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给度,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才能落实情感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语文课堂是落实情感目标的主阵地
1.通过课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是语文阅读素养训练体系中的一个例子,解读文本只是阅读的基础行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文本肉食的语言和情感信息,通过阅读而学会阅读,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层的思想情感,找到那些牵扯到课文重要观点和主题阐述的语句,精心设计带有全局性的精致问题,通过适时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感悟交流,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2.巧设课堂练习,实现全员参与
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设计练习,是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在一节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必须获取哪些情感的信息,使自己的情感目标更加明晰;其次,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人人动口、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参与的,通过看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比较直接迅捷地得到教学反馈信息,检测情感教学目標的达成度;再者,通过课堂练习,也落实了学生独思自学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利用课堂评价,适时反馈调节
在阅读教学教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推进,单是靠课前点明、课后总结,会显得既刻板又生硬,效果并不好,教师应该留心听学生的发言,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增强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落到的实处。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老师讲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这时,老师向学生提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有个学生回答说:“我理解到,小女孩活着的时候没有温饱,没有快乐,是多么的可怜,现在她死了,也就没有痛苦了。”教师即时评价:“讲得真好,这位同学感悟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充满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你们认为呢?”这样,使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名话,要求学生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朗读完以后,坍塌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出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要抓住哪些重点词语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容易把握情感的基调,再读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读出感情来,使情感进一步得到的升华。
二、教师的引导是落实情感目标的武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引人入胜。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比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 “发掘”出作品的内蕴从而不断拨动学生的情感呢?下面以我以前执教过的《白杨》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具体地落实情感目标:
1. 以情引情,导入新课
课文的导入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要做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精心设计导语、畏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导语加上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准备状态中。在课的开始,我利用音乐的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的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情抒情,激趣导读
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而是需要教师启发诱导,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就要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朗读,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朗读重在情感的体验,而不能当成是熟悉课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肯定会萌芽生长”
3. 以情激情,传递情感
教师传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因为人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都是要用语言,当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就绪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感情的爱憎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4.以情动情,感悟升华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心灵发生共振。如《白杨》这篇课文最感人的就是写“父亲”在边疆工作,他们就像这白杨一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在哪儿生根……。课堂上,教师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内心的情感不断升华。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课文和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课文是无声的,教师要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发挥语文教材所特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学生活跃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深得其益。”语文教学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感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情感的诱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职责来对待,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落实情感目标,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语文课堂是落实情感目标的主阵地
1.通过课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是语文阅读素养训练体系中的一个例子,解读文本只是阅读的基础行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文本肉食的语言和情感信息,通过阅读而学会阅读,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层的思想情感,找到那些牵扯到课文重要观点和主题阐述的语句,精心设计带有全局性的精致问题,通过适时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感悟交流,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2.巧设课堂练习,实现全员参与
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设计练习,是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在一节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必须获取哪些情感的信息,使自己的情感目标更加明晰;其次,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人人动口、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参与的,通过看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比较直接迅捷地得到教学反馈信息,检测情感教学目標的达成度;再者,通过课堂练习,也落实了学生独思自学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利用课堂评价,适时反馈调节
在阅读教学教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推进,单是靠课前点明、课后总结,会显得既刻板又生硬,效果并不好,教师应该留心听学生的发言,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增强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落到的实处。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老师讲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这时,老师向学生提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有个学生回答说:“我理解到,小女孩活着的时候没有温饱,没有快乐,是多么的可怜,现在她死了,也就没有痛苦了。”教师即时评价:“讲得真好,这位同学感悟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充满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你们认为呢?”这样,使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名话,要求学生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朗读完以后,坍塌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出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要抓住哪些重点词语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容易把握情感的基调,再读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读出感情来,使情感进一步得到的升华。
二、教师的引导是落实情感目标的武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引人入胜。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比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 “发掘”出作品的内蕴从而不断拨动学生的情感呢?下面以我以前执教过的《白杨》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具体地落实情感目标:
1. 以情引情,导入新课
课文的导入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要做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精心设计导语、畏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导语加上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准备状态中。在课的开始,我利用音乐的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的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情抒情,激趣导读
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而是需要教师启发诱导,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就要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朗读,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朗读重在情感的体验,而不能当成是熟悉课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肯定会萌芽生长”
3. 以情激情,传递情感
教师传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因为人的情感是有感染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都是要用语言,当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就绪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感情的爱憎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4.以情动情,感悟升华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心灵发生共振。如《白杨》这篇课文最感人的就是写“父亲”在边疆工作,他们就像这白杨一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在哪儿生根……。课堂上,教师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内心的情感不断升华。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课文和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课文是无声的,教师要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发挥语文教材所特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学生活跃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深得其益。”语文教学是知、情、意的统一,情感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情感的诱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职责来对待,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落实情感目标,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