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生活化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教师应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 数学 生活化 自主 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数学生活化,激发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所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我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2683三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一治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生活数学化,引导自主探究
  
  1.走进数学,引导探究。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2.自主探究,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5=135-100+5”,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只95元的特价电磁炉。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教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请学生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校参考。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定方案的所需资料。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好处。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让学生在富于弹性空间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处理信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心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入手,论述了时下进行传统文华教育所需的文本及方法,并对当下进行传统人文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品德养成 方法探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品质形成后是很难更改的,铸就一个好的品质,将会得益一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很注重人的品德培养教育。中国的四书五经,就是一套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教科书。    一、选书和读书     教师素质的
期刊
摘要 要让教学真正地呈现生命力,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空间,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拓展空间 开发潜能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话虽绝对,但不无道理。纵观我们的教育
期刊
教学内容  课文《郑成功》以描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件功德无量的典型事例形象刻画了郑成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而又爱国亲民的民族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大凡以记人为主(尤其是以人名为课题)的课文都应以具体生动的事例为蓝本,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人物的形象为教学的宗旨。本篇课文我以学生对郑成功由表及里的了解为径,以对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观能动感应为纬,设计教学。现将部分教学版块的得失总
期刊
摘要 幼儿攻击性行为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幼儿体验,激起情感共鸣,从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 幼儿 攻击性行为 创设环境 认知水平 注重体验    一般情况下3岁~6岁是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如果攻击性行为升级,可能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攻击性的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问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三册第十课。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沉浸于课文中去体会,在“边读边体会”的阅读中,逐步感受狼的凶恶、奸诈、蛮不讲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读、小组读、同桌对话、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狼的本来面目,懂得与狼斗争到底的道理。  本课最为欣赏的
期刊
摘要 开放题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上的开放题,更要善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开放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到再生知识的方法与数学发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思维锻炼 开放题设计    数学开放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却不能持久,容易转移。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在开放题教学过
期刊
摘要 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和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上,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体验语言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还要注重对教材的不同层次的把握。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参与 体验 对话 生活 文本
期刊
摘要 知识源于生活,课堂与课外渗透延伸,用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生活空问。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更美好、更丰富。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语文教学 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新课程”的字典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不是唯
期刊
摘要 美术主题作业,改变了一课一内容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有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才能。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美术课堂 作业设计 教学方式    作业是学生跟老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期刊
摘要 新课改要求小学品德学科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品德 课程资源 开发优化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新课改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教师再创造、再设计的自主权,增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