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如何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是我院长期进行的研究课题,怎样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更是我们的首要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淄博职业学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47-02
1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能力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习的特点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现代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与信息展示的能力,其基础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必须参加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要求学时不少于64学时(理论32,实践32)。一般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开课。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培养的具体措施即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网络教学模式。高职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常用软件、网络应用与安全。
2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培养信息素养与能力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来完成的,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构建了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为基础的高职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块。本模式的特点是“模块化”,“任务驱动与贯穿”,“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每个模块以2~3个职场实际应用的案例(任务)为主线,每个模块都有与技能点对应的实验题目或与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实训题目,借以消弭课堂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并使学生顺利通过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统一考试。
通过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施,建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使得我院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及信息素养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为培养高技能型现代化的人才奠定基础。
3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而建立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确定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的内容,构建相配套的课程以及教材、教辅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系统。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为探索一种适合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方法而努力。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淄博职业学院的教学平台可以浏览到大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并能完成在线学习、互助、讨论、测试和答疑等功能。
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度,通过我院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的潜力,一方面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潜力。
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将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当前,还没有比较系统有效的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进行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院各个院系进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已经推广到相关合作院校进行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立体化教材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全院使用。学生的评价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参加山东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成绩以及通过率作为教师的考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数据将对近两次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本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进行量化的对比与分析。
对于本教学模式实施前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称为原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配套开发的教材及网络资源称为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涉及到的学期数为2011-2012第1学期、2011-2012第2学期,所参与的学生共计7019人。采用同一学期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的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合格率由原来的76.47%,提高到92.88%,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关资源已被用于IC3大赛培训。IC3大赛即“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大赛主要内容依据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中心推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全球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简称IC3)标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職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开展的赛事。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至今,全院全部应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师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相关论文、出版了教材、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新型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研究者提供高职教学理念上、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参考与实际运用。该成果的应用部分将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实践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方法,其他课程同样可以参考使用。对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运用有实际指导作用,对高职生专业学习和全面的素质培养产生有效而积极的作用,对高职教学产生有益和开创性的影响。
4 形成一个新型的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的信息能力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是否成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班级。在研究的信息能力内容中,经过了不同教学班级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改内容,再不断地实践,基本完善这一新型的课程内容,已在新版教材中充分体现。在2012级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5 建立一个信息能力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系统
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学习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老师使用这个平台,把众多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查询最新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计算机信息素养与能力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已获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并顺利结题。
在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加以总结,主编及参编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系列立体化教材,即案例教程、实训教程和教学资源库,已被选为IC3大赛培训教材。
6 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模块”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业务和能力。同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将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模块”,通过培训学习,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部基础内容,掌握所从事“模块”教学的专业内容;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易.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44.
[2] 胡平霞.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职学院教学创新改革.中国新通信,2017,(9):130-13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47-02
1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能力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习的特点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现代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与信息展示的能力,其基础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必须参加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要求学时不少于64学时(理论32,实践32)。一般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开课。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培养的具体措施即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网络教学模式。高职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常用软件、网络应用与安全。
2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培养信息素养与能力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来完成的,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构建了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为基础的高职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块。本模式的特点是“模块化”,“任务驱动与贯穿”,“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每个模块以2~3个职场实际应用的案例(任务)为主线,每个模块都有与技能点对应的实验题目或与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实训题目,借以消弭课堂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并使学生顺利通过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统一考试。
通过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施,建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使得我院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及信息素养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为培养高技能型现代化的人才奠定基础。
3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而建立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确定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的内容,构建相配套的课程以及教材、教辅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系统。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为探索一种适合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方法而努力。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淄博职业学院的教学平台可以浏览到大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并能完成在线学习、互助、讨论、测试和答疑等功能。
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度,通过我院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的潜力,一方面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潜力。
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将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当前,还没有比较系统有效的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进行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院各个院系进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已经推广到相关合作院校进行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立体化教材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全院使用。学生的评价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参加山东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成绩以及通过率作为教师的考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数据将对近两次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本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进行量化的对比与分析。
对于本教学模式实施前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称为原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配套开发的教材及网络资源称为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涉及到的学期数为2011-2012第1学期、2011-2012第2学期,所参与的学生共计7019人。采用同一学期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的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合格率由原来的76.47%,提高到92.88%,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关资源已被用于IC3大赛培训。IC3大赛即“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大赛主要内容依据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中心推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全球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简称IC3)标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職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开展的赛事。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至今,全院全部应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师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相关论文、出版了教材、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新型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研究者提供高职教学理念上、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参考与实际运用。该成果的应用部分将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实践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方法,其他课程同样可以参考使用。对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运用有实际指导作用,对高职生专业学习和全面的素质培养产生有效而积极的作用,对高职教学产生有益和开创性的影响。
4 形成一个新型的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的信息能力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是否成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班级。在研究的信息能力内容中,经过了不同教学班级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改内容,再不断地实践,基本完善这一新型的课程内容,已在新版教材中充分体现。在2012级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5 建立一个信息能力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系统
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学习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老师使用这个平台,把众多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查询最新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计算机信息素养与能力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已获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并顺利结题。
在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加以总结,主编及参编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系列立体化教材,即案例教程、实训教程和教学资源库,已被选为IC3大赛培训教材。
6 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模块”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业务和能力。同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将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模块”,通过培训学习,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部基础内容,掌握所从事“模块”教学的专业内容;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易.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44.
[2] 胡平霞.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职学院教学创新改革.中国新通信,2017,(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