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独立以来的华文教育政策与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50年代前期,在国籍政策的指引下,印尼将华文教育分为外侨教育和籍民教育,实施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华文教育的发展达到顶峰;从50年代后期,印尼实行分校制度,华文教育受到剧烈排挤并最终在60年代走向消亡。
  【关键词】印尼;华文教育;籍民;分校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29-02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合作发展密切,同时,印尼也是世界上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华文教育发展也深受欢迎。然而,自1949年印尼独立以来,华人教育在印尼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印尼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华文教育即经历过鼎盛时期的侨民教育,又出现过完全被禁绝的漫长时期。考察印尼华文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影响能够明晰华文教育发展与政治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能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
  一、50年代前期:容忍并引导华文教育加强印尼文教育
  二战后,印尼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转变,1945年以苏加诺为首的民族主义者建立共和國,此后经过与荷兰殖民者的斗争,印尼于1949年取得了独立地位。独立后,有鉴于外侨尤其是华侨在印尼人数众多,印尼制定了华人被动入籍的政策,通过国籍政策的变更,印尼将华文教育问题分化为外侨教育和籍民教育问题。按照印尼政府观点,华文教育是使用华文作为授课语言的外文教育的一种,根据创办者和授课对象的国籍不同,华文教育可分为外侨教育和籍民教育,华文学校可分为外侨学校和籍民私立学校。
  共和国成立初期,印尼的华文教育政策十分宽松。对于外侨教育而言,外侨学校属于私立性质的学校,虽然受到印尼政府的监督,但是它们有自主制定学校课程的权利,印尼籍民子女也有在外侨学校就读的自由,“政府不能对此采取任何措施,政府仅能于官立学校里头给予他们转学的便利”。
  对于籍民教育而言,印尼政府认可籍民成立的私立学校,尽管政府有权监督并改组籍民创办的私立学校,然而,它们可以向政府申请津贴,获得与国民学校相同的权利。同时,印尼政府认为在国民学校中,如果华裔较多,可加设华语课程,甚至全部用华语授课。
  从1953年到1956年,印尼陆续创办了13所针对印尼籍民子女的国民学校,引导他们在国民学校中学习,但是对于印尼籍民子女就学于外侨学校的现状,印尼政府并没有强迫他们转学,而是规定外侨学校中,必须加强印尼文学习。1955年印尼政府废除1952年的外侨教育监督条例,颁布新的外侨监督条例,主要有外侨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将印尼文课程列为主要课程等。1957年初,印尼文教部部长沙里诺提到:“使少数民族觉得自己和其他国民处于同样地位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印尼语言的问题……所有的外侨学校……学生须读印尼语文,说印尼话”。
  在印尼政府的容忍下,华文教育发展迅速,1950年印尼地区约有800所华文学校,学生25万人,到1955年印尼外侨学校共有1759所,其中绝大多数是华文学校,学生约37.3万人,教师1.3万人。
  二、50年代后期至苏哈托时代:由强制排斥到完全禁止
  50年代后期,有鉴于印尼籍学生在华文学校就读人数众多的事实,印尼国内要求对外侨学生和印尼籍学生实行分校的呼声高涨,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日渐恶化。
  开启印尼分校制度先声的是1957年印尼东南省封闭华校事件。1957年6月印尼东南省的军政长官下令封闭该省47间华侨学校,封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认为无法有效对华文教育进行监督;二是华裔子弟不愿意前往国民学校就读,华文学校缺乏印尼本土教育,关闭华校可以实现对华裔的“民族教育政策”。
  封闭华校事件得到了印尼各方的认可。他们普遍认为:“现有许多印尼籍学生在外侨学校求学,这不仅不能使之有民族的思想,且连民族的意识也无从成长”。不过一些团体也认为封闭华校,“造成了一个真空状态,使学子遭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军方这种做法,“像晴天霹雳一样,忽忙颁布出来,而且对象只是外侨学校,不能不引起一般的煌惑”,为了籍民的利益,印尼应该“有个充分的过渡时期,详细的解释并召集有关学校座谈,使他们适应政府的教育规划”。
  在华社和印尼国籍协商会的抗议下,1957年7月,东南军政长官发出了解除华校封闭条例。但是条例被解除后,被封闭的47间华校仅有7间允许开办。东南省的封闭华校事件成为了印尼分校开始的导火索,为印尼军方干预华校发展创造了可以示范的模式,为后来华校的悲惨经历埋下了伏笔。
  1958年印尼先后出台监督外侨教育军事条例和监督外侨教育执行条例,印尼正式开始实行分校政策。主要条款有:1、华校学校不得招收印尼籍学生;2、华校校长和教师必须通晓印尼文,具有印尼教育监督局颁发的准字;3、华校必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授印尼文史知识;4、华校所使用的书籍必须得到印尼文教部批准并签章;5、不准进行有妨害社会秩序并违犯印尼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教学,不准侮辱或蔑视印尼政治集团等。除此,印尼当局还规定,外侨学校必须缴纳印花税才获得开办;印尼国民学校中不需要开设华文课时,目的是为了“阻止外国影响灌输到我们的孩子的思想里”。
  分校后,华文教育的发展还受到地域的严厉限制。1958年印尼当局颁布《关于设立外侨学校的城市和地点的决定》,规定了允许开办外侨学校的地点被限定在17个区158处,除此之外的现有外侨学校不得开设。1958年,苏岛叛乱事件的发生更加恶化了华文教育发展的环境。1958年10月印尼中央战时掌权者以国民党参与印尼国内叛乱事件为理由,发布禁止与印尼没邦交关系的外侨组织团体决议书,从1958年11月起,授权印尼各地文教部采取步骤接管国民党在印尼的所有学校,被封闭的学校的学生和教员,可以被学校接管委员会接收,中国籍学生可以转学,但是不允许印尼籍学生转到他校。   这些条例出台后,印尼掀起大规模的分校、封闭华校浪潮。在苏北外侨学校从304所减少到60所,西加里曼丹准许开办外侨学校的地方缩减到12处,这些外侨学校基本都是华文学校。转学到国民学校的华裔学生也因为不适用环境的改变,大量退学。围绕着华校封闭等系列问题,中印两国交涉频繁,中印关系也出现了曲折。
  印尼排挤华文教育的做法在6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苏哈托上台之后,印尼当局以中国大陆支持印尼共的叛乱活动为借口,断绝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并下令取缔华文学校及华裔创办的学校,1967年发布第37号法令,下令除特殊情况下,不得有外国学校,至1967年仅存的亲共华校也被封闭,27万华校学生中,除了个别出国外,绝大部分失学进入社会,华文教育的发展暂告一段落。
  三、21世纪:鼓励恢复华文教育发展
  1998年苏哈托下台之前,印尼的华文教育已经有松动的迹象。1990年中印复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印尼国内需要一批懂得华文的专门人才发展中印之间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旅游活动,在此背景下,印尼政府一方面允许部分华裔子女前往中国大陆或台湾学习华文,另一方面为培养导游人才,印尼旅游部门也开办了一些华文补习班。这些措施鼓励了一批志在恢复华文教育的有识之士呼吁放开华文教育禁锢,虽然没有获得批准,但是政府对民间学习华文的限制也逐渐放松,为新世纪华文教育的恢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苏哈托下台后,印尼由威权时代走向多元民主化阶段,华文教育恢复的时机成熟。进入到21世纪,苏哈托时期的限制华人文化发展的各种条例相继被撤销。2000年印尼政府设立全国华文教育综合协调处,统筹华文教育的发展。2001年年初,印尼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举行会谈,就华文师资培训、结业证书、教材等事项达成共识。
  在印尼开放华文教育政策的刺激下,新世纪以来,印尼出现了一股华文教育发展的热潮。在印尼国内产生了三类开办华文教育的学校:一是补习学校,属于私人非正规性质的教育机构,在雅加达、泗水、棉兰条件较好的地方数量众多。2010年全印尼约有300多所华文补习学校,教师超过3000人。二是三语学校,隶属于印尼国民教育体系,是强化型的国民学校,当前印尼全国约有50多所,分布于爪哇岛和苏岛等大城市,覆盖面从幼儿园一至到高中。三是开办中文系的大专院校,他们受到政府财政支持,生源、师资雄厚,学生多数是非华族人士;著名的大学有达玛贝萨塔大学、泗水彼得达大学等。
  另外,从2001年开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各省海外交流协会协助印尼积极培訓华文教师,培训地点中国、印尼,培训规模每年都有数百人之多。在中国汉办的大力支持下,从2007年至今,印尼共开办8所孔子学院,分布于雅加达、坤甸、万隆、望加锡(锡江)、玛琅、泗水。中国每年向印尼派遣对外汉语教师,支教于印尼孔子学校,每年约有数十名。
  当前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恢复方兴未艾,随着中国与印尼战略合作的日益深入,华文教育发展前景可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印尼政府大力推动华文教育,一反过去对华文教育的排挤与压制,并不是想让华文教育重新恢复到20世纪40、50年代鼎盛时期的侨民教育,而是在印尼政府控制之下,将华文教育当作外文教育的一种,服从于印尼与中国合作交流的现实需要。并且,华文教育在印尼国内还面临激进穆斯林势力的反对、华人社会发展断层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制约,华文教育在印尼的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外侨教育司长张恩禄谈外侨教育政策》,《苏门答腊民报》,1951年2月24日第2版.
  [2]《印尼文教部所颁布之监督外侨学校新条例》《华侨日报》,1955年2月2日第2版.
  [3]《再谈努沙登加拉省华校事件》,《觉醒周刊》,1957年第33期.
  [4]《中爪第五区教育局局长召开外侨校长会议指示分校分班办法》,《苏门答腊民报》,1957年12月31日第4版.
其他文献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是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重磅出击,在原有基础上做出重大的改革,注重实验探究和创新,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人人主动探究成为一大亮点.因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或没有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上的障碍,二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如何切实转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
摘要 非酒精饮料作为食品工业的领头行业,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A23L2/00分类号为主线,通过对该分类号及其子分类号下的专利申请文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涉及该分类号及其子分类号的非酒精饮料技术状况进行了梳理,从多个角度呈现了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曾占据垄断地位的碳酸饮料发展渐缓并衰退,以果蔬汁饮料为代表的健康饮品成为当下饮料研发和消费的主流;以中、日、美、韩、俄为代
【摘 要】创新是人通过自己的新思维和新发现进行创新活动,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它包含三层意思:更新、创造、改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实现代教育进行生物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章从高中生物创新兴趣培养的意义入手,探析培养学生创新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培养路径;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
摘要以冷榨花生粉为原料,使用超声波辅助Tris-HCl溶液提取冷榨花生粉中的蛋白质,考察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和提取温度对花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50∶1、超声时间为20min、超声频率为70kHz、提取温度为40℃时,冷榨花生粉中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87.22%。  关键词冷榨花生粉;超声波;蛋白;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TS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发展经济学在其第一阶段含有重工轻农,重物轻人,重计划轻市场和重封闭轻开放等四个特点。影响所及,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封闭式的、计划指令性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使国内资源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国内经济不能和国际经济接轨,国民经济低效率运转而缺少活力。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总结教训,提出了把中心点放在从僵硬的计划管理模式的束缚下解脫出来,迈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较早地按照这种思路调整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证明了对外开放实行市场经济
【正】 国民党左派的历史是第一次大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对它的政策则直接影响国民党左派的演变乃至第一次大革命的进程。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希冀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
一、企业财务控制的地位1.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财务控制是内部控
近日,杭州市人防办团委联合浙江省人民医院团委开展了心肺复苏和野外急救知识培训,为团员青年们讲解心肺复苏、食物阻塞急救、急性中毒等院外救护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心肺复苏的现场演练。下一步,市人防办还将继续深化与相关单位团组织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把防空防灾知识教育和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创新举措、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