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的融合探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培育,是新时代教育活动的一大主要目标。在思政教育中将红色资源融合运用进来,可以发挥出显著作用。本文首先针对红色资源内涵及其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展开分析,然后探讨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红色资源;教育融合;作用;策略
  思政教育,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特定群体所施加的教育活动或影响,目的在于促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提升,达到较高的思想水平,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教育除了要做好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培育,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将红色资源引入进来,提高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红色资源及其思政教育作用
  (一)红色资源
  所谓红色资源,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内形成的涉及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遗址、思想、文化、艺术、人物事迹等等资源素材。红色资源,反映了一段历史,是红色革命道路、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为主线的人物、事件、物态与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挖掘红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育领域,成为了一个主流趋势,这是让学生理解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精神的关键所在。红色资源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来了多方面的特点,如多元性、历史性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讲,就要对红色资源形成清楚认识,并将其巧妙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二)教育作用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育,核心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认同等方面,形成相应的素养,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则可以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增强思政教育的直观性。思政教育的相关课程,抽象性很强,学生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并不容易形成理解。而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素材,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充实思政教育。单纯的思政课教学,由于理论化程度高,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显得较为单调。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理实一体化构建,让思政教育得到有效充实。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红色资源的融入,可以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让学生的思政素养可以实现提高。
  二、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红色资源导入思政教学
  在思政课的教育活动中,要将红色资源融入进来,那么就可以把握课前导入这个环节,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构建起教学导入活动,先引导学生对红色资源进行浏览和分析,然后再引出思政教学内容,这样在导入素材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对后续理论知识形成更加牢固的掌握。比如,教学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这个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比如江姐江竹筠,宁死不屈,遭受酷刑,也不交出地下党情报。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拒绝向敌人吐露秘密的革命先烈人数众多。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素材,在课前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对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阅读,形成了解,然后从中渗透保护国家利益的思政教育内容。
  (二)立足红色旅游构建思政研学
  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步兴起,以旅游的形式,融入研学活动,在放松的环境中,达成相应的教育目标。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讲,要将思政教育和红色資源融合,便可以构建红色旅游思政研学活动,以红色遗迹、遗址、博物馆等为载体,打造思政研学红色旅游线路,带领学生逐一到这些红色遗址参观,倾听讲解,了解相应的历史、人物等,从中领会包含的思政内涵。思政研学红色旅游,将思政教育与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结合,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思政教育模式。
  (三)基于红色资源设置思政实践
  思政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关注到实践这个方面,不能只是单纯局限于理论教育。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就要利用红色资源,构建思政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对学生展开培养。比如,可以举行红色文化朗诵活动,以革命先烈的文化作品,来进行朗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革命先烈蕴含的爱国热情。再比如,还可以构建课堂小短剧表演活动,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行搜集一些红色事迹案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创设一幕小短剧,将红色事迹案例通过表演还原出来。在表演中,学生就能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精神形成体验。
  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要对红色资源灵活运用,以此导入教学、构建研学旅行或是设置思政实践。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素祯.晋北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2):99-101.
  [2]文欢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王丽君,王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26-29+88.
其他文献
语文要素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及教材体系的纵向观照中理解、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想开去”为训练重点,教学时可以通过找相似景、觅链接点、寻匠心处等方法触发学生的联想。通过回顾整理、延伸实践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想、自发想的能力和习惯,实现思维能力的跨越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前文对当前关于土地经营权抵押法律现状与试点地区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的法律规定有所缺失;二是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的配套措施不健全。1.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的法律缺失。在现行的法律中,只有《农村土地承包法》有专节对土地经营权作出规定。其中,对土地经营权抵押也只有一条关于\"融资担保\"条款。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全人教育”理念,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基于心理品质、社会认知、创业取向、自我发展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备高度竞争力、胜任力、适应力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