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包括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其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大语文观”来看,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涉及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层面,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等。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对学生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初中生为例,它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且“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同时,仅义务教育阶段就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在首位。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兴趣,二是需要。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也证明:“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即使旁人不提示、不督促,学生也会自觉阅读,甚至乐此不疲。
2.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读物,并集中注意力,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阅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教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眼中的阅读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而会把它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探寻阅读方法。高效的阅读能促使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甚至能激发学生一生的追求。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就必须注重阅读的方法。诸葛亮读书就很讲究方法,不是什么书都一样读,有的书观其大略,有些书仔细读、反复读。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把他读书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看书的内容简介,了解书名、作者、性质、特点。二是浏览书的开头结尾,看一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三是看书有没有可读性,如果是消遣性书籍,则一目十行随意看。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就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必然会认真探寻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懂得阅读是一种需要
巴罗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对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读些有益的书,就能知道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阅读一定量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同时,阅读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为广博,智力开发就越充分。多读有益的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非常浅薄。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学习也就更得心应手。
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閱读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内涵。学生在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需要后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2.以教师优美典雅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影响学生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文学修养越高,学生越容易吸收到他身上散射出的文学之光;教师普通话说得好,学生的普通话往往也比较标准;教师写一手好字,学生的书写也会比较规范;教师手不释卷,学生又怎能不爱读书呢?教师拥有的知识和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呈献给学生的,其用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表达抑扬顿挫、讲解声情并茂,每一堂课都用得体的语言去阐述文本的情节,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心灵深处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3.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从学会欣赏开始。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和情感智慧的结晶。欣赏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有时候,特殊的情境能够对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力,使人身临其境。教师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
(1)文学名著欣赏。让学生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由短到长,由易到难,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开办一些专题讲座,最好是选择一些优美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反复咀嚼。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鸳鸯逗刘姥姥引众人发笑一段,就是很好的教材。(2)古诗文赏析。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让学生积累名句、丰富语言。教师可以请家长抽查督促,也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阅读竞赛等手段来加以强化。学生通过竞赛争优学优,也容易产生兴趣。(3)趣味文学品读。这些作品本身就饱含趣味性,如宝塔诗、打油诗、藏头诗、歇后语、俗语、灯谜等。教师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形式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学样式,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对联佳作欣赏。通过一些经典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记忆,享受精品语言带来的美感,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回文联、叠音联、拆字联、数字联等。
4.引导学生感悟作家们成功的创作历程
纵观世界成功人士,大凡爱读书者往往发展顺利。通过读书,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有人曾对世界作家的成功经验作过总结归纳,认为他们成功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读得多,二是写得多,三是切身体验多。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是善读者。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本身的学历并不高,但他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了四十多年,阅读了大量的著作,有了四十多年阅读的源头活水,笔下生花也就十分自然。教师通过讲述这些作家的故事,给学生们介绍这些作家成功的经历,也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当代学者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使他们在广泛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增强表达能力、提高交流水平。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兴趣,二是需要。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也证明:“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即使旁人不提示、不督促,学生也会自觉阅读,甚至乐此不疲。
2.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读物,并集中注意力,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阅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教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眼中的阅读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而会把它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探寻阅读方法。高效的阅读能促使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甚至能激发学生一生的追求。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就必须注重阅读的方法。诸葛亮读书就很讲究方法,不是什么书都一样读,有的书观其大略,有些书仔细读、反复读。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把他读书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看书的内容简介,了解书名、作者、性质、特点。二是浏览书的开头结尾,看一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三是看书有没有可读性,如果是消遣性书籍,则一目十行随意看。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就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必然会认真探寻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懂得阅读是一种需要
巴罗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对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读些有益的书,就能知道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阅读一定量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同时,阅读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为广博,智力开发就越充分。多读有益的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非常浅薄。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学习也就更得心应手。
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閱读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内涵。学生在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需要后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2.以教师优美典雅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影响学生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文学修养越高,学生越容易吸收到他身上散射出的文学之光;教师普通话说得好,学生的普通话往往也比较标准;教师写一手好字,学生的书写也会比较规范;教师手不释卷,学生又怎能不爱读书呢?教师拥有的知识和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呈献给学生的,其用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表达抑扬顿挫、讲解声情并茂,每一堂课都用得体的语言去阐述文本的情节,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心灵深处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3.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从学会欣赏开始。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和情感智慧的结晶。欣赏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有时候,特殊的情境能够对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力,使人身临其境。教师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
(1)文学名著欣赏。让学生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由短到长,由易到难,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开办一些专题讲座,最好是选择一些优美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反复咀嚼。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鸳鸯逗刘姥姥引众人发笑一段,就是很好的教材。(2)古诗文赏析。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让学生积累名句、丰富语言。教师可以请家长抽查督促,也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阅读竞赛等手段来加以强化。学生通过竞赛争优学优,也容易产生兴趣。(3)趣味文学品读。这些作品本身就饱含趣味性,如宝塔诗、打油诗、藏头诗、歇后语、俗语、灯谜等。教师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形式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学样式,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对联佳作欣赏。通过一些经典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记忆,享受精品语言带来的美感,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回文联、叠音联、拆字联、数字联等。
4.引导学生感悟作家们成功的创作历程
纵观世界成功人士,大凡爱读书者往往发展顺利。通过读书,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有人曾对世界作家的成功经验作过总结归纳,认为他们成功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读得多,二是写得多,三是切身体验多。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是善读者。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本身的学历并不高,但他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了四十多年,阅读了大量的著作,有了四十多年阅读的源头活水,笔下生花也就十分自然。教师通过讲述这些作家的故事,给学生们介绍这些作家成功的经历,也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当代学者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使他们在广泛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增强表达能力、提高交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