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让学生能够鉴赏其中的高妙之处,能够与文本对话。因此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让学生能自主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并能总结规律去解决问题,自主独立地接受新知识,他们才能的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祝福》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在此,笔者以《祝福》的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主学习策略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明确方向,激发兴趣
小说文本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地去质疑,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抓不住重难点,也理不出头绪。因此,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小说从祥林嫂的死说起,又以祥林嫂的死作结,人物是如何在外在因素和内在的因素作用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作者要深刻揭露的主题,小说的情节自然能够在阅读中归纳出来。
从文本人物的死因入手,自主分析小说的内在环境,这是自主赏鉴小说的初始阶段,学生只要抓住文本,就很容易做到,对下面的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等,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赏鉴人物描写,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1.外貌描寫的对比
人物是小说要素的核心。当学生将环境弄清楚了,接下来就会好奇: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会是怎么样的呢?在《祝福》中主要人物是祥林嫂。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其言行举止进行品味,在小说中,对祥林嫂肖像有三次非常经典的描写。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比对,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次是到鲁镇时,新寡的祥林嫂,来鲁四老爷家做佣工,顺着眼,突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
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正是她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从她“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的“眼光”里,可以看出,这时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更为深重。
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现她自以为赎了罪孽后的欢快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最后被鲁家赶出,她流落要饭,“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显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2.语言描写的对比
第一次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很是博得了鲁镇人们的同情,让四婶“眼圈有些红了”。
在第二次述说时,鲁镇人有了极大的兴趣,“女人们却不独宽恕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人没有亲耳听到,还特意找来让祥林嫂讲给她听,“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鲁镇人如盛宴般鉴赏着、享受着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从中获得了一种满足的精神愉悦。
在审美疲劳过后,第三次、第四次,“我真傻,真的”,一开口就遭到抢白和拦截。于是,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再也无人想听了,祥林嫂也就无处诉说自己内心的悲痛了。作者让祥林嫂一再重复阿毛的故事,于“我真傻,真的”的四次重复中,让我们看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冷漠,他们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一种痛苦和悲惨都能成为赏心悦目的对象和体验。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国人总是以他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生活的调料”。作者着意重复,就是为了体现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冷漠,让祥林嫂的悲剧成为一种必然。
以上的人物外貌语言比对分析,学生通过找人物描写,深入文本细节,是可以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的,通过自主赏鉴,给学生的印象也最深。
三、自主分析小说的内在环境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自主学习小说文本,首要的是抓住文本的环境。小说人物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学生根据小说文本,可以自主从这个方面入手来思考:每次“祝福”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为祥林嫂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中间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第一次表现祥林嫂刚到鲁镇被获准参与“祝福”的忙碌、能干与满足。第二次清闲,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第三次这次“祝福”从精神上将祥林嫂彻底击垮,使她走向死亡。这段场景描写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更具控诉力量。
结尾再现“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这些所见当中能读到什么呢?
表达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小说赏鉴是高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自主先学”环节,不能搞放羊式,不管不问。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不能讲太多,防止越俎代庖,防止变成老师讲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应该在“学讲课堂”得到充分展示,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作者通联:广西贺州高中。
《祝福》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在此,笔者以《祝福》的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主学习策略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明确方向,激发兴趣
小说文本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天马行空地去质疑,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抓不住重难点,也理不出头绪。因此,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小说从祥林嫂的死说起,又以祥林嫂的死作结,人物是如何在外在因素和内在的因素作用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作者要深刻揭露的主题,小说的情节自然能够在阅读中归纳出来。
从文本人物的死因入手,自主分析小说的内在环境,这是自主赏鉴小说的初始阶段,学生只要抓住文本,就很容易做到,对下面的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等,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赏鉴人物描写,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1.外貌描寫的对比
人物是小说要素的核心。当学生将环境弄清楚了,接下来就会好奇: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会是怎么样的呢?在《祝福》中主要人物是祥林嫂。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其言行举止进行品味,在小说中,对祥林嫂肖像有三次非常经典的描写。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比对,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次是到鲁镇时,新寡的祥林嫂,来鲁四老爷家做佣工,顺着眼,突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
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正是她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从她“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的“眼光”里,可以看出,这时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更为深重。
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现她自以为赎了罪孽后的欢快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最后被鲁家赶出,她流落要饭,“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显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2.语言描写的对比
第一次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很是博得了鲁镇人们的同情,让四婶“眼圈有些红了”。
在第二次述说时,鲁镇人有了极大的兴趣,“女人们却不独宽恕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人没有亲耳听到,还特意找来让祥林嫂讲给她听,“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鲁镇人如盛宴般鉴赏着、享受着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从中获得了一种满足的精神愉悦。
在审美疲劳过后,第三次、第四次,“我真傻,真的”,一开口就遭到抢白和拦截。于是,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再也无人想听了,祥林嫂也就无处诉说自己内心的悲痛了。作者让祥林嫂一再重复阿毛的故事,于“我真傻,真的”的四次重复中,让我们看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冷漠,他们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一种痛苦和悲惨都能成为赏心悦目的对象和体验。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国人总是以他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生活的调料”。作者着意重复,就是为了体现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冷漠,让祥林嫂的悲剧成为一种必然。
以上的人物外貌语言比对分析,学生通过找人物描写,深入文本细节,是可以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的,通过自主赏鉴,给学生的印象也最深。
三、自主分析小说的内在环境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自主学习小说文本,首要的是抓住文本的环境。小说人物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学生根据小说文本,可以自主从这个方面入手来思考:每次“祝福”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为祥林嫂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中间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第一次表现祥林嫂刚到鲁镇被获准参与“祝福”的忙碌、能干与满足。第二次清闲,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第三次这次“祝福”从精神上将祥林嫂彻底击垮,使她走向死亡。这段场景描写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更具控诉力量。
结尾再现“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这些所见当中能读到什么呢?
表达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小说赏鉴是高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自主先学”环节,不能搞放羊式,不管不问。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不能讲太多,防止越俎代庖,防止变成老师讲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应该在“学讲课堂”得到充分展示,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作者通联:广西贺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