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几点做法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各处室、各学科、各项工作需要共同担任担负的责任。我校多措并举,实施“五个一”工程,努力把思政课改革落细落实。
  一、领导班子一把手工程。提高政治站位,学校党支部和校委会高度重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出台加强学校思政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党支部为核心,学校团委落实学生思政工作,教务处落实思政课程化和课程思政化,思政教研组具体实施思政课教学”的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每学期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领导干部讲党课多次以立德树人为主题。
  二、思政课程工程。思政课程开全开足,根据国家要求,每周开设两节思政课。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历史》,选修课有《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大国工匠》《就业与创业指导》《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书法》等。学校还组织思政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编写出版了7本德育校本教材读本。
  三、“三全”育人工程。积极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切实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让思政课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处室、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构建铸魂育人的新格局。一是坚持课程育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思政有效课。二是实施导师制,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并向学生公布。每位导师承包10到15名学生,承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指导学生填写每天的成长日志,两周批阅一次,谈心一次,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难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三是坚持实践育人。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月,利用周末外出打扫卫生、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等;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举办庆“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歌咏比赛、庆祝建党七十周年联欢晚会等;端午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每天晚自习第二节课全校师生共同看当天新闻联播,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国家、国际大事和热点,重点话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协同育人。学校组织班主任和教师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交流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通过微信群随时加强交流,加强家校沟通。
  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工程。一是创新课前思政教育模式。利用每天上午课前十分钟,下午课前十分钟,晚自习课前十分钟传唱爱国歌曲、学习传统文化,背诵古诗词、宣誓等形式使思政教育更活、更接地气。二是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挖掘各学科的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将传统文化、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让更多课程都上出了“思政味”,所有的教师都挑起“思政担”。努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收获“真、善、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三是营造良好的思政环境。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途径,运用思政元素为校园内建筑、道路、远景命名,发挥宣传阵地的教育作用,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标识都能发挥育人功能。
  五、思政课教师队伍铸魂工程。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改变以往“老弱病残进德育组”的陈旧认识,不断加强思政教研组建设,思政课教师是由教学部提名、经学校办公会审核通过,遴选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优秀教师,经过专题培训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所有思政课教师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治学严谨,并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现有思政课专职教师19名,其中正高级教师3名,副高级教师6名,中共党员12名。
  思政课教学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站位,以知促行,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政课教学作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守正创新,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县技工学校) 山东 德州 2511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生命安全教育受到了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视。将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还不够完善,需要高职师生一起努力,不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
期刊
摘要:企业中风机设备使用广泛,采用变频器驱动取代风门、挡板控制方案,节能降耗,操作维护方便、控制精度高,本文介绍了在风机中交流变频调速器的应用。本文中风机电动机55kw,改为变频调速。  关键词:变频器;风机;调速;节能  一、控制电路  图1中SB1和SB2控制KM。SF和ST控制KA,控制变频器的运行和停止。KM和KA之间互锁。SB3升速;SB5复位。HL1亮变频器通电指示;HL2亮变频器运行
期刊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这个理论学习的关键阶段,所面临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拓展知识体系和提高学习能力成为重要学习任务。加之,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属于自己的成熟思维和思考方式,拥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至关重要,而合理利用错题集对学生加以辅导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将针对高中学习的特点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错题集的作用和具体策略进行剖析。  关键词:错题集;高中数学;教
期刊
摘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人才市场对BIM技术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构建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本研究尝试结合技工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分析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各行业正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数学更为突出,培养数学兴趣是教学活动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爱好与兴趣了。所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中职开展有效数学学习的重点。  关键词:创设情境;应用意识;感情投入;与学生专业的关系;教学法;数学  托尔斯泰在一生中写过很多名言,其中有一条涉及教学的是这样说的:强制性学习不是成功的教学,而成功的教学一定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而制定的具体国家发展政策,自“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逐步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及相关机构应积极拓展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引导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通过开展国际专业认证、师生互动等,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期刊
摘要:平面设计是目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工作,其融合了艺术与绘画的形式,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正是由于平面设计所体现的艺术性,所呈现的设计作品才有了审美价值,而设计师的审美素养直接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审美效果,作为审美元素之一的视觉审美更是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视觉上给予人们不同的体验,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领悟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意义。本文对平面设计中
期刊
摘要:党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人要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推动经济、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等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也正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诉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重要历史责任。高校资助工作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有效举措,基层教工党组织具有群众性、广泛性、直接性、示范性等特点,具有以人为本开展工作的独特优势,能够直接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情况
期刊
摘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也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构建出符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具有全面性、实用性的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前言 
期刊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必须要满足高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各个高校图书馆要建立移动阅读服务的应用模式与系统平台。本文通过对以上两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服务发展提供需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人们所处的环境已经由“互联网+”环境逐步转化为移动互联网环境。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