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城乡差距,部分乡镇一级的初中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以及研发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历史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建立起正确、科学的历史知识结构与思维。可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研究乡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生成策略:“教师转变教学风格;重现历史事件,为学生创造历史氛围;以时间发展轴线为基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构架;利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扩展学生接触面”,对完善乡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十分重要。
关键词:乡镇初中;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段,也是长期以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必要因素。乡镇初中的历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可能无法达到城市的教学资源水平,此时,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教学策略进行劣势弥补。笔者认为,在乡镇一级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重现历史事件、整理发展时间、拓宽历史接触面三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应用素质。
一、 教师要与课改同行,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风格
(一) 备课要细致
课前自主,以导促学;课中展示,交流提升;课后练习,巩固拓展。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因为多年来一直在教毕业班,所以感觉备课不用花太多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感觉课堂就是无法突破,总觉得自己好像钻进一条胡同里出不来了。现在想来,原因就在于自己备课不够细致,只是单纯的“备课”。要想真正上好一节生动、高效的历史课,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师备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学情,有的放矢。
(二) 课堂教学的转型
近几年接触到一个新名称,叫作“翻转课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听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型,就需要教师先自我革命,自我解放,做学生背后的老师,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解放出来。以讲授九年级下册第7课《疯狂的战车》为例,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看图片:“英国首相张伯伦下飞机时飞舞着一张文件”,然后让学生思考,张伯伦手上挥舞的是一张什么文件?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没有为他们带来永久的和平?如果没有,通过哪些历史事实可以说明?”等。这样层层设疑,提问疏导,前后呼应,突出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再通过对重要战役的视频播放,让学生明确了二战规模一步步扩大的史实,并且认识到战争巨大的破坏。一幅幅生灵涂炭的场景,使学生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为维护世界和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最后以一个问题:“从二战中你得出什么启示?”作为本课的结尾,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做到情感的升华。
二、 重现历史事件,为学生创造历史氛围
历史从其组成元素来看,首先包括了各类事项的本身。因此,如何组织学生从事件出发,既能描述事件原委,又能深化事件价值,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热门教研话题。笔者认为,尤其在乡镇学校中,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应恰好能改善这一不良现象,以弥补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行为中的短板。从重现历史事件的策略入手,使学生能在一个理性、有逻辑的氛围中重新思考历史,这将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教师可根据近代史的发展特色,以“深刻的战争”为主题,制作以事件为线路的“看客”拓扑图,其内容可包括时代性意义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关键性战役。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历史事件的重现氛围,如用神秘的口吻从“你眼中的战争是什么样的?”问题入手,首先使学生自由发表自身对战争的看法,在同学们充分进入讨论氛围后,开始带领其进入各大战争事件的“游览”中。在进行战争“再次经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语言引导、图文引导以及视频引导的具体教学策略,为每个战争事件营造出适当的气氛,使学生以“看客”的身份真正融入事件中去,充分把握事件的原委与意义。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通过“看客大讨论”的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各大战争事件的深入研究话题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展开分享与探讨,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學生认知的教学目的。
三、 以时间发展轴线为基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构架
从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时间轴”的教学策略广为教师采用,该策略以时间为主轴,通过时间主轴而引申各类拓扑图,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充分认识到历史的推移所产生的事件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加强其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目的。以时间为主轴,理清各类历史事件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优化“时间主轴”,既不能毫无重点、特色地按照时间的先后发展顺序简单陈列历史事件、人物等知识点,也不能过于注重事件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了时间的关系。在时间主轴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注意铺设一个主题时期内的历史情境氛围,在此基础上展开时间发展轴线的记忆性教学,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模块化,以方便记忆与理解。也可使学生自成一派,同样以领路人的身份展开以时间为主轴的叙述,以进一步提升其历史时间概念。
同样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中国近代史部分为例,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主题划分,避免学生进入无重点、无头绪的学习盲区中。例如,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该时期内的事件进行时间排列,对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进行时间的重点标注,使学生在根据时间轴线经历历史事件时得到视觉上的学习强化。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时间事件教学后,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使其以自身价值倾向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时间主轴设计,并在课堂分享其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深化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目的。
在乡镇一级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通过有效课堂的生成,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许汉华.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14):65-66.
[2]石苗苗,林德春.浅论初中历史教学技巧以加强教学有效性[J].黑龙江史志,2015(9):357-362.
[3]贾海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5(9):122.
作者简介:李丽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惠阳区新圩中学。
关键词:乡镇初中;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段,也是长期以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必要因素。乡镇初中的历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可能无法达到城市的教学资源水平,此时,教师更应充分利用教学策略进行劣势弥补。笔者认为,在乡镇一级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重现历史事件、整理发展时间、拓宽历史接触面三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应用素质。
一、 教师要与课改同行,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风格
(一) 备课要细致
课前自主,以导促学;课中展示,交流提升;课后练习,巩固拓展。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因为多年来一直在教毕业班,所以感觉备课不用花太多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感觉课堂就是无法突破,总觉得自己好像钻进一条胡同里出不来了。现在想来,原因就在于自己备课不够细致,只是单纯的“备课”。要想真正上好一节生动、高效的历史课,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师备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学情,有的放矢。
(二) 课堂教学的转型
近几年接触到一个新名称,叫作“翻转课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听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型,就需要教师先自我革命,自我解放,做学生背后的老师,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解放出来。以讲授九年级下册第7课《疯狂的战车》为例,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看图片:“英国首相张伯伦下飞机时飞舞着一张文件”,然后让学生思考,张伯伦手上挥舞的是一张什么文件?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没有为他们带来永久的和平?如果没有,通过哪些历史事实可以说明?”等。这样层层设疑,提问疏导,前后呼应,突出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再通过对重要战役的视频播放,让学生明确了二战规模一步步扩大的史实,并且认识到战争巨大的破坏。一幅幅生灵涂炭的场景,使学生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为维护世界和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最后以一个问题:“从二战中你得出什么启示?”作为本课的结尾,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做到情感的升华。
二、 重现历史事件,为学生创造历史氛围
历史从其组成元素来看,首先包括了各类事项的本身。因此,如何组织学生从事件出发,既能描述事件原委,又能深化事件价值,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热门教研话题。笔者认为,尤其在乡镇学校中,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应恰好能改善这一不良现象,以弥补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行为中的短板。从重现历史事件的策略入手,使学生能在一个理性、有逻辑的氛围中重新思考历史,这将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教师可根据近代史的发展特色,以“深刻的战争”为主题,制作以事件为线路的“看客”拓扑图,其内容可包括时代性意义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关键性战役。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历史事件的重现氛围,如用神秘的口吻从“你眼中的战争是什么样的?”问题入手,首先使学生自由发表自身对战争的看法,在同学们充分进入讨论氛围后,开始带领其进入各大战争事件的“游览”中。在进行战争“再次经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语言引导、图文引导以及视频引导的具体教学策略,为每个战争事件营造出适当的气氛,使学生以“看客”的身份真正融入事件中去,充分把握事件的原委与意义。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通过“看客大讨论”的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各大战争事件的深入研究话题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展开分享与探讨,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學生认知的教学目的。
三、 以时间发展轴线为基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构架
从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时间轴”的教学策略广为教师采用,该策略以时间为主轴,通过时间主轴而引申各类拓扑图,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充分认识到历史的推移所产生的事件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加强其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目的。以时间为主轴,理清各类历史事件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优化“时间主轴”,既不能毫无重点、特色地按照时间的先后发展顺序简单陈列历史事件、人物等知识点,也不能过于注重事件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忽略了时间的关系。在时间主轴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注意铺设一个主题时期内的历史情境氛围,在此基础上展开时间发展轴线的记忆性教学,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模块化,以方便记忆与理解。也可使学生自成一派,同样以领路人的身份展开以时间为主轴的叙述,以进一步提升其历史时间概念。
同样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中国近代史部分为例,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主题划分,避免学生进入无重点、无头绪的学习盲区中。例如,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该时期内的事件进行时间排列,对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进行时间的重点标注,使学生在根据时间轴线经历历史事件时得到视觉上的学习强化。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时间事件教学后,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使其以自身价值倾向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时间主轴设计,并在课堂分享其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深化历史时间概念的教学目的。
在乡镇一级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通过有效课堂的生成,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许汉华.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14):65-66.
[2]石苗苗,林德春.浅论初中历史教学技巧以加强教学有效性[J].黑龙江史志,2015(9):357-362.
[3]贾海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5(9):122.
作者简介:李丽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惠阳区新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