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考古科学技术不断成熟,从而完整呈现古代艺术品。尤其是关于陶瓷的图像资料,能使我们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富。本文以中国陶瓷的设计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分析部分时期的陶瓷造型设计艺术风格的变化,更清晰的了解古代陶瓷造型设计的历程。
关键词:陶瓷;造型设计;艺术风格;实用性
中国古代陶瓷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陶瓷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由于各代封建王朝的更替,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政治、宗教、地域环境差异等种种因素,使陶瓷艺术设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面貌。陶瓷在发展历程中,受外界影响变化最大的为实用功能和造型艺术设计上的表现。艺术风格的发生、发展、壮大或衰落,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条件。因此,陶瓷在社会外力的冲击下艺术风格也在不断演变。中国古代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与生活需求、审美风尚、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部分朝代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设计风格分析
汉代时期尊崇儒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普遍的审美理想就是只有符合礼教,达到“中庸”,才算是美的,所以这一时期的陶瓷设计,不做过分的装饰,达到素朴、质真的设计审美原则,其纹饰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其艺术风格崇尚自然朴素,整个器物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这一时期的陶瓷设计,主要是各种饮食器、日用器皿和各种陶制明器,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漆器造型。
唐代陶瓷在造型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一是逐渐向实用化发展。如器皿的颈部加长,或加把手,为了便于提取。另一个是仿生器皿的变化,造型向植物发展,仿制成瓜形、花形,如壶体做成棱形,盘和碗做成花瓣形等。唐代出现了至今举世著名的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其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窑青瓷的造型也有新变化,壶多为短嘴,有把手或大耳,双龙耳瓶是唐代特有的形式。邢窑白瓷洁白如雪,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型设计素雅大方,不施纹饰,唐代期间并出现了花釉和绞胎瓷新品种。
宋代瓷器不仅在烧制技术上超越前代,而且其艺术设计的水准也有较大突破。宋瓷的造型以简练为主,宋代梅瓶装饰手法多样,釉色丰富多彩,造型简洁端庄,各部位比例和尺寸都恰到好处,达到了融会完美的地步。由于考古学的兴起宋瓷中仿商周、秦汉青铜器中的造型,以及各种花盆、花洗样式随之产生。这种供陈设观赏的“雅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一个新品种。这些瓷器的造型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有所创新,并为后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瓷器的造型设计,线形优美,体型端庄,造型语言已显得十分丰富成熟。明瓷的造型出现了两极分化,即一方面是器型非常小巧玲珑,瓷胎非常轻薄;另一方面是超大超高,出现了很多器型庞大的梅瓶、坐墩、罐、缸等。青花瓷器则趋于小巧,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华美为特点,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期。明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上呈宋元又开清秀典雅之风,纹饰以植物纹为主,如牡丹、仙桃等;动物纹以龙凤纹为主,还有少量的麒麟、海兽。从艺术风格看,宣德青瓷的浓烈,成化斗彩的清雅,嘉靖五彩的逸趣,万历五彩的秀美,各成特色,各具风采。这主要是日益实用化的结果,生活需要决定了一定器具的造型形式,瓷器的造型趋于单纯稳健、粗犷有力、纯朴至性,以实用为主,造型简洁厚实耐用。
清代的陶瓷,仍以景德鎮为烧制中心,在生产技艺上继承明代的传统又不缺乏创造:釉色方面,品种增多,更加丰富多彩;彩绘方面,古彩、粉彩、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青瓷的瓷色白而泛青,令青花瓷产生更加和谐的艺术效果,成为清代陶瓷的主要品种。清代在瓷器造型方面,嘉靖时流行葫芦瓶,有多子之意;或瓶体上圆下方,以象征天圆地方之意。
中国古代陶瓷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陶瓷在创作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善于推陈出新。不能继承优秀的传统就很难使陶瓷艺术具有陶瓷特色,不善于推陈出新,也就难以发展陶瓷艺术的传统。中国的早期瓷器设计和生产均是站在日常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向独特的审美观念演变,在继承前朝造型经验的基础上也创造出了崭新的造型设计,为后继者提供了优秀的造型范本,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陶瓷造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辉炳.论瓷器的起源及陶与瓷的关系[C].中国古陶瓷论文 集,112~114
[2] 黄琼.陶瓷造型与装饰设计[J].中国陶瓷.2007年05期,59-60.
[3] 宋伯胤.关于我国瓷器渊源问题的探讨[M].中国古陶瓷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26-128.
[4] 陈雨前.中国陶瓷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陶瓷;造型设计;艺术风格;实用性
中国古代陶瓷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陶瓷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由于各代封建王朝的更替,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政治、宗教、地域环境差异等种种因素,使陶瓷艺术设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面貌。陶瓷在发展历程中,受外界影响变化最大的为实用功能和造型艺术设计上的表现。艺术风格的发生、发展、壮大或衰落,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条件。因此,陶瓷在社会外力的冲击下艺术风格也在不断演变。中国古代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与生活需求、审美风尚、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部分朝代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设计风格分析
汉代时期尊崇儒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普遍的审美理想就是只有符合礼教,达到“中庸”,才算是美的,所以这一时期的陶瓷设计,不做过分的装饰,达到素朴、质真的设计审美原则,其纹饰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其艺术风格崇尚自然朴素,整个器物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这一时期的陶瓷设计,主要是各种饮食器、日用器皿和各种陶制明器,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漆器造型。
唐代陶瓷在造型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一是逐渐向实用化发展。如器皿的颈部加长,或加把手,为了便于提取。另一个是仿生器皿的变化,造型向植物发展,仿制成瓜形、花形,如壶体做成棱形,盘和碗做成花瓣形等。唐代出现了至今举世著名的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其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窑青瓷的造型也有新变化,壶多为短嘴,有把手或大耳,双龙耳瓶是唐代特有的形式。邢窑白瓷洁白如雪,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型设计素雅大方,不施纹饰,唐代期间并出现了花釉和绞胎瓷新品种。
宋代瓷器不仅在烧制技术上超越前代,而且其艺术设计的水准也有较大突破。宋瓷的造型以简练为主,宋代梅瓶装饰手法多样,釉色丰富多彩,造型简洁端庄,各部位比例和尺寸都恰到好处,达到了融会完美的地步。由于考古学的兴起宋瓷中仿商周、秦汉青铜器中的造型,以及各种花盆、花洗样式随之产生。这种供陈设观赏的“雅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一个新品种。这些瓷器的造型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有所创新,并为后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瓷器的造型设计,线形优美,体型端庄,造型语言已显得十分丰富成熟。明瓷的造型出现了两极分化,即一方面是器型非常小巧玲珑,瓷胎非常轻薄;另一方面是超大超高,出现了很多器型庞大的梅瓶、坐墩、罐、缸等。青花瓷器则趋于小巧,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华美为特点,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期。明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上呈宋元又开清秀典雅之风,纹饰以植物纹为主,如牡丹、仙桃等;动物纹以龙凤纹为主,还有少量的麒麟、海兽。从艺术风格看,宣德青瓷的浓烈,成化斗彩的清雅,嘉靖五彩的逸趣,万历五彩的秀美,各成特色,各具风采。这主要是日益实用化的结果,生活需要决定了一定器具的造型形式,瓷器的造型趋于单纯稳健、粗犷有力、纯朴至性,以实用为主,造型简洁厚实耐用。
清代的陶瓷,仍以景德鎮为烧制中心,在生产技艺上继承明代的传统又不缺乏创造:釉色方面,品种增多,更加丰富多彩;彩绘方面,古彩、粉彩、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青瓷的瓷色白而泛青,令青花瓷产生更加和谐的艺术效果,成为清代陶瓷的主要品种。清代在瓷器造型方面,嘉靖时流行葫芦瓶,有多子之意;或瓶体上圆下方,以象征天圆地方之意。
中国古代陶瓷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陶瓷在创作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善于推陈出新。不能继承优秀的传统就很难使陶瓷艺术具有陶瓷特色,不善于推陈出新,也就难以发展陶瓷艺术的传统。中国的早期瓷器设计和生产均是站在日常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向独特的审美观念演变,在继承前朝造型经验的基础上也创造出了崭新的造型设计,为后继者提供了优秀的造型范本,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陶瓷造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辉炳.论瓷器的起源及陶与瓷的关系[C].中国古陶瓷论文 集,112~114
[2] 黄琼.陶瓷造型与装饰设计[J].中国陶瓷.2007年05期,59-60.
[3] 宋伯胤.关于我国瓷器渊源问题的探讨[M].中国古陶瓷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26-128.
[4] 陈雨前.中国陶瓷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