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建设不健全等。必须增强商业银行内控意识,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强化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及强化监督职能。
【关键词】创新驱动;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2016经济关键词之一。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论、技术、模式等创新。要推动全社会力量进行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三者应协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但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为其主要经营对象,集信用活动、资金运动和货币流通为一体,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屡见不鲜,涉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不仅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运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是实现银行安全性和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保障我国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在内控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及体制建设的完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对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超前性的控制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以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防范各种商业风险。另一方面,从维护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着眼,都须强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以更好地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职能和使命,同时满足中央金融监管的外在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及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剧增,银行监管部门及金融市场都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作为内部的一种自律行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必然受到个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还是基层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态度都将影响到银行内控机制建设能否有序展开。如果认识出现偏差,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内控机制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影响到银行正常业务活动的运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实况,对于内控机制的认识和了解仍存在许多误区。一是未深刻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对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片面曲解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关系,担心内控严则业务损。二是对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理解过于简单,认为内控机制只是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的静态汇总,忽视内控机制作为一种动态机制的有机联系。三是部分员工认为内控只是高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难以从思想上形成严格执制的意识,更谈不上在银行内部形成有利于内控机制建设的氛围。认识误区的存在必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不畅,对银行的安全经营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虽然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着单纯地认为“内控机制即制度汇总”的认识误区,但与此相比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性问题更为突出。忽视制度建设的重视性,未能从银行实际经营运作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符合银行自身发展特色的规章制度,内控制度建设欠缺严谨性。不少规章制度存在大致化、模糊化的现象,不适于具体操作,最后其作用只仅仅成为停留在成为文件和贴在墙上的摆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制度建设难以跟得上时代及市场复杂多变的需求。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不时地出现一些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在信息时代便对银行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然而我国银行计算机方面管理制度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求,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没有跟上新业务活动的开展,存在无章可循的制度漏洞。第三,对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系统性思考,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影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难以为内控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三)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内控制度具体的实际操作落实方面,由于对内控制度如何在银行实际活动中真正得以落实研究不够使得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许多制度规章建设形式化倾向严重,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遇到具体情况时原则性讲得少,一味地追求灵活性,造成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问题在银行内普遍存在,内控制度执行的实质性效果低,严肃性有待加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设机构行政机关化、分支机构行政区域化的现象,部门间权责不清、交叉重复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加上商业银行分布范围较广,内控制度难以真正于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对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自上而下的有效执行造成很大的阻碍,降低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灵敏程度。同时,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越权行为往往视其结果好坏再决定是否进行追究,甚至出现对于越权者褒奖有加的情况,许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四)监督机制建设不健全。商业银行内控监督严重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仍未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运作,缺乏正式规范的监督机构,严重影响对于银行内控情况的实际监督管理力度。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具体的监督管理职能不明确,或一些部门或岗位缺乏对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或政出多门,导致有好处时大家争着抢着要,发生事故时则相互推诿,使得部分内控制度监督难以落实到具体的个体,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协调和制约机制。其次,在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集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和经营监督责任者角色为一体的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形成“自我监督”的负面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最后,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稽核部门地位无法实现超脱和获得独立,监督职能弱化。许多监管指标流于形式,内控检查的频率、深度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程度不相适应,影响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造成银行经营隐藏巨大的潜在风险。另外,权力监管存在真空现象,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的监督约束较少。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内控制度建设对策分析
(一)增强内控意识。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本身是一个具有高风险性的特殊行业。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要牢固树立起稳健经营意识及风险意识,增强内控意识,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内控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是事关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理解内控机制的含义、特点,改变对于内控机制建设的错误和片面理解。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积极宣传和活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使银行内控行为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既高效合理又顺应金融发展规律的现代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的风险。
(二)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潜在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是商业银行的自我调节、约束和保护的必要措施。因此,作为内控机制运行的基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建立和健全内控机制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要对内部现有的各规章制度进行仔细地研究和整理,在此基础对于流于形式、规定不具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并紧密结合银行自身及市场的发展实际需求,从全局的高度统一制定银行内部运作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无章可循、有章难循的问题。秉持“制度先行”的原则,实现内控制度完全覆盖商业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并在保证制度严肃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制度进行修改以至达到完善,使银行内控制度具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再好再严密若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或是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内控机制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在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快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改革,各部门间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统一体,为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做好组织基础,确保内控制度落实到每个个体,避免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现象。对于违反相关内控规章制度规定的不良行为,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做出处罚决定,并做好系统内部典型负面事件的宣传以起到警戒作用,保障制度的严肃性和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四)强化监督职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及完善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内控制监管部门,对银行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监控,才能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内控机制。商业银行要逐步推进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董事会、监事会的双重监管。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内控机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于各项业务前、中、后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时时监控,特别是要实现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检查向以预防为上的事前防范的转变。明确确立内部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实现稽核监督的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对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并及时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十八大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研究[J].财税与金融.
[2]马启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几点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46-49.
(作者单位: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创新驱动;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2016经济关键词之一。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论、技术、模式等创新。要推动全社会力量进行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三者应协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但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为其主要经营对象,集信用活动、资金运动和货币流通为一体,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屡见不鲜,涉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不仅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运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是实现银行安全性和良好运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保障我国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在内控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及体制建设的完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对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超前性的控制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以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防范各种商业风险。另一方面,从维护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着眼,都须强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以更好地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职能和使命,同时满足中央金融监管的外在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及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剧增,银行监管部门及金融市场都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观念认识有偏差。作为内部的一种自律行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必然受到个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还是基层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态度都将影响到银行内控机制建设能否有序展开。如果认识出现偏差,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内控机制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影响到银行正常业务活动的运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实况,对于内控机制的认识和了解仍存在许多误区。一是未深刻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对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片面曲解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关系,担心内控严则业务损。二是对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理解过于简单,认为内控机制只是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的静态汇总,忽视内控机制作为一种动态机制的有机联系。三是部分员工认为内控只是高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难以从思想上形成严格执制的意识,更谈不上在银行内部形成有利于内控机制建设的氛围。认识误区的存在必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不畅,对银行的安全经营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虽然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着单纯地认为“内控机制即制度汇总”的认识误区,但与此相比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性问题更为突出。忽视制度建设的重视性,未能从银行实际经营运作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符合银行自身发展特色的规章制度,内控制度建设欠缺严谨性。不少规章制度存在大致化、模糊化的现象,不适于具体操作,最后其作用只仅仅成为停留在成为文件和贴在墙上的摆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制度建设难以跟得上时代及市场复杂多变的需求。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不时地出现一些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在信息时代便对银行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然而我国银行计算机方面管理制度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求,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没有跟上新业务活动的开展,存在无章可循的制度漏洞。第三,对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系统性思考,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影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难以为内控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三)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内控制度具体的实际操作落实方面,由于对内控制度如何在银行实际活动中真正得以落实研究不够使得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许多制度规章建设形式化倾向严重,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遇到具体情况时原则性讲得少,一味地追求灵活性,造成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问题在银行内普遍存在,内控制度执行的实质性效果低,严肃性有待加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设机构行政机关化、分支机构行政区域化的现象,部门间权责不清、交叉重复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加上商业银行分布范围较广,内控制度难以真正于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对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自上而下的有效执行造成很大的阻碍,降低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灵敏程度。同时,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于越权行为往往视其结果好坏再决定是否进行追究,甚至出现对于越权者褒奖有加的情况,许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四)监督机制建设不健全。商业银行内控监督严重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仍未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运作,缺乏正式规范的监督机构,严重影响对于银行内控情况的实际监督管理力度。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具体的监督管理职能不明确,或一些部门或岗位缺乏对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或政出多门,导致有好处时大家争着抢着要,发生事故时则相互推诿,使得部分内控制度监督难以落实到具体的个体,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协调和制约机制。其次,在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集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和经营监督责任者角色为一体的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形成“自我监督”的负面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最后,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稽核部门地位无法实现超脱和获得独立,监督职能弱化。许多监管指标流于形式,内控检查的频率、深度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程度不相适应,影响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造成银行经营隐藏巨大的潜在风险。另外,权力监管存在真空现象,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的监督约束较少。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内控制度建设对策分析
(一)增强内控意识。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本身是一个具有高风险性的特殊行业。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要牢固树立起稳健经营意识及风险意识,增强内控意识,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内控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是事关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理解内控机制的含义、特点,改变对于内控机制建设的错误和片面理解。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积极宣传和活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使银行内控行为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切实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既高效合理又顺应金融发展规律的现代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的风险。
(二)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潜在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是商业银行的自我调节、约束和保护的必要措施。因此,作为内控机制运行的基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建立和健全内控机制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要对内部现有的各规章制度进行仔细地研究和整理,在此基础对于流于形式、规定不具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并紧密结合银行自身及市场的发展实际需求,从全局的高度统一制定银行内部运作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无章可循、有章难循的问题。秉持“制度先行”的原则,实现内控制度完全覆盖商业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并在保证制度严肃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制度进行修改以至达到完善,使银行内控制度具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再好再严密若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或是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内控机制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在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快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改革,各部门间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统一体,为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做好组织基础,确保内控制度落实到每个个体,避免有令不行,行而不严的现象。对于违反相关内控规章制度规定的不良行为,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做出处罚决定,并做好系统内部典型负面事件的宣传以起到警戒作用,保障制度的严肃性和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四)强化监督职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及完善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内控制监管部门,对银行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监控,才能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内控机制。商业银行要逐步推进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董事会、监事会的双重监管。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内控机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于各项业务前、中、后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时时监控,特别是要实现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检查向以预防为上的事前防范的转变。明确确立内部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实现稽核监督的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对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并及时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十八大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研究[J].财税与金融.
[2]马启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几点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46-49.
(作者单位: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