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dt2530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求实
  教师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争取每节课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而不去实现或实现不了,那么再生动优美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不要怕别人说你“过时”,说你“俗气”,该俗时就要俗。记得于永正先生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课文中的词义,他与学生一道探索,比如,“团团围住”一词,学生们都上前团团围住他,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看起来乱哄哄的,但却简单易行,实实在在,比起让学生查字典、讨论交流来得方便多了。我觉得于老先生上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实实在在。他紧紧围绕目标“读书、识字、理解词义”不放,朴实无华,雅而不俗,这就是大家的风范。
  二、 求新
  语文课堂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不同的,平时的课面对的是固定的学生,抓住目标不放固然重要,但手段千篇一律、机械重复,学生会厌倦的。例如,你每节课的教学生字的方法都一样,指导读书的方法也一样,那么,学生在你开始每一环节之前,就知道你下一步该干什么了。我们不妨过几天换一个花样,稍稍变通变通,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与浓厚的兴趣进入你的每一堂课,参与你的教学。这个“新”是指富于变化,而不是追求新奇;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变化,这里的“宗”当然是指课堂教学的目标了。教师可以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不是过于依赖媒体。任何东西都会物极必反,教学手段也一样,天天用多媒体,次次用合作讨论,就会显得无病呻吟,落入新的俗套,从而淡化了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求活
  这里的“活”是活学活用、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教师在充分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拥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同时,做到不绝对模仿,不照搬照用,不盲目崇拜,不背教案,唯教案而教,而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际,尝试先进教法,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法,而是让教法适应学生。在充分分析、综合,吸取了专家的教法精髓之后,再在自己的课堂上做试验,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与目标相背离,甚至越来越远时,那就要果断地应变,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就慢些,俗就俗些,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素质、环境等都与城里的学生有差别,应该先实实在在地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知识基础夯实了,知识视野拓宽了,才能不知不觉地做到雅俗共存、和谐统一。
  以前,我常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到不足而自卑,每次上公开课都盲目仿效名师或专家的课,因而束手束脚放不开,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而平时的我,上课前是不太注意教学手段的,总是留到上课时随机运用(有时也会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而备好教学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录音、光盘等)。但学生并不觉得我的课堂“呆板”,从他们的参与率与热情上可以看出,我的课堂教学是通俗而不庸俗。例如,我在教《春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对仗”的理解,我出了一些春联让他们连线,再出了一些名联的上联让他们试着对下联,可以合作,可以交流,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对仗”所谓的“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理解,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探究的兴趣。
  四、 求真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的才是可爱的,才有可能达到美的境界。前一段时间流行“鼓励、赞赏、表扬”,因此,有些教师就是看到学生确实错了,也要换个角度进行表扬,对也好,错也好,整堂课就是赞赏、表扬、鼓励;微笑是贯穿整节课的,面部肌肉再疲劳也要“笑”下去;学生再违纪,答案再荒唐也要“笑”下去;明明心里很着急,甚至很愤怒,却要强装笑颜。后来流行自主合作探究,于是教师们便这也讨论,那也合作,难的探究,易的也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也有一段时间流行表演,于是课堂成了“剧场”,教师们绞尽脑汁在课前进行排练、制作道具等,一些并不难懂的内容也要表演一下,只要有可能,没有表演的课堂似乎就是失败的课堂,弄得好多人无所适从(包括我自己),但又不敢说,说就表示落后,说就表示俗气。我真觉得虚假的“雅”还不如真诚的“俗”。
  (作者单位:盐城市尚庄小学)
其他文献
人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语言与周围的世界交换着信息。言说成为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所以,提升学生的言说能力就是提升学生生活的能力。  一、学习言语形式,建构自己的言语体系  1.学交际言语,培育平实的语言风格。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会说一些交际语言,但学生交际言语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为此,教师还是要不断地强化教学。首先要加强示范,规范语言。当学生语言表达出
期刊
一、 感受魅力,爱学汉字  要让学生学习好汉字,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汉字,充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享受着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让他们爱上汉字,爱上语文。于是,语文课上出现了以下生动的情景:学到汉字“人”字,我问学生:“人”字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答案种种,说法不一。我接着说:你们看着“人”字,下面可以看作两只脚,有了这两只脚,人就站得稳,顶天立地,代表了端正的人品;再看看它的头是偏向右边的,这代表了“人”正紧
期刊
一、 端正写字态度,激发写字情感  小学生写字往往虎头蛇尾,草草了事,达不到练字的目的,作为教师应该看到这些在写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我在写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情感处于美妙境界,产生练好字的强烈欲望。比如,创设一种宽松和愉悦的写字环境;介绍一些书家的学书趣事;对比前后的书写作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自主评议,评价方式多
期刊
一、 把字写工整  字是由具体点画构成的,字的工整是由每个点画的工整构成的。有些学生书写为何点画不工整?笔者分析,原来是笔尖没在纸上放好就行笔,笔行至点画的末端没停好就提了起来。所以,有必要为“把笔放好再行,把笔停好了再提”的好习惯的养成,设计个“高原训练”,这儿指设计稍具难度的训练内容,以便让学生在日后的钢笔书写中,自然地用上好习惯。  有鉴于充分认识到书写毛笔的一些习惯,如果迁移到硬笔书写中来
期刊
一、 “正”写字之“本”  1. 写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汉字为方块字,历经6000多年绵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传承与创新中,凝结着无数前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学校加强写字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去感受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写字教育中,通过展示古今书法的拓本、字帖、图片等,让学生积极了解书法演变的过程,了解祖国文字的实用价值和美
期刊
一、 课程开设情况  经过调查,能把书法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学校仅为5%。调查中大部分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都有写字和描红,再单开书法课是多此一举。看来多数教师把书法教学和写字完全混淆。语文中的写字教学,教师注重的仅是字的笔画顺序练习,认为每周写一页楷书,把字写工整认真就是书法教学了,缺乏深层次写字文化的渗透,没有把字作为艺术品来进行欣赏和创作。少数学校的书法教学仅是以兴趣小组的形
期刊
如何使写字教学贴近学生的学情,更加扎实有效,请看下面三个案例。  一、 教学案例中的有效指导  [案例1]写好生字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来写“斑”这个字。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字应该怎样写才好看?  生:左边的“王”和右边的“王”写小一点。  生:左边的“王”最后一横变为提,中间的“文”字“捺”变成“点”。  师:对,它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瘦长,各个部分写得小一点,紧凑一些。请小朋友伸出手,
期刊
一、 说教材  《司马迁发愤写》是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人物感情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引导学生习得语言的好材料。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难点为体会并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我主要采用这样的
期刊
一、 让课堂指导成为写好字的主阵地  1. 发挥教师书写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学生书写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只是口头说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这样纸上谈兵,学生永远也不可能把字写好。低年级教师可以“精指导”,就是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后,可以进行“粗指导”
期刊
方圆习字格就是在现有田字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黄金分割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习字格。它的正方形边长为1.7厘米或1.8厘米,内圆的直径约为1.1厘米或1.15厘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纠正学生写字靠一边,以及在习字格内写字过小的缺点,帮助学生把字规范地安排在习字格内,从而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字体的审美意识。  一、 独体字  这部分的字,结构比较简单,无上下左右之分,然而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