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是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人才供给的需要,是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重点把握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定位,建立健全高校转型发展制度框架,着力推进高校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通道及优化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5-0048-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5.008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机制,深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1],高等职业教育真正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在政策引领和驱动下必将带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重大变革和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做出新贡献。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变革和技术革命,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快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
  (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社会分工正朝着多样化、精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和工业化时代催生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逐年增加,转型中的本科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打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消除多年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高等职业教育演变过程可以得出,职业教育贯穿的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注重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运用的是技能与道德的结合[3]。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产业这块土壤,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提供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孕育了产教融合产生、发展与创新。
  (二)教育改革和人才供给的需要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两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两种教育类型在育人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4],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各自的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两种教育类型只是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当前,職业教育已经迈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需结构不平衡导致教育供给结构与就业需求不匹配,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就业市场技术技能人才供求结构矛盾突出。普通本科教育回归职业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供给结构的时代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也是教育回归本质和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为普教和职教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5]。
  (三)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6]。国家出台的各种方案、政策和意见对高校转型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符合条件的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转型适应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既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对职业教育发展深层次的追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和建设必须要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本科高校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做好转型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和产业融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反之,则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转型建设丰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产教融合使高校和企业共同处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高校转型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转型是措施和手段,职业教育是桥梁和纽带,产教融合是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坚实,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才更充分、更彻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分析
  鉴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转型中的高校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很少,国家还未能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生特点、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框架体系,在当前本科高校转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度层面与非制度层面的障碍。
  (一)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存在阻力
  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受到校内、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还不够明确,阻力重重。校内主要来自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几十年传统高等教育办得挺好,学校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也高,不想打破现有平衡;校外主要来自社会的压力,认为应用型高校低人一等,培养的是蓝领,不是白领。这就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对转型认识模糊,对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表现为左右摇摆。在教学理念和思维观念上普遍缺乏创新和改革精神,专业教学很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少本科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授方式单一、观念陈旧,创新改革缺乏深度和广度,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不强。办学行为更多呈现出的是惯性发展;教师更多表现出的是以自我为中心,重科研轻教学,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追求职业教育梦想的激情和社会担当与职责。   (二)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缺少引力
  现行职业教育尚未形成一套行得通、实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不够灵活多样,对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分类评估和优化布局缺少统筹安排。制度设计对高校转型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吸引力不够,与当今社会科技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还不完全匹配,还远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职业教育制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重普教轻职教思想长期存在,政府对职教投入明显偏低,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角色不清,过分依赖市场;政策层面缺乏宏观调控,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和目标认识模糊,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特色。政府“放任”的态度可能引起监管缺失,失去原有的价值定位。从微观层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职业教育仍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狀态。企业缺乏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存在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依然存在[7]。
  (三)体制机制转型发展缺少驱力
  实现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依靠高校自身力量转变难以实现,需要依靠政府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过去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局限于就业层面,对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和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发展的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对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争议较大,人才的选拔机制存在体制性障碍。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等。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高校和企业缺少内在动力,政府对高校、行业企业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同时,政府的“越权”介入会损伤高校与企业作为“双主体”的积极性,必然会带来“出工不出力”现象,引起各种矛盾,出现教学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破坏职业教育应有的市场机制,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结果。
  (四)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缺少合力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侧重点上看,重点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教育应该是有区分的。当前,重点本科高校和高职教育应该说区分是比较明显的,重点本科高校办学方向是为培养国家需要的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是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两种办学形式在制度体系、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式上很明晰。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与转型上目前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方向上。一般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其办学条件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要求。教学设备大多数是演示性教学,缺少“真枪实弹”;学生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转型后学生实训的需要;实际操作时间短,技能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不少高校在实践教学上甚至落后于高职院校。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合力,缺少“组合拳”。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还不够明确,在认知上彼此还存在偏差,融合广度和深度上很难突破,传统的产教分离观念根深蒂固。对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认识不够,是走产学研之路还是走产教融合之路存在争论。
  (五)资源配置与产教融合缺少推力
  实现本科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与产教融合相匹配的高校师资、实训设备和资金的短缺制约着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本科高校现有师资在学历层次和职称比例上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各种评价指标和数据都能满足普通高校正常教学工作要求,且有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这一体系更加偏重理论教学,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传承,并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建设和产教融合的要求。本科高校转型需要一支有责任心、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当前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匹配[8],而这一点正是一般本科高校的短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是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师必须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职业院校必须全面与行业企业相对接。因此,除了需要符合条件的师资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实训设备,特别是与《中国制造2025》相对应的工科专业投入更大,需要的资金更多。这就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缓解师资和实训设备短缺的矛盾。政府应加强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拓展社会多元办学,发挥市场主体的“推力”,让本科高校转型更有活力、更有动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与发展策略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壮大,一般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高校和企业应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通力协作,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重点把握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定位
  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提高到国家制度层面,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9]。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创新探索、示范引领”的思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与转型必须做到定位准确,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办学定位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领先、专业特色鲜明、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等各项标准为行业标杆,优势突出。为此,政府应该做好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关切和正常诉求,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本科高校应该紧紧抓住这次改革调整的机遇,在发展模式和专业建设上促进自身的转型发展。高校应该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契机,加大内涵建设的力度,提高软实力,促进学校自身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应用型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切实做好理性思索、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创新突破,以新的形态积极做好高校的转型升级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典范。   实现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观念不仅仅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本科高校转型不是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首先,在高校层面要切实担当起转型的责任。针对高校目前的状况和自身的特点,提出各自转型的思路,包括哪些学科亟需转型、哪些学科逐步转型、哪些学科保持现有;各专业或专业群转型的方向、建设的周期、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的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其次,要把高校的建设和转型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新发展观念。要走进市场,坚持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成亲,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最后,要把高校建设和转型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联系起来。高校转型建设不能走过去的老路,要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学生就业前景好,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之路。
  (二)建立健全高校转型发展制度框架
  本科高校转型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框架做支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制度框架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抓紧制订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法律、制度和资金层面上给予保障,同时,地方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校企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度框架的着眼点,一是在国家层面上抓紧研究和制订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尤其要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技能考核、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技能证书等方面进行规范,发挥标准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高校层面上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的质量关。教学标准和毕业生的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只有教学标准完善,符合时代的要求,才有好的毕业生质量,好的毕业生质量又能反过来推动教学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三是行业企业层面上积极参与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各专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成果认定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形成行业企业专家和企业管理层主动参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形式。
  (三)着力推进高校转型体制机制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目的和职责所在,实现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是推行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创新机制实现转型发展,建立“行业企业出题、高等学校解题、政府政策助题”新的体制机制模式。一是坚持人才为先,加大激励力度。要把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质量人才作为转型创新的第一资源。政府要从政策上引导高校和行业企业积极投入到技能人才培养上,在招生计划、生均拨款、教学和教育用地、仪器设备投入和企业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相应激励,给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利益相关方更大的回报和精神激励,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在行业企业培养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作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改革评价制度。近年来,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高职院校的根本原因是培养人才与市场紧密度不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这一点也是驱使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因素。高校转型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经济发展驱动了高校转型。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以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产教融合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抓住本科高校转型契机,从办学、管理、课程、教师、培训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不仅要有定性的标准,更要有定量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测量指标来衡量产教融合的进程和效果,定期监控发布,便于政府管理和高校及时自我调整,以期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三是坚持全面创新,深化课程改革。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课程改革。做好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调查研究工作,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严把课程教学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管理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制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创新的有机统一和统筹发展。
  (四)努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通道
  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转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意见和方案》能否真正得到实现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10]。鉴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起步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起点低的特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抓住转型的机遇,借鉴国内外应用技术教育的经验,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步伐。应用型本科建设不能只流于口头,已批准转型和建设的高校要真抓实干,克服思想上的顾虑,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上要来一次彻底的革命,摒弃以往教学的模式。本科高校要加大力度严格对照意见和方案精神,搭建产教融合与高校发展平台,夯实转型发展基础[11]。按照产教融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加强本科高校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改善实习环境。打造一流的教学平台,吸引行业企业参与,鼓励产教深度融合,建造一批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加快学校治理结构的改革,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任务,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五)优化提升高校转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基石,产教融合需要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基于当前转型的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匮乏的现状,应从3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从行业企业一线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12],推动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对现有高校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培训,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具有理论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对教育者的要求。三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聘请技术大师和大国工匠作为高校特聘教授;同时,选聘人品端正,专业技能过硬的行业精英作为兼职教师队伍和特殊人才队伍,发挥技术和技能优势,使他们成为本科院校师资的中坚力量。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大势所趋,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召唤。转型、建设、发展和突破需要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支撑和引领,产教融合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前行之路需要改革和创新。前行之路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需要政策上的鼎立支持,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高校自身的奋发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政策精神,走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进而实现全面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健康之路、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9]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
  [2]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19-04/04/content-5379711.htm,2021.3.
  [3]左建英.职业教育:技能与道德的结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新[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10):28-30.
  [4]陈鹏,孙羽,王辉.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4):75-80.
  [5]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10):20-21.
  [6]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十九大的报告[EB/OL].http://www.china.tom.cn/19da/2017-10/18 content_41750257.him 2017—10—18,2021.3.
  [7]孟凡欣,付景川,何练等.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157-158.
  [8]张永春.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6):86-89.
  [10]杨梓樱,杨建.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转型与升级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观察,2019(16):63-64,107.
  [11]陈锋.迈向深度转型,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J].河南教育,2019(6):16-19.
  [12]陈莉.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64-67.
  (责任编辑:刘增石)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YANG Ziying1,YANG Jian2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 China;2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7,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nee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talent supply, and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to grasp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sitioning, establish a sou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 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 efforts to build the channe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Key words: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收稿日期]2021-02-28
  [基金項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1年“教学研究与改革”专项课题“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成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R20213100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专项课题“产教融合国家战略下‘专接本’专业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编号:21ZKB06)。
  [作者简介]杨梓樱(1991-),女,江苏南通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统计分析研究。 杨建(1966-),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个性化及客观多样科学的评价,在克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数字鸿沟。需要将教育公平的关注点转向高等学校的内部公平方能解决问题。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发现,在宏观层面,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所颁布的政策明确将学校内部公平作为目标之一,发挥了导向功能;在微观层面,校企合作研发了众多数据资源,保障课程、教学和学习公平
涉农综合性大学是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和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启动新农科建设后,综合性大学如何推进新农科建设,需要理论层面的思考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在理论层面,
[摘 要]从新农科视域下多维协同的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实践与思考等方面展开探索,以培养“知农”“爱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吉林农业大学在实践中以大类招生培养改革为实施核心,以与农科院所、龙头或高新企业、贫困县等多家单位或部门联合共建的吉林省长白山创新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为多维协同载体,实施以“订单式”为主的农科生培养方式,探索构建多维协
作为国家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教育举措,“停课不停学”一时间化解了由疫情给广大学子带来的学习困扰,产生了一定的“抗疫力”.为掌握本班学生在疫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幼儿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沃土中发展起来的,其思想渊源萌发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萌发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实现“中国梦”对人才的要求。其深刻内涵着重体现于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幼儿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三方协作的教育方法觀和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观。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幼儿教育论述的时代价值,可为新时代幼儿教育实践指明方向,丰富中国特
我国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直观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大陆与台湾地区基础教育6套语文教材的656个单元为计量单位,建设二级标注的人文主题语料库,从数量、年级序
[摘 要]当前,培养反思性实践者已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美国在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反思性实践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反思性实践者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反思性实践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得到强化和落实,形成了协同合作的工作体系。我国虽然已认识到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性,但在教育政策中的培养目标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反思性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协作式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还没有完
[摘 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高等教育区域整合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基于区域整合理论,分析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经济、教育、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等逻辑,从制度、资源和空间三个维度分析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如条块行政制度壁垒、高等教育资源同质同构、规模质量不协调以及省域空间界限未打破等。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及其他相关条件,在尊重各自客觀差异现实的基础上,三
摘要:异步在线讨论环境是支持学习者在线交互的有效工具,对于在线教学的成功开展至关重要。作为传统异步在线讨论环境的主要代表,线程式论坛存在难以维持焦点式讨论、促进交互式对话、支持观点整合、提供情感线索、实现跨情景讨论、促进知识消费和吸引学生深度参与等缺陷,可支撑高质量在线讨论的新型异步在线讨论环境研究成为热点。梳理国际相关成果后发现,新型异步在线讨论环境的应用图景表现为:以限制性环境促进知识整合与协
针对当前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形式化、教学环境分散化等问题,高校领导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视和完善高校足球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高校足球运动,为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