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求实
教师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争取每节课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而不去实现或实现不了,那么再生动优美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不要怕别人说你“过时”,说你“俗气”,该俗时就要俗。记得于永正先生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课文中的词义,他与学生一道探索,比如,“团团围住”一词,学生们都上前团团围住他,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看起来乱哄哄的,但却简单易行,实实在在,比起让学生查字典、讨论交流来得方便多了。我觉得于老先生上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实实在在。他紧紧围绕目标“读书、识字、理解词义”不放,朴实无华,雅而不俗,这就是大家的风范。
二、 求新
语文课堂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不同的,平时的课面对的是固定的学生,抓住目标不放固然重要,但手段千篇一律、机械重复,学生会厌倦的。例如,你每节课的教学生字的方法都一样,指导读书的方法也一样,那么,学生在你开始每一环节之前,就知道你下一步该干什么了。我们不妨过几天换一个花样,稍稍变通变通,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与浓厚的兴趣进入你的每一堂课,参与你的教学。这个“新”是指富于变化,而不是追求新奇;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变化,这里的“宗”当然是指课堂教学的目标了。教师可以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不是过于依赖媒体。任何东西都会物极必反,教学手段也一样,天天用多媒体,次次用合作讨论,就会显得无病呻吟,落入新的俗套,从而淡化了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求活
这里的“活”是活学活用、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教师在充分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拥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同时,做到不绝对模仿,不照搬照用,不盲目崇拜,不背教案,唯教案而教,而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际,尝试先进教法,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法,而是让教法适应学生。在充分分析、综合,吸取了专家的教法精髓之后,再在自己的课堂上做试验,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与目标相背离,甚至越来越远时,那就要果断地应变,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就慢些,俗就俗些,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素质、环境等都与城里的学生有差别,应该先实实在在地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知识基础夯实了,知识视野拓宽了,才能不知不觉地做到雅俗共存、和谐统一。
以前,我常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到不足而自卑,每次上公开课都盲目仿效名师或专家的课,因而束手束脚放不开,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而平时的我,上课前是不太注意教学手段的,总是留到上课时随机运用(有时也会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而备好教学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录音、光盘等)。但学生并不觉得我的课堂“呆板”,从他们的参与率与热情上可以看出,我的课堂教学是通俗而不庸俗。例如,我在教《春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对仗”的理解,我出了一些春联让他们连线,再出了一些名联的上联让他们试着对下联,可以合作,可以交流,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对仗”所谓的“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理解,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探究的兴趣。
四、 求真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的才是可爱的,才有可能达到美的境界。前一段时间流行“鼓励、赞赏、表扬”,因此,有些教师就是看到学生确实错了,也要换个角度进行表扬,对也好,错也好,整堂课就是赞赏、表扬、鼓励;微笑是贯穿整节课的,面部肌肉再疲劳也要“笑”下去;学生再违纪,答案再荒唐也要“笑”下去;明明心里很着急,甚至很愤怒,却要强装笑颜。后来流行自主合作探究,于是教师们便这也讨论,那也合作,难的探究,易的也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也有一段时间流行表演,于是课堂成了“剧场”,教师们绞尽脑汁在课前进行排练、制作道具等,一些并不难懂的内容也要表演一下,只要有可能,没有表演的课堂似乎就是失败的课堂,弄得好多人无所适从(包括我自己),但又不敢说,说就表示落后,说就表示俗气。我真觉得虚假的“雅”还不如真诚的“俗”。
(作者单位:盐城市尚庄小学)
教师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争取每节课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而不去实现或实现不了,那么再生动优美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不要怕别人说你“过时”,说你“俗气”,该俗时就要俗。记得于永正先生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课文中的词义,他与学生一道探索,比如,“团团围住”一词,学生们都上前团团围住他,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看起来乱哄哄的,但却简单易行,实实在在,比起让学生查字典、讨论交流来得方便多了。我觉得于老先生上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实实在在。他紧紧围绕目标“读书、识字、理解词义”不放,朴实无华,雅而不俗,这就是大家的风范。
二、 求新
语文课堂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不同的,平时的课面对的是固定的学生,抓住目标不放固然重要,但手段千篇一律、机械重复,学生会厌倦的。例如,你每节课的教学生字的方法都一样,指导读书的方法也一样,那么,学生在你开始每一环节之前,就知道你下一步该干什么了。我们不妨过几天换一个花样,稍稍变通变通,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与浓厚的兴趣进入你的每一堂课,参与你的教学。这个“新”是指富于变化,而不是追求新奇;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变化,这里的“宗”当然是指课堂教学的目标了。教师可以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不是过于依赖媒体。任何东西都会物极必反,教学手段也一样,天天用多媒体,次次用合作讨论,就会显得无病呻吟,落入新的俗套,从而淡化了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求活
这里的“活”是活学活用、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教师在充分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拥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同时,做到不绝对模仿,不照搬照用,不盲目崇拜,不背教案,唯教案而教,而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际,尝试先进教法,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法,而是让教法适应学生。在充分分析、综合,吸取了专家的教法精髓之后,再在自己的课堂上做试验,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与目标相背离,甚至越来越远时,那就要果断地应变,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就慢些,俗就俗些,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素质、环境等都与城里的学生有差别,应该先实实在在地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知识基础夯实了,知识视野拓宽了,才能不知不觉地做到雅俗共存、和谐统一。
以前,我常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到不足而自卑,每次上公开课都盲目仿效名师或专家的课,因而束手束脚放不开,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而平时的我,上课前是不太注意教学手段的,总是留到上课时随机运用(有时也会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而备好教学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录音、光盘等)。但学生并不觉得我的课堂“呆板”,从他们的参与率与热情上可以看出,我的课堂教学是通俗而不庸俗。例如,我在教《春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对仗”的理解,我出了一些春联让他们连线,再出了一些名联的上联让他们试着对下联,可以合作,可以交流,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对仗”所谓的“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理解,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探究的兴趣。
四、 求真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的才是可爱的,才有可能达到美的境界。前一段时间流行“鼓励、赞赏、表扬”,因此,有些教师就是看到学生确实错了,也要换个角度进行表扬,对也好,错也好,整堂课就是赞赏、表扬、鼓励;微笑是贯穿整节课的,面部肌肉再疲劳也要“笑”下去;学生再违纪,答案再荒唐也要“笑”下去;明明心里很着急,甚至很愤怒,却要强装笑颜。后来流行自主合作探究,于是教师们便这也讨论,那也合作,难的探究,易的也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也有一段时间流行表演,于是课堂成了“剧场”,教师们绞尽脑汁在课前进行排练、制作道具等,一些并不难懂的内容也要表演一下,只要有可能,没有表演的课堂似乎就是失败的课堂,弄得好多人无所适从(包括我自己),但又不敢说,说就表示落后,说就表示俗气。我真觉得虚假的“雅”还不如真诚的“俗”。
(作者单位:盐城市尚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