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和内容的编排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渐进性。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活用教材,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能力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依托教材,注重学生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启发他们懂得爱祖国和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正是中学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比如在学习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紧抓住“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联系中国的抗日历史,让他们记住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历史绝不能重演,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中国明日的辉煌而努力。讲到《岳阳楼记》时,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理想。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前流行甚广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早已为人们所摒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他们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首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里,才能体验丰富、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宽容他们的失误,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用爱减轻学生紧张的情绪反应,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心理体验环境,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变通。其次,注重质疑,在解疑中获得提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最关键是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表达这个思想,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果是怎样来的。如教学《孔乙己》的结尾时,许多学生都会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收尾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种种猜测。有的认为孔乙己一定死了,因为他贫病交加,有的认为:“他可能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一定。”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的种种悲惨结局,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最终分析出孔乙己悲惨人生的根源。这样既超越了教材,又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多元化态势。
3 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对陶冶学生的思维情操和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非常有益,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要选好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欣赏到文章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和感受意境之美等等。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利用录像再现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及老师怡然自得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创建理想和谐社会的情怀。其次审美教育要与朗读指导相结合。朗读中,让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想,理解作品的内容,想象美好意境,感知语言的无穷魅力。再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如用扣人心弦的导语,饱含深情的泛读,震撼人心的激问,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等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神游”其中,自己去领会,去想象,去欣赏,去品味。总之,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4 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谈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并不止于认知、理解和记忆,学会语文主要是学会运用语文。即形成语文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呢?首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型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寒假中,我利用人民在新春佳节爱贴春联的习惯,布置学生观看、收集春联。开学时,学生交上内容丰富的春联。讲评中,我从春联的历史渊源,语法要求和春联的种类,一直谈到春联的一些趣联趣事和名联名事。并从学生收集的春联中挑选10幅优秀作品,最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并书写春联展出。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对联的知识,而且也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其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郊游、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写日记、做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鼓励学生向校广播、报刊杂志社投稿;组织学生看电视、戏剧、杂技表演,结合这些活动开展各种竞赛,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等。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得以发挥。总之,要在语文实践应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吕叔湘轮语文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
4 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 依托教材,注重学生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启发他们懂得爱祖国和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正是中学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比如在学习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紧抓住“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联系中国的抗日历史,让他们记住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历史绝不能重演,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中国明日的辉煌而努力。讲到《岳阳楼记》时,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理想。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前流行甚广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早已为人们所摒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他们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首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里,才能体验丰富、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宽容他们的失误,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用爱减轻学生紧张的情绪反应,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心理体验环境,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变通。其次,注重质疑,在解疑中获得提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最关键是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表达这个思想,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果是怎样来的。如教学《孔乙己》的结尾时,许多学生都会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收尾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种种猜测。有的认为孔乙己一定死了,因为他贫病交加,有的认为:“他可能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一定。”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的种种悲惨结局,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最终分析出孔乙己悲惨人生的根源。这样既超越了教材,又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多元化态势。
3 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对陶冶学生的思维情操和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非常有益,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要选好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欣赏到文章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和感受意境之美等等。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利用录像再现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及老师怡然自得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创建理想和谐社会的情怀。其次审美教育要与朗读指导相结合。朗读中,让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想,理解作品的内容,想象美好意境,感知语言的无穷魅力。再次,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如用扣人心弦的导语,饱含深情的泛读,震撼人心的激问,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等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神游”其中,自己去领会,去想象,去欣赏,去品味。总之,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4 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谈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并不止于认知、理解和记忆,学会语文主要是学会运用语文。即形成语文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呢?首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型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寒假中,我利用人民在新春佳节爱贴春联的习惯,布置学生观看、收集春联。开学时,学生交上内容丰富的春联。讲评中,我从春联的历史渊源,语法要求和春联的种类,一直谈到春联的一些趣联趣事和名联名事。并从学生收集的春联中挑选10幅优秀作品,最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并书写春联展出。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对联的知识,而且也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其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郊游、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写日记、做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鼓励学生向校广播、报刊杂志社投稿;组织学生看电视、戏剧、杂技表演,结合这些活动开展各种竞赛,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等。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得以发挥。总之,要在语文实践应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吕叔湘轮语文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
4 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