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山灯戏的保护与开发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梁山灯戏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肯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利用好政策,注重传承人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受众不断变化的审美,从灯戏本身出发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传统艺术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梁山灯戏;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93-02
  一、梁山灯戏发展现状
  梁山灯戏因梁平县在新中国成立前名为梁山县而得名,后因与山东省梁山县重名,故在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下更名为梁平。梁山灯戏的剧目总数在200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有《请长年》《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等,这些剧目多为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的改编,融入皮影、木偶、民间歌舞等多种技艺,多于春节、社火、庆谭时期上演。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浅显易懂,极富生活气息。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因此剧目多为喜剧、正剧。如今还新出现了《卖驴》《招女婿》等新剧目,并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比赛中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梁山灯戏与其他戏曲不同的地方一是在于其情节简单,场面不大,人物很少,二是积极活跃的表演气氛,以“扭拽跳”和“嬉笑闹”为特点的表演范式加上戏剧内容的诙谐幽默,使灯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选择灯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梁山灯戏作为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梁山灯戏剧目题材丰富,语言诙谐,比喻生动,集本地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歌舞、杂耍的精华为一体,形成了具体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灯戏不仅是对人民审美情趣和美好愿景的反映,也是人民生活、是非观念、褒贬公正的缩影。但随着科技和思想的进步,这一文化符号出现传承危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许多,而以戏曲为民族文化载体之一的梁山灯戏,在审美、唱腔、仪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所以开展对梁山灯戏的保护与开发,这也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灯戏入选非遗后,政府的介入给灯戏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空间。一是给予资金的支持。现阶段灯戏表演团队还不能靠演出营生。就目前看来,使灯戏表演成为演员的生计方式是不现实的,因为灯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虽然在各级政府扶持下,演出团体常有活动,但总体呈减少趋势。
  二是给予政策支持。近来灯戏剧团演出机会不多,这个时期的表演,偏向于小型的演出,而政府出面可以为剧团提供更大的平台,例如举办像“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这样的戏剧活动,扩大包括灯戏在内的地方戏曲在全国内的影响。或者参与全国性戏曲竞赛,例如大型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参与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于2018年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好人邓平寿》以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为原型进行艺术化再创作,以家乡戏颂家乡人,将邓平寿在岗位中若干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于舞台前展现,让观众在嬉笑与感动中,切身感受邓平寿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给了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中促进灯戏进步。
  二、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灯戏艺术
  梁山灯戏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平均年龄61岁,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会唱灯戏的老艺人已寥寥无几,大量口传剧目流失。另外,由于乐手流失,从前灯戏用扬琴、笛子、琵琶、二胡等民乐伴奏,如今也不得不改用电声乐器加民乐。年轻人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间的东西接受困难,不愿意学习灯戏,灯戏的传承困境日益严重,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断层现象。
  导致传承危机的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传媒、广播电视等更为便捷的娱乐方式冲击着传统戏曲表演,传统戏曲的观众大幅度减少,加上灯戏艺术本身的文学剧本及排演合成逐渐与现实生活和大众审美背离,而大部分老传承人不愿意对戏曲进行改革,认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技艺,这样的思想不利于灯戏发展。从传承层面讲,灯戏艺术必须适应商业社会。《辞海》对戏剧一词的解释如下:“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景的一种艺术”。“当众”一词表明,不同于雕塑或繪画,戏曲表演需要创作者与观看者处于同一个时空。作为需要被实时观看的在场呈现艺术,观众不仅是欣赏者,也是戏曲演出的参与者。戏曲表演不是演员孤芳自赏,其意义是为了感染和影响群众。没有观众的欣赏,戏曲艺术的创造就没有真正的完成。无论在什么样的时期,构成戏剧最基本的部分,始终是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观看,即观演关系。如果失去观众,戏曲就失去了意义,那灯戏最终会像未出土的文物,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剧要想超越时空的限制,赢得观众,则需要后来人不断的改编,必须突显出戏剧的时代精神,与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趣接轨,因此仅仅通过单纯的传承是不够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戏曲同样。梁山灯戏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传统梁山灯戏的都是农民将生活琐事进行创作,颇具山乡风情,剧中人物多是村姑、农夫、算命盲人、侍从帮工等。为了跟上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灯戏创作题材可以选取跟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关注人们感兴趣的内容,提升自身魅力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顾春芳在《戏剧学导论》中指出:“对戏剧作品的考量,不应局限于创作主题内部,而应仔细研究观众心里,审美要求和思想倾向,从观众的反馈和交流中总结经验进行再创造;同时也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而忽略对观众的引导。”所以,学者和演员应把握传统灯戏的审美限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创新,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佳作。另一方面,参与灯戏演出的人员大部分为当地的农民,留在地方学习灯戏的年轻人逐年减少。随着国家经济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这便导致戏班成员结构人口老龄化严重,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传承无人的情况。加上当地人民对灯戏演出的需求量减少,旧时婚嫁丧娶、生辰忌日都要请灯戏班子唱戏,类似的民间习俗为灯戏的发展提供了延续的条件,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曾经百姓参与程度极高的戏曲活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以及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群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了灯戏的传承问题,梁山灯戏亟待抢救和保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应当发挥职能,一是提高农民经济收益,解决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当地经济,为灯戏留住人才。二是培养、选拔优秀的灯戏传承人,通过考核的传承人可以定时领取政府发放的资金。选拔可以依据专业能力、参与活动、学术研究等具事项作为评判标准。三是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从根源处着手,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可,把学生视为文化传承人进行培养。四是通过在特定的、有意义的时间点上举办戏剧节、艺术节,这样既提升了梁山灯戏的知名度又扩大了旅游的文化性。
  灯戏作为地方性的剧目,如何营销是扩大自身影响力也是关键的一步。除了举办、参与戏剧节这种线下的营销,还应该利用网络科技带来的便利,做好线上推广。例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但网络讨论较少,那这场活动仅仅是影响了参与的观众。举办方可以制造一些吸引眼球的话题,或者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传统的戏台表演带来的观众有限,扩大在网络上的影响,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灯戏艺术的魅力。同时,在进行网络宣传时,可以使用贴近年轻人时尚的语言,拉近戏曲与受众的距离,避免曲高和寡。利用好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对观众的精准定位,知悉哪些群体对戏曲有兴趣,这些群体是否可以争取外延,并了解观众的诉求。比如在戏剧活动举办前,就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与消费者互动,以便在制作、调整灯戏的时候有准确的方向。在活动结束后,继续收集反馈意见。灯戏想要争取到消费群,就必须把握好他们的审美习惯和消费需求。通过打造良好的口碑,形成口口相传的传播效应,才能扩大观众群。
  灯戏在表演中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这时的灯戏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说他是文化是因为戏曲表演是对历史信息、精神追求以及社会习俗的反应。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与一般艺术一样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呈现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使人超越具体的时代和物质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只有保护好本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民族特色与民族个性越,做到“形神具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对于许多民族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梁山灯戏是当地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来的戏曲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梁平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传承与发展对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梁山灯戏作為重庆特有的地方剧,不仅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想象力的体现,是民族个性和特征的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昭示着我们灯戏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印发使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热潮,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应该利用好政策,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灯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今后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亚玲.梁山灯戏的发展现状及传承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9-12.
  [2]田华,余娉.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从第二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说起[J].戏剧文学,2014,(01):122-125.
  [3]何常全.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以南充市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03):10-14.
  [4]唐溪弱,李波.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艺术的传播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47-50.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能够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有效助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的宣扬,为文化社会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77-02  志愿者队伍,是由具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
期刊
【摘要】 海南岛作为一个旅游岛,本身就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外游客,非遗外宣翻译作为连接中外发展的桥梁,更应该借此机会“走出去”,让更多海外游客了解海南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以海南省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的黎族扎染织绣技艺为例,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了其外宣翻译策略。  【关键词】 黎族扎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旅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城市,也是城区实体保护较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天然博物馆。旅顺的历史文化较悠久,因此对于旅顺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的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代表了不同区域当中的特有属性,并且被赋予了不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把旅顺地域文化注入绘本设计中,将更有利于绘本内容的创新与地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地域文化创新;创意绘本;文创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4
期刊
【摘要】 蒙古驿站是蒙元时期朝廷用于军事情报、传递圣旨而创建的传递信息的网络。它主要分布在各个交通枢纽及交通要道的路上,连接了各个地方的通讯,而驿站人员能够为来往的信使准备好抵应。驿站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为来往者的信使提供驿马、食物,住宿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依照朝廷规定为高速飞驰而来的驿马、疲惫饥饿的使者提供路途必需品,虽然看似简单,却也蕴含着游牧民族的习俗与智慧。  【关键词】 蒙古驿站;抵应;民俗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都有一定的运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视,特别是在平面设计方面,当代艺术元素较多,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较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经过5000年的积淀,得以保存下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本文研究了传统文化艺术元
期刊
【摘要】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载体的生力军,对我国国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进而建立文化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国际文化种类纷繁复杂,青年自身暴露出文化价值观选择迷茫、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观淡薄以及自身正向文化修养缺乏的问题,青年文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致力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深入剖析青年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寻找青年文化发展最优路径。  【关键
期刊
【摘要】 康有为作为推动我国近代外交事业不可忽视的一个人,在晚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康有为提出改良政体的政治主张,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使中国独立于世界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外交思想。本文重点对康有为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思想进行研究,旨在为推动康有为外交思想现代化研究工作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晚清;康有为;外交思想;外交政策  【中圖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吴钧陶翻译的《登岳阳楼》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三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关键词】 诗歌;翻译;“三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75-02  一、引言  许渊冲的 “三美论”则是文学翻译中诗歌领域的美学探究。“三美
期刊
【摘要】 容闳因其特殊成长经历自幼接触西方思想文化,长大后前往美国留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留学生。大学毕业后,容闳选择回到封建落后的中国,以期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知识文化来改造落后的中国。经过其数十年探索和努力,容闳推动了留美幼童计划的实行,促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后来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关键词】 中国近代;容闳;留学教育;留美幼童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 廉政文化,是廉洁从政的道德观念行为及在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廉政制度、社会风尚、价值观念、社会评价的总和,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指导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关键词】 廉政;文化;起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9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