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绽放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应有之美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都以主题组织单元,把3—4篇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有利于教师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想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语文教师就要弄清楚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
  一、 单元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习一单元课文前,教师应该花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单元导读”,作为上好一单元中课文的“入门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单元”里去接触语言文字,欣赏插图,谈谈感受。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迫切想读的课文读一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一睹为快的心理,还能激发阅读兴趣。“单元导读”让师生全局在胸,故而在后面的课文教学中能大胆放手。学生心中有主题,学习便有了兴趣。
  二、 围绕主题,厘清学习路径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里的几篇课文都是有联系的。我们细心揣摩,弄清主题,能明白编者的意图,这样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如四下第3单元里的《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三篇课文都是历史人物故事,教材这样安排,无非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从古人的言行举止中感悟他们的精神,从而思想上受到洗礼。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再如,该册第4单元是由《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四篇课文组成。初看这四篇课文就不像第三单元课文那样主题鲜明,但细心揣摩后,就会发现这四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叶欣对病人、对同事无私的爱;明明那颗善良的童心,充满着爱也温暖着“我”;《第一次抱母亲》抒说了亲情之爱;《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阐述的是主人公“小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要保护、关爱“弱小者”的道理。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爱”、熏陶“爱”。
  三、 紧扣目标,领会学习方法
  把一个单元的主题弄清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标,即应该让学生学会哪些技能,掌握哪些方法,感悟哪些情感,目标落实了,教学方向就明确了。定目标时,特别要考虑学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教师应围绕“课标”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抓住文中的“三高”——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来理解叶欣护士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的崇尚品质。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融入教学机智,敏于发现相通之处。
  另外,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以便走进文本。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导读:(1) 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2) 课文是怎样描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3) 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和文本对话。
  四、 立足单元,提高课堂实效
  单元主题教学,能让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第1单元中的《古诗两首》时,就有一学生质疑:前两课《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我很容易感知出这是写教师的,但是为什么要安排《寻隐者不遇》与《所见》这两首古诗呢?这与“教师这一主题”有什么关联吗?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了。
  五、 迁移运用,联系学生生活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拓展文本可以以文本为线索,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由点到面延伸,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如在学习了《九色鹿》这一单元以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1) 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 阅读一些关于诚信的小故事。(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周围有诚实守信或是不诚实守信的事例,谈谈对人对事的看法。(4) 办一期关于诚信的手抄报或是板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了对“诚信”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个单元的主题是鲜明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实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学生将获得整体性的认识,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以及浓厚的求知欲,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 说教材  《司马迁发愤写》是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人物感情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引导学生习得语言的好材料。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难点为体会并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我主要采用这样的
期刊
一、 让课堂指导成为写好字的主阵地  1. 发挥教师书写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学生书写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只是口头说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这样纸上谈兵,学生永远也不可能把字写好。低年级教师可以“精指导”,就是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后,可以进行“粗指导”
期刊
方圆习字格就是在现有田字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黄金分割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习字格。它的正方形边长为1.7厘米或1.8厘米,内圆的直径约为1.1厘米或1.15厘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纠正学生写字靠一边,以及在习字格内写字过小的缺点,帮助学生把字规范地安排在习字格内,从而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字体的审美意识。  一、 独体字  这部分的字,结构比较简单,无上下左右之分,然而学生在
期刊
一、 求实  教师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争取每节课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而不去实现或实现不了,那么再生动优美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不要怕别人说你“过时”,说你“俗气”,该俗时就要俗。记得于永正先生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课文中的词义,他与学生一道探索,比如,“团团围住”一词,学生们都上前团团围住他,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
期刊
一、 明确指向、分享交流,让标记类批注更为准确  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预习性批注和查找内容式批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了解文本,准确快速地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首先,从文本表达的内容入手,让学生能够有效获取相关内容的信息,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以了解文本内容,为文章理解做好铺垫。我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前,在安排预习要求时,让学生搜集关于剪纸的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从感性
期刊
一、 不求甚解背诗文  古诗是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含义深湛,篇幅短小却包含很多内容,对语言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首古诗都字字明白,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诵读
期刊
一、 巧用“说”,情动辞发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当然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利用“饱经风霜”的词义就是“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引导学生想象:车夫在生活中、拉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他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表现在外表
期刊
一、 导入语——引人入胜  教学伊始,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入新课《月亮湾》时,我利用文中的一句总起句,设计了一个名叫“心随耳动”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我先说一句话,然后请两组小朋友开火车重复这句话,看谁说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规则刚说完,我声情并茂地说:“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只见学生们竖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他们一个个重复时,越说越有表情,越说越有语感,好像已
期刊
在我的习作评讲课中,一直在尝试着“习作自能评改”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是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习作评改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我会分别采用“三读三改法”和“三遍法”。  “三读三改法”操作流程是:
期刊
一、 利用简笔画想象习作  利用简笔画想象习作时,教师可以出示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多角度选材,猜想“图画背后”的故事;教师也可以同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品味画面,立足生活,生发联想,体会言语情境,触发写作灵感。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喜、怒、哀、乐四幅简笔画,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猜想每一种表情后面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自定故事情节,情真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