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课外培养途径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土建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类工科专业,以土建类专业为代表的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课外培养以构建“杠铃片”式的课外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立系统工程训练营、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建立产学一体化的社会实践新模式等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弥补了课内教育的不足,为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了获取工作的筹码。
  [关键词]土建类 实践能力 课外培养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尽管如此,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仍然处于低端,未来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意味着给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潜在高端人才,为产业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的原动力,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由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其内部一般不具有完善的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机制。而企业多要求毕业生就业后能够马上上岗,尽快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即必须具备即用性。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涉及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降低用人单位实际培养成本,拓展就业需求。对大学生个人来讲,更意味着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增加了获取工作的筹码。
  二、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课外培养的特点
  以土建类专业为代表的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有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堂内的实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制包括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师教学方法等的束缚,其空间十分有限。而大学生活中相对自由的课余时间则给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弥补了课内教育的不足。
  1.课外培养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外培养这块“阵地”,加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要求获得更多技能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在实施“第一课堂”培养的基础上,补充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外培养不受教育计划的限制,有较大的灵活性
  课外培养有利于打破专业界限和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科交叉与渗透,促进教育思想的更新。活动内容可包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专题调查、参与科技制作、参加各种土建类大学生专业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进行课件开发、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参加常年开展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暑(寒)假社会实践,等等。
  3.课外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比如,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面向少部分成绩拔尖的学生;专项能力培养,重点面向有特长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主要面向需要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可以面向全体学生。
  三、目前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课外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长期以来,土建类专业教学以应试为主,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创新
  由于目前的大学生中广大独生子女中普遍具有心理脆弱、缺乏实践精神等弱点,使学生难以形成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土建类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技术后劲不足、创新精神差等现象,与土建类专业就业市场对求职者踏实肯干、具备即用性,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要求出现了很大偏差。
  2.课外培养组织管理上忽视整体系统规划
  开展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某一类独立的实践活动或校级、院系、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小组,往往是个别行政部门单一行为而非整体行为,是为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的短期性行为而非系统性、延续性行为,缺乏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系统管理机制。
  3.覆盖面有限,忽视学生主体需求
  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或主要受益者是少量优秀学生,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数量不多或在实践能力提高上效果不明显。同时,长期以来,学生仅仅被视为被动的认知体而非完整的生命体.学校生活也被片面地看作是学习过程的有机构成而非学生个体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关注甚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念同样趋于单一,忽视大学生作为实践能力主体的个体需求层次、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差异性。于是,统一安排,整齐划一,导致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规律及需求水平出现脱节,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活动实效性不高。
  4.受限于指导老师的精力
  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第一课堂往往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课时津贴,但课外活动的指导方面却没有明确要求,激励机制也不够全面到位,导致教师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不高。
  5.活动设计脱离产业实际
  土建类专业所对应的产业是一个需要工作人员实践能力很强的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内外实践环节上尽量与产业结合,特别是要把建筑业所用的技术、建筑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都融合到我们的学校实践活动过程中去,在实践环节上体现实用化。课外实践活动虽然打破了单一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但目前除了挑战杯和一些专业性竞赛能与建筑产业实际相结合外,大部分活动的内容设计都比较脱离产业实际。
  四、探索课外培养新途径,提升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
  1.根据土建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成长规律和成长需求,构建“杠铃片”式的课外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规律和成长需求,因此在课外培养中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目的,构建起“杠铃片”式的分层次模块化的四大实践平台:基础实践平台、学科创新平台、科技研究平台、职业体验平台。
  (1)基础实践平台,以常规而丰富多样的专业科技活动竞赛群为主体的基础实践平台。该平台覆盖面大,活动设计集专业性、趣味性、动手性为一体,寓教于乐。专业科技活动竞赛群的形式有:桥梁设计制图比赛、膜结构比赛、楼体模型比赛、减震趣味设计大赛、建筑摄影比赛等。通过基础实践平台,培养每个学生对各自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并由此建立起最基础的工程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该平台主要适用于一、二年级学生。
  (2)学科创新平台,以专业竞赛为主体的学科创新平台。如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省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省大学生测量大赛等。该平台主要面向具备了较高水平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着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团队组合,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平台主要适用于二、三年级学生。
  (3)科技研究平臺,以科技竞赛和课题研究为方向的科技研究平台。该平台以课题研究团队和学科创新团队为主要对象,通过鼓励这些团队参与校、省、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教师或企业的课题项目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以科技开发与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工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该平台主要适用于三、四年级学生。
  (4)职业体验平台,以实习和创业为主体的职业体验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毕业班的学生。学校要为学生尽早地进入企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如建立更多的就业见习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园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一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完成从普通学生到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毕业生的转变,再到具备某一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2.模拟产业实际,建立系统工程训练营
  高校目前所开设的土建类专业如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是整个建筑行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专业。这些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建筑设计、造价、预算、施工、监理等工作,这些工作是建筑产业链中环环相扣的工作。根据这些工作性质的紧密性,建立起一个模拟产业实际的系统工程训练营,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从模拟项目的构思、设计到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这种训练营运作,可以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专业思维、实践交流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亲身模拟经历产业链的全过程,在多专业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中共同工作,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目的。3.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
  在本科生中实施“双导师制”教育模式,即在校内优秀本科生导师、科研导师的基础上,通过院企合作,聘请校友单位、实践基地企业、见习基地企业的资深行业人员组成校外导师队伍,成为学院培养人才的“编外教师”。企业导师着重向学生介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行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企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要求,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专业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双导师制”育人模式,将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使课堂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校外导师的辅导和信息反馈,对学校调整教学内容很有好处。“双导师制”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同时,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增加了被用人单位录取的机会。“双导师制”的合作单位不仅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基地,同时也会成为接收学生就业的基地。
  4.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一体化的社会实践新模式
  将学生的课外时间、节假日、寒暑假纳入产学一体化的运作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可在寒暑假时对社会实践进行系统性安排,对每位学生提出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任务,任务书由专业教师和学工线教师共同拟定,对学生实践环节作出明确的要求,以组织小分队的形式开展。为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在企业允许的情况下,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作要求,一般要求在两至三周以上。假期结束后,学生分不同的小组交流实践心得,互取所长。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面对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工作,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这种实践经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蔡明山,聂会平.地方院校工科教育加強实践能力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育,2008,(6).
  [2]姜远平,刘少雪.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4,(5).
  [3]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其他文献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涉及到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7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解决和控制的措施与办法,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
[摘要] 目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难,这其中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医学生去基层就业是社会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进行引导和规范。因此,要促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需要政府政策先行,学校教育鼓励,个人转变观念,用人单位人职匹配。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基层就业 对策    目前,我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呈现出资源
[摘要] 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入手,对如何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 大学语文 教学    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会发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它与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目标不同: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强调文词语句运用能力的训练;进入大学后
摘 要:地面储装运系统主要担负着平煤股份八矿原煤运输任务,由于该系统器件多,线路复杂,故障点多,运行不够稳定,维护量大,成本高,缺少保护监测装置,无传感器,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煤楼为了方便了现场管理,提高生产率、减少设备故障率,减少岗位人数,投入使用了自动化系统。  关键词:八矿;煤楼;自动化系统;传感器;胶带输送机  一、概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八矿煤楼储装运系统流程多、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蓝墨云班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进入课堂,本文主要讲述蓝墨云班课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实验教学;应用  1 蓝墨云班课概述  1.1 什么是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由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方便教师和学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内外即时反馈教学互动的客户端APP,目前有iOS版和And
创新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根本,通过各类开放性实验室中不同专业方向立项课题的研究与交叉性探讨,可为尝试性教学改革及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探索性的操作平台。本文结合我
以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专业基础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认为专业基础实验定位与培养目标和实际生产"零"距离,营造工程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和兴趣;运用"两个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