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丰满起来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课文《郑成功》以描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件功德无量的典型事例形象刻画了郑成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而又爱国亲民的民族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大凡以记人为主(尤其是以人名为课题)的课文都应以具体生动的事例为蓝本,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人物的形象为教学的宗旨。本篇课文我以学生对郑成功由表及里的了解为径,以对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观能动感应为纬,设计教学。现将部分教学版块的得失总结如下:
  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交流资料,了解郑成功
  
  升入高年级,学生对社会、家庭生活不断深入,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多元,而在本册书中也明确要求在学习实践中丰富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所以在预习之初,我布置了搜集郑成功资料的学习任务。从课堂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搜集的内容不可谓不丰富,题材不可谓不广泛,从郑成功生卒年月的生平到一生为官的仕途,从郑成功个人的兴趣爱好到家庭的构成背景,不一而足,形成了郑成功资料的大总汇。在实施这一本无须浓墨重彩的环节时,却由于资料的丰富多样,加之交流时的不连贯,着实花费了过多的宝贵时间,而从效果来看,学生充其量只是关于郑成功琐碎知识的堆砌,而对郑成功的认识非但没有明朗化,反而因材料的杂乱模糊起来。
  反思:搜集资料、交流讨论的作用究竟是什么?除了纯粹的了解信息外,从文本接受学的角度看,更多的是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渗入进一步强化修正人物形象,补充文本的未尽之意,使得文本人物立体化,丰满化。所以,针对学生搜集资料过剩的局面,教师应在课中或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剔除,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把那些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连的、能对文本形成有效补充的内容进行交流,让真金在浩瀚中闪光发亮。这样的资料交流既有助于文本的内化吸收,又节约了时间,成为精华的对对碰。
  
  二、激发情感,理解郑成功
  
  课文第二小节简要叙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我更认为这是文本给郑成功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提供的有力佐证。有了这个角度的文本解读,文本中重点词语的教学就有了更强的指向性。学生从“残酷”中读出了荷兰侵略者残忍与罪恶,看到了他们作为挑衅者的侵略本质。接着我利用理解“恨透了”的机会,采用体验移情的方法,让学生幻化为台湾人民以及同一时代的大陆民众,最后再到郑成功,想象这三种角色人群在看到台湾人民悲惨生活后的言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我还不断利用朗读的方法把每一角色的体验注入到文本的言辞中。最终,学生说出了这样的话语:郑成功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同胞的团聚,承担起了历史的重任。正义必将战胜一切,我们为郑成功感到骄傲。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认为是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反思:当今世界呼唤和平,向往和平,以人为本,强调生命与自由的可贵。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把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召唤推向了新的高度。由于学生阅历的限制以及对社会认识的浅薄,无法清晰地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需求与动机。教学中我摒弃了粗糙的说教与简单的告知,让学生从文本的言辞中寻出“奴役”与“恨透”两个力透全段的字眼,在两者行为的对比与心灵的映照下,荷兰侵略者的残忍嚣张与台湾人民的无力无奈活脱脱展示学生的眼前,进而转换角色,把普罗大众的义愤填膺聚焦成郑成功“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之下。这样,学生的认识与情感顺理成章地接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行为。
  
  三、展开想象,填补郑成功
  
  郑成功率领的军队与荷兰侵略者激战的第五自然段无疑是课文的重点段。整段全用侧面描写展现郑成功手下士兵的训练有素、智能双全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郑成功作为一位将领的指挥才能。但个人认为在这样一处重点段落,只字未提郑成功的表现绝对是一大缺憾,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描写士兵的每句话后填补上了郑成功作为一个将领的表现。
  反思:文本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有不唯文本是举的智慧与勇气。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咀嚼文本的精华,文本的不足也同样是师生共同历练成长的平台。此环节中,学生在文本的必要处,填补郑成功的表现,在合理的想象下,原文与补充的文字一脉相承而又相互联系,彰显了将领与士兵之间的默契,郑成功的将领形象在学生的想象中呼之欲出,形成了有效的生成文本。这既培养了学生挑战课本的意识,又是一次想象力培养的绝好机会。另外,学生有意识的想象也演化成为了他们语言实践的平台,他们用自己原有词库中的言语积累积极主动地表达与创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郑成功形象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激情设问,强化郑成功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郑成功形象的构建已基本形成。最后老师用“如果没有郑成功站出来,台湾人民能脱离苦海吗?能兴办学校吗?能发展农业吗?”这样的发问激发对郑成功的感恩与缅怀。
  反思:画龙尚需点睛,通透更要强化,最后3个连续的发问旨在把学生已有的情感与认识进一步修正,形成对这形象的最终定格,让郑成功的伟大形象永远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师可通过生活里找数学、动手去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动脑用数学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来带动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让数学课堂从形式走向实效,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数学经验 生活 动手 活动 体验 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从而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
期刊
摘要 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够“得意”,更需要“得言”。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重在引领学生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中习得语言;在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中理解语言;在诵读积累、迁移运用中发展语言。  关键词 言语实践 阅读教学 习得语言 理解语言 发展语言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掌握了语言,也就掌握了凝固在语言之中、被语言所承载的种种信息。古人有“
期刊
摘要 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从小学阶段,尤其从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敢说、想说、会说、善说。  关键词 口语交际 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随着信息时代
期刊
摘要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发展潜能的桥梁。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阵地。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  关键词 和谐关系 主动参与 实践活动 课外尝试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
期刊
摘要 写好汉字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继承和理解,也是磨炼意志的过程。引导学生写一手好字,教师首先要以身作侧,时刻规范书写,做好学生的模仿榜样,而且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兴趣中,通过以奖代罚,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关键词 写字 模仿 兴趣 习惯 奖励 惩罚 鼓励 进取    “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写好字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
期刊
摘要 祖辈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祖辈家长有其不足之处,但他们阅历丰富、做事耐心、特长突出,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祖辈家长 家长资源 家园合作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们有限的精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祖辈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教养、接送孩子的任务的任务。因此,幼儿教师在家园联系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和这些祖辈家
期刊
摘要 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特点,可以集其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与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小学语文教学展现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催化进 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    电教媒体具有人与人、人与电脑互动的灵活性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不能再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以单纯的技术手段看待,而应着力研究如何
期刊
摘要 早期阅读的开展,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创设阅读环境,让幼儿在书香的润泽中想读、要读。阅读的培育要在阅读中巩固,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幼儿才能品味到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 阅读 环境 活动 展示    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培养幼儿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作用显著。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大班幼儿是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入手,论述了时下进行传统文华教育所需的文本及方法,并对当下进行传统人文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品德养成 方法探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品质形成后是很难更改的,铸就一个好的品质,将会得益一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很注重人的品德培养教育。中国的四书五经,就是一套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教科书。    一、选书和读书     教师素质的
期刊
摘要 要让教学真正地呈现生命力,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空间,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拓展空间 开发潜能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话虽绝对,但不无道理。纵观我们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