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们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有及时性、准确性高、无延迟的特点,但较低的维度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可以穿透时间、空间,与过去和未来交流的沟通形式诞生了,即文字和图画。同时为了不断地降低沟通的门槛,为了使沟通的范围更广、时间更长,人们对文字和图画进行了漫长的规范,这两种形式逐渐演化并形成固定统一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就是后世的书法与平面设计。
关键词:书法 平面 设计
我们要论述书法与平面设计,就必须将其准确地定义。
书法: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它是文字书写的法则,是一种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不仅有记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包含视觉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体验,具有艺术性。
平面设计:强调设计,是以视觉感官为沟通和表现的形式,通过图案、图片、文字等来传达信息、表达想法,现代平面设计有极强的商业性。
书与画也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我们不识字,《兰亭序》不过是一张奇形怪状的图画而已;一张街头的宣传画,也可以像文字一样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而本文要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为了更清晰地论述和对比,我们将从两个要点入手:书法艺术及平面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图1 《兰亭序》王羲之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一种艺术形式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却是不断变化的。简单来说,当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出现的时候,它一定是完全功能性的,完全是为了解决当下急于解决的问题,彼时可能还不能称其为艺术形式,至多是一样工具。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工具也随之不断演化发展,慢慢地便有天赋异禀的能工巧匠及其使用者,在熟练地掌握了这件工具之后,不断在其中有意或无意地增加了艺术成分,使之摇身一变,由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有带有艺术色彩的工具。虽然增添了艺术成分,但它的功能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过多的艺术性会影响工具的实用性,使其浪费更多的制作时间,使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生活里常见的厨具,大勺子手柄的材质之所以与其他部分做一个区分,是为了防止烹饪过程中发生烫伤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然而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所谓的高端勺子的手柄都是陶瓷材质,陶瓷这个材质我们是非常了解的,然而用于大勺子的手柄是否合适呢?大勺子手柄的材质之所以与其他部分做一个区分是为了解决了烫伤的发生概率,但众所周知陶瓷易碎。这样的产品我们不否认其艺术性、审美性,可功能性却是大打折扣的。这时候对于艺术性的追求是超越了其功能性的。
由此看来,一件事物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似乎是呈对立状态的,但现实有时候也不全然如此。恰恰相反,一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性巅峰时期也正是此种形式实用性最强的时期,如石器时代的陶器、汉印、魏晋书法、宋瓷,因在当时的社会中此种艺术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人才涌入这个行业当中,自然会有能工巧匠以及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出现,并且不停地对其加以研究。最终形成大繁荣的新局面,在产量、影响力、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巅峰。后人视之如神来之笔,在当时却是凡人所制凡人所用,甚至制作者不是当世大家,使用者也不是皇族贵胄,制用双方都只是生活在世间的无数平凡的老百姓而已。艺术源于生活,便是如此,有需求、有供应、有竞争、有探索、有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种已然成为艺术形式的工具被新生的事物逐渐取代,直至完全被当作一种艺术存在而丢掉了其实用性的时候,其艺术性也就远远地超越了功能性。但现实是残酷的,一种工具的实用价值失去的时候,这种工具的流通性也慢慢消失,人才也流向其他行业,此种工具所蕴含的艺术性也难再有大的发展了。只能将其放入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供人们去回味历史,研读过去,欣赏和了解前人。当笔者在当代制陶地亲眼见到知名陶艺高人为了求美在刚制成的碗上故意做出“不同”的痕迹时,笔者便知道,陶瓷艺术可能已经走向没落了。
从本质上说,书法与平面设计的初创意图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书法与平面设计在这方面没有区别。换个角度从艺术性来说,书法是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本身也是一种平面设计。但书法与平面设计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它们产生的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文化背景不同,简单来说,书法服务于少数精英,而平面设计服务于大众。
我们都知道,雅与俗,少数派与大众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存在的,谁都不能缺少了谁,甚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不可分离的状态。在这里我们只谈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所面向的受众主体——少数精英与普通大众。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实际上这样说是不严格的说法,我们来换一种说法:在机器生产没有普遍存在的时代,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世界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大部分人为了能活下去能繁衍后代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更不要想去研究书法艺术、图形图案,那个更多的可能是有钱人才有机会去研究的,老百姓基本是无暇顾及这样的“高级趣味”,也更无暇学习知识、研究学术——这个现代大众看得很重要的事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人力,更多的人被从土地和生存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剩余时间,更多的人开始学习,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识字或者有意识地去学习了。按照之前的说法,这时候书法艺术应当更加盛行才对。但恰恰相反,这时候的书法艺术在整个书法发展历史的长河里却已经开始没落,而且有更多的部分甚至逐渐被平面设计所取代,书法艺术或者说文字不再是传达信息的主角。因为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更“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地频繁和近距离。如果依旧用书法或是文字来传递信息,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之间传递信息的鸿沟就太大了。而平面设计不同,一个色彩鲜艳,造型简单的鸡蛋样式,便能让所有人联想到此处可能是一个和售卖与鸡蛋有关内容或者产品的地方;一个简单的杯子加一根吸管的图案,就能让人联想到休憩餐饮。这些是能让人在语言不通、文字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共鸣、共同的认知,甚至是共同的理解力量。究其原因,普通大众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社会的消费主体也由贵族变成了普通大众,就连民族、国家之间的认知理解力都在不断整合,可以说世界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整个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已然变成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设计史上总是把平面设计的起源推到很久很久以前,将原始人类绘于墙壁上的涂鸦也列为平面设计,而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平面设计,是服务于现代社会,准确地说是服务于现代商业社会的。平面设计有其根本的属性——商业属性和极强的目的性。
现实是很残酷的,当一种存在逐渐失去了其价值,便会逐渐消亡。平面设计依然在不断进步,或许有一天社会的结构再次发生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再次颠覆,信息载体再度更新,平面设计也会逐渐边缘化,其表现便是某天平面设计的艺术性远高于功能性,甚至完全不顾实用性地追求艺术性,即是平面设计没落之时。但是就像书法一样,并不会消亡,只会像石碑一样矗立在那里,诉说着漫漫历史长河中,它所经历的风雨和见证的沧桑。
书法与平面设计,都是人们手上的工具而已,但就像《自私的基因》书中所写那样,书法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它经历了夏商西周,它烙印在皇帝的传国玉玺之上,它挥洒在如秦皇汉武、李白、苏轼那样如星般璀璨的巨人手中,它也见证了华夏大地的变迁。平面设计也会经历和见证许多许多。
(作者简介:王瑞娟,女,本科,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學)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书法 平面 设计
我们要论述书法与平面设计,就必须将其准确地定义。
书法: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它是文字书写的法则,是一种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不仅有记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包含视觉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体验,具有艺术性。
平面设计:强调设计,是以视觉感官为沟通和表现的形式,通过图案、图片、文字等来传达信息、表达想法,现代平面设计有极强的商业性。
书与画也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我们不识字,《兰亭序》不过是一张奇形怪状的图画而已;一张街头的宣传画,也可以像文字一样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而本文要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为了更清晰地论述和对比,我们将从两个要点入手:书法艺术及平面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图1 《兰亭序》王羲之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一种艺术形式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却是不断变化的。简单来说,当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出现的时候,它一定是完全功能性的,完全是为了解决当下急于解决的问题,彼时可能还不能称其为艺术形式,至多是一样工具。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工具也随之不断演化发展,慢慢地便有天赋异禀的能工巧匠及其使用者,在熟练地掌握了这件工具之后,不断在其中有意或无意地增加了艺术成分,使之摇身一变,由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有带有艺术色彩的工具。虽然增添了艺术成分,但它的功能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过多的艺术性会影响工具的实用性,使其浪费更多的制作时间,使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生活里常见的厨具,大勺子手柄的材质之所以与其他部分做一个区分,是为了防止烹饪过程中发生烫伤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然而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所谓的高端勺子的手柄都是陶瓷材质,陶瓷这个材质我们是非常了解的,然而用于大勺子的手柄是否合适呢?大勺子手柄的材质之所以与其他部分做一个区分是为了解决了烫伤的发生概率,但众所周知陶瓷易碎。这样的产品我们不否认其艺术性、审美性,可功能性却是大打折扣的。这时候对于艺术性的追求是超越了其功能性的。
由此看来,一件事物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似乎是呈对立状态的,但现实有时候也不全然如此。恰恰相反,一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性巅峰时期也正是此种形式实用性最强的时期,如石器时代的陶器、汉印、魏晋书法、宋瓷,因在当时的社会中此种艺术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人才涌入这个行业当中,自然会有能工巧匠以及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出现,并且不停地对其加以研究。最终形成大繁荣的新局面,在产量、影响力、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巅峰。后人视之如神来之笔,在当时却是凡人所制凡人所用,甚至制作者不是当世大家,使用者也不是皇族贵胄,制用双方都只是生活在世间的无数平凡的老百姓而已。艺术源于生活,便是如此,有需求、有供应、有竞争、有探索、有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种已然成为艺术形式的工具被新生的事物逐渐取代,直至完全被当作一种艺术存在而丢掉了其实用性的时候,其艺术性也就远远地超越了功能性。但现实是残酷的,一种工具的实用价值失去的时候,这种工具的流通性也慢慢消失,人才也流向其他行业,此种工具所蕴含的艺术性也难再有大的发展了。只能将其放入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供人们去回味历史,研读过去,欣赏和了解前人。当笔者在当代制陶地亲眼见到知名陶艺高人为了求美在刚制成的碗上故意做出“不同”的痕迹时,笔者便知道,陶瓷艺术可能已经走向没落了。
从本质上说,书法与平面设计的初创意图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书法与平面设计在这方面没有区别。换个角度从艺术性来说,书法是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本身也是一种平面设计。但书法与平面设计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它们产生的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文化背景不同,简单来说,书法服务于少数精英,而平面设计服务于大众。
我们都知道,雅与俗,少数派与大众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存在的,谁都不能缺少了谁,甚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不可分离的状态。在这里我们只谈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所面向的受众主体——少数精英与普通大众。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实际上这样说是不严格的说法,我们来换一种说法:在机器生产没有普遍存在的时代,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世界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大部分人为了能活下去能繁衍后代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更不要想去研究书法艺术、图形图案,那个更多的可能是有钱人才有机会去研究的,老百姓基本是无暇顾及这样的“高级趣味”,也更无暇学习知识、研究学术——这个现代大众看得很重要的事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人力,更多的人被从土地和生存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剩余时间,更多的人开始学习,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识字或者有意识地去学习了。按照之前的说法,这时候书法艺术应当更加盛行才对。但恰恰相反,这时候的书法艺术在整个书法发展历史的长河里却已经开始没落,而且有更多的部分甚至逐渐被平面设计所取代,书法艺术或者说文字不再是传达信息的主角。因为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更“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地频繁和近距离。如果依旧用书法或是文字来传递信息,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之间传递信息的鸿沟就太大了。而平面设计不同,一个色彩鲜艳,造型简单的鸡蛋样式,便能让所有人联想到此处可能是一个和售卖与鸡蛋有关内容或者产品的地方;一个简单的杯子加一根吸管的图案,就能让人联想到休憩餐饮。这些是能让人在语言不通、文字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共鸣、共同的认知,甚至是共同的理解力量。究其原因,普通大众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社会的消费主体也由贵族变成了普通大众,就连民族、国家之间的认知理解力都在不断整合,可以说世界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整个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已然变成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设计史上总是把平面设计的起源推到很久很久以前,将原始人类绘于墙壁上的涂鸦也列为平面设计,而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平面设计,是服务于现代社会,准确地说是服务于现代商业社会的。平面设计有其根本的属性——商业属性和极强的目的性。
现实是很残酷的,当一种存在逐渐失去了其价值,便会逐渐消亡。平面设计依然在不断进步,或许有一天社会的结构再次发生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再次颠覆,信息载体再度更新,平面设计也会逐渐边缘化,其表现便是某天平面设计的艺术性远高于功能性,甚至完全不顾实用性地追求艺术性,即是平面设计没落之时。但是就像书法一样,并不会消亡,只会像石碑一样矗立在那里,诉说着漫漫历史长河中,它所经历的风雨和见证的沧桑。
书法与平面设计,都是人们手上的工具而已,但就像《自私的基因》书中所写那样,书法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它经历了夏商西周,它烙印在皇帝的传国玉玺之上,它挥洒在如秦皇汉武、李白、苏轼那样如星般璀璨的巨人手中,它也见证了华夏大地的变迁。平面设计也会经历和见证许多许多。
(作者简介:王瑞娟,女,本科,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學)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