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审美规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地,在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探索以美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都有其特殊的美感和情感激发点。创设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以情传情,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美读训练。
(1)初读阶段,进行整体感知层面的美读训练。情境示范读:对于一些风格鲜明,情感丰富的文章,以师读或课文录音为示范,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同时也为学生的朗读起一个导向作用。在学生听完之后,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自由争论读:初读阶段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不受速度、语气、音量上的限制,学生可依据自身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独特的感受自由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个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
(2)精读阶段,进行感悟层面的美读训练。精读课文必须淡化情节分析,着重对妙词佳句品读赏析,以点带面,展开对全篇的审美。当学生心中积蓄了对美的感受,产生强烈的共鸣,再用大声朗读的方式释放、表达,才能水到渠成,圆满完成一次审美过程。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种品读美文的有效方式:
无中生有:教师用巧妙、优美的教学语言,激发情感、渲染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感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感受,让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画面。
一唱三叹:许多美文所蕴含的美并不一目了然,须细嚼慢品,反复研读,才有深层次的感悟。
身临其境:描写人情、人性美的文章其美学因素是隐性的,只有设置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身处生活的场景,去演一演、动一动,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2.教学机智的运用
教学机智是润滑剂,能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运转自如,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饶有趣味。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以美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两种机智:
(1)导读的机智:导读的方式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况、特定的气氛,随机应变,需要机智的参与。
(2)评价的机智:评价应首先鼓励学生,之后委婉地提出不足之处,让人心悦诚服;此外评价的语言要风趣优美,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描写生动的语句,形象的比喻,栩栩如生的画面,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通过质疑,让学生怀着浓厚的性趣读,让他们在读中找到答案,在读中理解、想象、体验、感悟。读出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语言词句,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片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位、启发想象、描绘画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欣赏优美的语句、段落。“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张出嫩绿的叶子。”“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让人感到小兴安岭春天的树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品位句中用词的精妙和准确。如:“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郁郁,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激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喜欢读,通过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让他们读出味儿来,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和色彩来说话的。”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小兴安岭画出来,即让学生把体会连成一幅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有一次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让他们陶醉于美丽快乐之中。
三、在教学中注重对话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初读感知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对话。在对话中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在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从课题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爱,然后围绕“关爱”这个主题,通过阅读,让学生加深对爱的理解;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教育。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以大自然为素材,丰富学生写作途径
(1)开放课堂,捕捉大自然的美,丰富作文素材。为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美,激发审美情趣。
(2)减少束缚,自由想象表达美。通过音乐渲染,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写作时,教师不做过多分析指导,给他们更广阔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尽情自由地表达。
(3)共同点评,欣赏、评价美。我常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改同学的作文,能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针对不同文章的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写作手法,使正确的写作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可谓一举多得。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让生活成为作文之源
(1)课前编排小品展示美。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美的宝藏,只要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就会在平凡、细微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感受。常常,我通过和学生聊天,指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并把它们编成小品让学生鉴赏、分析,提醒学生生活处处有美。
(2)课上交流鉴赏美。演过小品之后,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让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对美的感悟,使学生开阔思路,互相取长补短。
(3)课后思考表达美。在讨论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提取的美感成份作为写作素材,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观点。学生写出了很多内容鲜活、蕴义深厚的佳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描写精彩的片段,好词好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性趣,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审美规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地,在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探索以美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都有其特殊的美感和情感激发点。创设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以情传情,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美读训练。
(1)初读阶段,进行整体感知层面的美读训练。情境示范读:对于一些风格鲜明,情感丰富的文章,以师读或课文录音为示范,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同时也为学生的朗读起一个导向作用。在学生听完之后,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自由争论读:初读阶段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不受速度、语气、音量上的限制,学生可依据自身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独特的感受自由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个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
(2)精读阶段,进行感悟层面的美读训练。精读课文必须淡化情节分析,着重对妙词佳句品读赏析,以点带面,展开对全篇的审美。当学生心中积蓄了对美的感受,产生强烈的共鸣,再用大声朗读的方式释放、表达,才能水到渠成,圆满完成一次审美过程。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种品读美文的有效方式:
无中生有:教师用巧妙、优美的教学语言,激发情感、渲染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感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感受,让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画面。
一唱三叹:许多美文所蕴含的美并不一目了然,须细嚼慢品,反复研读,才有深层次的感悟。
身临其境:描写人情、人性美的文章其美学因素是隐性的,只有设置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身处生活的场景,去演一演、动一动,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2.教学机智的运用
教学机智是润滑剂,能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运转自如,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饶有趣味。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以美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两种机智:
(1)导读的机智:导读的方式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况、特定的气氛,随机应变,需要机智的参与。
(2)评价的机智:评价应首先鼓励学生,之后委婉地提出不足之处,让人心悦诚服;此外评价的语言要风趣优美,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描写生动的语句,形象的比喻,栩栩如生的画面,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通过质疑,让学生怀着浓厚的性趣读,让他们在读中找到答案,在读中理解、想象、体验、感悟。读出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语言词句,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片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位、启发想象、描绘画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欣赏优美的语句、段落。“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张出嫩绿的叶子。”“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让人感到小兴安岭春天的树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品位句中用词的精妙和准确。如:“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郁郁,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激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喜欢读,通过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让他们读出味儿来,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和色彩来说话的。”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小兴安岭画出来,即让学生把体会连成一幅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有一次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让他们陶醉于美丽快乐之中。
三、在教学中注重对话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初读感知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对话。在对话中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在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从课题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爱,然后围绕“关爱”这个主题,通过阅读,让学生加深对爱的理解;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教育。
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以大自然为素材,丰富学生写作途径
(1)开放课堂,捕捉大自然的美,丰富作文素材。为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美,激发审美情趣。
(2)减少束缚,自由想象表达美。通过音乐渲染,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写作时,教师不做过多分析指导,给他们更广阔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尽情自由地表达。
(3)共同点评,欣赏、评价美。我常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改同学的作文,能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针对不同文章的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写作手法,使正确的写作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可谓一举多得。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让生活成为作文之源
(1)课前编排小品展示美。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美的宝藏,只要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就会在平凡、细微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感受。常常,我通过和学生聊天,指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并把它们编成小品让学生鉴赏、分析,提醒学生生活处处有美。
(2)课上交流鉴赏美。演过小品之后,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让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对美的感悟,使学生开阔思路,互相取长补短。
(3)课后思考表达美。在讨论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提取的美感成份作为写作素材,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观点。学生写出了很多内容鲜活、蕴义深厚的佳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描写精彩的片段,好词好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性趣,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