4% 和8% 的猪、奶牛粪水进行批次中温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了猪粪和奶牛粪沼液中DOM的含量变化,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沼液DOM的荧光光谱特性及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温厌氧发酵结束后,沼液中DOM含量均极显著(p<0.001)降低.沼液DOM主要包含类酪氨酸、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类胡敏酸4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胡敏酸的相对含量均显著(
智能算法在对谱峰重叠严重的复杂地质样品进行分析时,往往存在计算量过大、弱峰误差较大、收敛于局部极小值或不收敛等问题.量子遗传算法因其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可用于X射线荧光光谱重叠峰的分解.针对X射线荧光分析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谱峰重叠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素关联高斯混合模型(GMM-ER)和多适应度量子遗传算法的重叠峰分解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元素K系和L系特征X射线的重叠峰GMM-EB模型.然后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物理特性,对传统量子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多适应度函数.由锰、铁、钴和镍的特征X射线产生一段谱峰
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是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其实时精准的监测有助于田间生产管理以及作物品质产量的提高.当前,高光谱技术和经验回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构建作物生化参数预测模型.但是,有关同一生命活动周期内,作物跨期预测叶片生化参数的研究还存在空白.以超级早稻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5个时期120组叶片高光谱数据、叶绿素以及叶片氮含量(LNC),采用python 3.6编程,scikit-learn(0.22.1)用来构建模型和验证评估,通过网格搜索(Grid-Searc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以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AMSY)、塔玛亚历山大藻(大亚湾株)(ATDY)、链状裸甲藻(防城港株)(GCFC)、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南海株)(ACSY)5株4种产麻痹性贝毒(PSP)微藻以及21株不产PSP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藻的各生长期产毒能力与三维荧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毒藻类单位藻细胞产毒量会发生显著变化,低温可促进麻痹性贝毒的产生.通过D b7小波分解,选取C a3尺度分量的联合荧光谱作为特征谱并利用Fis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法研究?(chrysene,CHR)与鲱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其DNA结合饱和值来评估CHR对DNA的结合能力.此外,还分别考察了温度,pH,氯化钠,氯化钙,维生素C,十二烷基磺酸钠等环境因素对CHR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为下一步利用DNA构建消除CHR的方法奠定基础.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加入DNA后,CHR的最大吸收峰出现减色效应且伴随有红移现象,这说明CHR与DNA的相互作用属于嵌插结合模式.共振光散射光谱结果表明CHR在468 nm处出现稳定的共振光散射峰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过程形成的固体副产物.磷石膏中含有磷、氟、硅等有害杂质组分,极大影响磷石膏制品的质量和性能,巨量磷石膏堆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生命安全.确定磷石膏中杂质物相的赋存状态,为磷石膏除杂净化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非常重要.以低温干燥后的磷石膏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确定磷石膏中杂质元素的组成,结果表明,磷石膏中的杂质元素含量较高的有P,Si,F和Al,含量较低的有Ba,Fe和Mg等.因二水硫酸钙物相强峰对杂质物相峰有较强遮蔽作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不能确定磷石膏杂质
离子液体具有熔点低、可忽略的蒸气压、电化学窗口宽、热稳定性高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独特性能,引起了化学工业和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气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对环境完全无害.大多数离子液体易溶于水,可能会因为意外泄漏或通过污水进入水生环境.常用离子液体[BM IM][PF6]和[BM IM][BF4]的水溶液中,很容易形成氢氟酸,磷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将离子液体列为绿色溶剂,也需要提供其关于代谢和降解的毒性、生态毒性研究数据,或者其对环境影响的数据,离子液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检测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