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理念指引下的“学、问、做”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开创的“做中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理念在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探究学习,获得发展。受其启发,我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摸索出“学、问、做”合一的教学策略,“学、问、做”是一种“做中学”理念,是一种“生本”理念,以“先期自学——中期问学——后期研学”为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周期,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问为主导,以作为纽带。学生通过先期自主独立预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中期开展集体问学,小组合作共学后全班互动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预学中的疑问,在经过充分问学答疑后,全体做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充分应用中巩固所学,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思想。以上三个环节看似分割的,实则互相交叉融合的,其中学、问、做都贯穿始终,渗透于每个环节,学生在做中学,做中问,在学中问,学中做,学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所有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基于学、为了学。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几分之一》为例谈谈如何体现“做中学”理念,实施“学、问、做”教学策略。
  一、先期自学—— 独立预学
  疑是知之始,为了引发学生疑问,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我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先行预学,开展自学,在自我预习中初步接触感悟新知,获得发现。该环节我以创设情境激活需要为目标,引导学生利用预学单有目的、有重点的独立预学,在预学中自问,以便在课堂研学阶段有话题,有想法,带着疑问和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在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偷得一些仙桃带回花果山,将仙桃分给小猴们分享,一盘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个有意思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一个男生问:“老师,这盘桃子一共有几个?”学生感觉到缺少条件,好像不知道桃子的个数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疑问表明了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有了学习研究的需要,已经进入探究状态,在积极进行数学的思考。我并没有马上回答他们的提问,避而不谈刚才故事中的问题,而是给每位学生出示了一份预学单,让他们自行进行预学,我对他们说:“我们一定得知道桃子的个数吗?想要弄明白刚才故事中的问题请你们先自我预习,完成预学单中的内容。”我设计了如下预学单:1.将下列物体平均分一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把一盒饼平均分成两份,把一盒鸡蛋平均分成四份;把一盘梨平均分成六份;2.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图略);3.在图中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为什么这样涂(图略)?这份预学单帮助学生完成了先期的自主探索,这样让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在预学中实现自我对话,帮助学生自我分析:哪些问题我能自己解决了,还存在哪些疑惑?这样使学生在充分的预学过程中有所准备,有所收获,可以带着更多的问题和思想进入课堂,做到让学生先学而后教,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的先期自学,是在做中学,学中做,他们通过独立自主的预学,实现了主体主动性发展,在预习中通过动手做,动脑思,自我问,充分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彰显了生本精神。
  二、中期问学 ——共同研学
  学生在先期预学中的问学是自我拷问,在自问中产生一些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疑惑需要赖以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力量来帮助解决,这必然需要我们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共同研学,也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中期问学。
  “问学”环节是基于学生预学基础上的群体共学,是一个关键性环节,该环节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问学分两个步骤:先利用学习小组开展组内共学,再全班互动集体研学。在“问学”阶段,学生将预学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同伴互问”,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共同探讨,最终解疑析疑,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期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预学中的疑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围绕预学单中的问题,组内成员互相合作学习,互相答疑解难,在小组充分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对小组内还没能够达到统一的问题,或者又滋生出来的新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开展“问学”,共同“研学”。例如,学生对预学单中的所有问题都能较好的分析解决,但是对“孙悟空分给小猴的这盘桃子一共有几个?”还是没能搞清楚,仍然坚持必须要明白地告诉大家这个条件。于是,我就让全班的8个合作小组共同合作探讨这一问题,我说:“假设这盘桃一共有1个、2个、4个、6个、8个、12个、20个、30个,你们觉得每只小猴应该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我让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画图分一分,再想一想,在各小组完成各自的探究后,我让各小组一一汇报情况,然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结果,他们发现:不管这盘桃有多少个,每只小猴都分得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接着我又问:“如果这盘桃有100个、1000个呢?你们觉得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和桃子的个数有关系吗?”在充分交流后,学生终于明白“无论物体个数多少,我们都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问学环节仍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问中做、做中问、问中学,实现问和学的有机融合,问中有学,学中有问,以问促学。
  三、后期做学—— 应用所学
  “做”是“学、问、做”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教师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丰富的练习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新的疑问,不断拓展延伸,开启新的“学、问、做”。
  例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在学生共同研学之后,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中应用所学,丰富拓展。我首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8个鸡蛋装一盒,每个鸡蛋是这盒鸡蛋的几分之几;6块巧克力装一盒,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接着,我出示了几组图形,让学生看图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要求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然后,我给出了几个分数,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分数。再接着,我和学生开展了操作练习:每组12根吸管,分别拿出这堆吸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你们还能拿出这堆吸管的几分之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深刻理解,不断丰富。“用学”过程是一个帮助学生不断内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练习应用所学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当堂整理和反思,以叩问引发新的疑问: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解决?有何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或疑惑吗?通过梳理和反思,在自省中的思维不停,前进的步伐不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来,又带着问题走出去,让“学、问、做”永不停歇。
  让我们以“做”为纽带,在做中应用所学,在做中学,做中问,做中求进步。
  “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也。”李政道先生一语道破“问学”的真谛,“学、问、做”追求的是“做中学”,将学、问、做三者有机融会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问和做贯穿学的始终,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彰显个性的光辉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其他文献
<正>今天是开学伊始,翻开崭新的美术书,每一页对我来说都是新的领域、新的世界。每次上课前,我内心总是充满无数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而每当下课后,留给我的更多的又是一串
期刊
对吕宋、台农1号、金白花、爱文、海顿、吉禄、凯特和肯特等8个优质丰产芒果品种在四川攀西地区的产量、果实外观及品质表现进行观测;根据各品种产量、果实外观及品质等相关
<正>终生体育指以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并从事体育锻炼,它主要由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两部分组成。要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观念,学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中长期
报道了以预制的"抗旱栏"支撑土洞,改进土包(土堆)围洞法橡胶芽接桩抗旱定植技术在玻璃房内的模拟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旱栏围洞法"抗旱定植技术,定植后即使连续几十
<正>一、研究性学习模式——项目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的任务或项目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既
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信息技术有了新的理念和目标。其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信息素养,还需要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设计符合要求和目标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就针对这点进行论述。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求  据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是比较感兴趣的,并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信息技术内容有文字处理、信息安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因自学而灵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自学主要包括三大环节: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以及自主练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这三大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课堂更加灵动而富有活力。  1.自主预习,促进对新知识的认知  自主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一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科学引导。例如,在讲解《热
研究了以笋芽作外植体的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MS+BA3.0 mg/L+NAA0.05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芽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基可采用MS+BA8.0
研究了橡胶园生态系统调节自身温、湿度的功能与机制.进行了近5 a的定位观测,对橡胶园生态系统内和系统外的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
进行了建立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及构建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橡胶林生态系统(常规胶园)相比,丛林式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胶树茎围增长率、胶园土壤化学性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