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浅谈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入也称之为“开讲”。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导入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开篇设计,非常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教学设计有很多方式方法,现结合教学实例择要介绍如下:
  1 巧借故事
  “故事是孩子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作为孩子,无论多大年龄,多活泼好动,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而且他画得画特别逼真。有一天马良得到了一支神笔……”老师由娓娓动听的故事转到“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假如》。”学生对于老师精心设计的故事有了强烈的探索欲,必然开动脑筋,想象自己神笔在握会实现哪些梦想,最终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2 创设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投影片。讲课开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分别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带来了的极大享受。这感官上的享受,能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此时,教师应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积极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中去。
  3 温故知新
  在语文学习中,新旧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知识那么密切,那么明显,但是它也是普遍存在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新授课导入时采用旧知导入法,将从前的知识进行复习也是教师值得采用的方法。例如: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在教学《路旁的橡树》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昨天学习的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说小村庄被毁的原因。”在学生交流后,她继续说:“今天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筑路工人有没有吸取惨痛的教训,是砍掉了路旁的橡树,还是留下了路旁的橡树。”这样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入了新知识的教学,真是“一举两得”。
  4 巧用游戏
  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世界中,一个好的游戏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像被打开的魔盒,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景象。当然,课堂中的游戏是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如我在上《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时,在导入新课时组织大家玩了一个“画手”游戏:先请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自己的小手,再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小手有什么特点?你的小手能做什么?怎么做的?学生在这个游戏中表现得兴致勃勃,显然这个游戏点燃了孩子求知的火种,这火种让孩子在这一节课中都兴致盎然。
  其实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运用的地方很多,有的老师在教读生字时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有的在关于写作技巧时采用组词串句的游戏方式,还有的在用一些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时采用表演的方式等。游戏导入符合孩子们的审美经验,符合小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渴望,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学不仅是一个任务,更是一种乐趣。我想,这也是教学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吧。
  教学多年,我发现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无论选择什么方法,导入环节决不能追求形式,故弄玄虚,而要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让它与整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和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增强它的实效性,让其成为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曲。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艺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情感,启发其思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能力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期刊
曾经有人说,中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国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读过石油地球勘探专家许宝文写的一篇文章,谈到中国大学生遇到问题慌手慌脚,打开仪器满头雾水的情况,感叹中国孩子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他呼吁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动起手来吧!是呀,心灵则手巧,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说。然而,现实却是十几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的司空见惯;让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给钝角三角形画一条高难上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中学教材中大量的诗歌为激发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从听读诗歌、挖掘空白、拓展改写、多元解读、关注主体等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发展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语文学科有着其它学科
期刊
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运算中的一个难点。余数问题、商的数位问题、单位问题等类似错误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表面看这些错误各不相同,细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不理解竖式算法的意义。有研究发现,学生虽然会用竖式计算,但65%的学生不明白竖式除法为什么从高位算起,51%的学生不清楚竖式除法的算理。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不能只是让学生反复操练。  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不一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尽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确实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记单词,背语法,读课文,做练习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学与用有些脱节。先学知识,积累知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用。殊不知,到用的时候,用起来是那样力不从心,不是听力出了问题,就是口语不流畅,或词不达意,孩子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差。用,老是跟不上学。②由于课堂上机械性操练太多,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高。③填鸭
期刊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思维僵化,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不强等,因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  1 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
期刊
【摘 要】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在课堂提问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检测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发挥主导作用;对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一种智慧的展现,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之师,善于在三五分钟之内,调节气氛,唤起注意,激发兴趣。若学生在课堂中仍被别的事物吸引,或场面过于严肃,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教案也难以实施,若想有好的教学效果那更是奢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导入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从生活中来 回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最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