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保障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综合防治农业污染,不仅需要技术支撑,还需要经济制度和政策措施的配套。利用现代化供应链(超市)生产、采购、销售、消费农产品,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导合理科学的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从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建设现代农业与和谐社会服务。
一、农业小规模生产模式不仅造成农业污染而且制约了其有效治理
农业污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一个类别的污染经过循环,相互交叉、嵌套,形成大循环体的污染。比如,土壤中过量施用氮肥,多余的氮肥通过沉积、流失和挥发造成土壤、水体、大气污染,同时也造成农产品硝酸盐积累,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污染不仅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数百项重大农业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当前农业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各项环保投入及各类政策措施同生产者的短期利益相冲突,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而显得举步维艰。特别是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呈现立体性、多向性和复杂性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是我国目前农村主要生产形式。部分地区受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的小规模农民,为了在短期通过较小投入获取较大产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大量投放化肥来提高产量,不合理地施撒农药、特别是高残留农药来预防病虫害、优化农产品外观。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决定着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提供者采用对环境友善的方式生产安全农产品,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只有对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付出额外“溢价”,才能支持生产者采用更多技术进行污染治理。在投机意识的驱动下,一部分生产者滥用化肥和农药进行生产进而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和影响农产品质量难以避免。因此农业污染治理应该采用技术、政策、制度等综合方式加以治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来缓解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在减少农业污染的同时也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超市的发展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我国超市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少数沿海都市起步,发展到200年的20余万家。超市中水果、蔬菜、水产品和肉类在内的生鲜食品,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伴随着超市的发展和采购体系完善,农产品日益成为超市经营的主打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
超市的发展也正在改变我国的农业。正如FAO的研究结论:“农产品全球贸易比农业GDP的增长更为迅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中的加工厂产品增长都很快,这主要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超市迅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超市逐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流通业态,将有可能成为整个贸易链的主力”。从我国国情分析,超市同供应链其它主体相比,更有能力承担核心作用。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基础上组成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不仅难以生产出优质、安全、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也难以保护产地環境和防治农业污染。
超市作为供应链主导环节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制定和监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标准、化学药品的投放标准以及可追溯性的规则,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这样,超市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以需求信息和品质标准为纽带,通过对生产资源、物流资源、零售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而且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促进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大有助益。
1、超市拥有较完整的检测能力。同小规模种植和农贸市场个体交易相比,超市系统存在着声誉机制,只要有个别不符合标准的商品被曝光,就会损害整个企业的信誉。为长远和整体利益计,大型连锁超市基于先进的物流、设备、人才、技术优势,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配置相应的农产品加工检测设施和检测人员,建立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检测记录档案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开展自律行为和进货把关检测。
2、超市拥有较可靠的标识系统。通过标签和摊位区隔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同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便于消费者选购。部分大型连锁超市拥有电脑单品管理和跟踪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查询获得安全农产品的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全部信息。
3、外部竞争环境促使超市经营质量安全农产品。同农贸市场相比,超市经营需要有相应的保鲜设施、销售场地、管理队伍、物流渠道和规模效应,在价格上并没有竞争优势。为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引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利润空间高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进而促进产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4、部分超市开始制定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一些超市已经制定了比公共标准更严格的农产品品质内部标准。凡进入品质体系的农产品,都需要采用其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这样为生产者设置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门槛。
三、大力发展“超市农业”,利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超市)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弥合信息不对称,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应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而且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入超市系统销售,鼓励超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购进和使用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等。
2、应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3、应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一、农业小规模生产模式不仅造成农业污染而且制约了其有效治理
农业污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一个类别的污染经过循环,相互交叉、嵌套,形成大循环体的污染。比如,土壤中过量施用氮肥,多余的氮肥通过沉积、流失和挥发造成土壤、水体、大气污染,同时也造成农产品硝酸盐积累,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污染不仅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数百项重大农业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当前农业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各项环保投入及各类政策措施同生产者的短期利益相冲突,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而显得举步维艰。特别是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呈现立体性、多向性和复杂性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是我国目前农村主要生产形式。部分地区受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的小规模农民,为了在短期通过较小投入获取较大产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大量投放化肥来提高产量,不合理地施撒农药、特别是高残留农药来预防病虫害、优化农产品外观。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决定着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提供者采用对环境友善的方式生产安全农产品,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只有对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付出额外“溢价”,才能支持生产者采用更多技术进行污染治理。在投机意识的驱动下,一部分生产者滥用化肥和农药进行生产进而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和影响农产品质量难以避免。因此农业污染治理应该采用技术、政策、制度等综合方式加以治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来缓解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在减少农业污染的同时也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超市的发展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我国超市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少数沿海都市起步,发展到200年的20余万家。超市中水果、蔬菜、水产品和肉类在内的生鲜食品,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伴随着超市的发展和采购体系完善,农产品日益成为超市经营的主打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
超市的发展也正在改变我国的农业。正如FAO的研究结论:“农产品全球贸易比农业GDP的增长更为迅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中的加工厂产品增长都很快,这主要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超市迅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超市逐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流通业态,将有可能成为整个贸易链的主力”。从我国国情分析,超市同供应链其它主体相比,更有能力承担核心作用。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基础上组成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不仅难以生产出优质、安全、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也难以保护产地環境和防治农业污染。
超市作为供应链主导环节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制定和监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标准、化学药品的投放标准以及可追溯性的规则,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这样,超市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以需求信息和品质标准为纽带,通过对生产资源、物流资源、零售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而且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促进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大有助益。
1、超市拥有较完整的检测能力。同小规模种植和农贸市场个体交易相比,超市系统存在着声誉机制,只要有个别不符合标准的商品被曝光,就会损害整个企业的信誉。为长远和整体利益计,大型连锁超市基于先进的物流、设备、人才、技术优势,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配置相应的农产品加工检测设施和检测人员,建立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检测记录档案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开展自律行为和进货把关检测。
2、超市拥有较可靠的标识系统。通过标签和摊位区隔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同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便于消费者选购。部分大型连锁超市拥有电脑单品管理和跟踪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查询获得安全农产品的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全部信息。
3、外部竞争环境促使超市经营质量安全农产品。同农贸市场相比,超市经营需要有相应的保鲜设施、销售场地、管理队伍、物流渠道和规模效应,在价格上并没有竞争优势。为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引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利润空间高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进而促进产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4、部分超市开始制定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一些超市已经制定了比公共标准更严格的农产品品质内部标准。凡进入品质体系的农产品,都需要采用其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这样为生产者设置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门槛。
三、大力发展“超市农业”,利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超市)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弥合信息不对称,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应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而且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入超市系统销售,鼓励超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购进和使用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等。
2、应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3、应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