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元文化护理;情绪障碍;非语言沟通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77-02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西,异地就医普遍,如何针对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及不同道德价值观念的服务对象,使他们的病情都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人员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适合其个体文化需要的护理[1]。其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同背景病人的多种需要[2]。由于ICU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这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起全面对患者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我院ICU的术后患者共551人,其中男329人,女222人;年龄10~75岁;农村户籍287人,城市户籍264人;小学文化水平102人,中学文化水平328 人,大专及本科文化水平以上121 人;讲壮族话189 人,桂柳话的有205 人,客家话的有96 人,其他语言的有61 人。
2.护理结果 551例患者中,术前均无精神症状,术后12例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占患者总数的2.18%。其中男7例,女5例。表现为双手抓空动作,多语等精神兴奋症状有5例,占41.7%;表现为胡言乱语、激动的有2例,占16.7%;表现为猜疑,对医护人员询问不愿回答等抑郁症状有4例,占33.3%;表现为夜间失眠、幻觉等1例,占0.83%。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现情绪障碍。
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①提供良好的待手术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术前尽可能的安排患者在一个整洁、舒适、轻松的待手术环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手术。医护人员对患者应态度和蔼,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避免让患者看到同类手术患者的痛苦或抢救场面。尽量寻求家人支持及做好心理护理。②提供良好的监护环境。主要是从色彩、声音和光线上进行改进。适宜的环境和色彩搭配能影响人的情绪,促进身体康复,缓解ICU压抑紧张的气氛。采用和谐的颜色搭配,床单颜色和床帘颜色接近,改变患者的视觉。减低报警音量,调低电话铃声,仪器远离患者头部,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和操作均要轻盈,使ICU中日间噪音低于45 dB,夜间噪音低于20 dB。护士夜间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保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对疼痛明显和失眠患者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处理[3]。光线上应尽量减少照明灯,使ICU的光线不过强也不过暗。
2.用患者自己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在表达某种意思时的语气、语调以及发音都具有其地方色彩。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听不懂来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患者也听不懂医护人员的询问,这就是双方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为减少这一障碍,术前我们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居住地的特点,术后特别安排相应护士采用本土语言与其交流,辅以文字图片或录像。这样不但能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护士所讲的意思,而且会倍感亲切,从而促使患者讲出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护患交流的目的。此外,在ICU中,我们还要求护士说话声音要轻柔,语调要温和,速度要慢,配以手势和表情,让患者感觉到温暖。本组患者中有2例属于此情况,经过各种途径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终能安心接受治疗。
3.尊重地方风俗和说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有些有着特殊的民族征象,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关,常常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如广东人忌讳“4”,因为在粤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很多患者选择床位时不喜欢住4号床,这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有些地方风俗在人生病后,有把一些东西放在床上的习惯,那代表着能辟邪,早日恢复健康的征象。这时,护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充分调动患者在康复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加快疾病的恢复。本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属于此种情况,表现为幻觉。自诉晚上睡觉的时候,看见好多蛇,认为是不好的征象,她住的这地方不吉利,要求换到旁边的一个位置,这时不能和患者针锋相对,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能更好的接受和配合治疗。
4.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护理 高低文化患者的知识宣教是一个互动过程。由于个体所受的教育不同,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的程度就不一样。本组中,有52%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者占18.5%,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不能与来自城市有高学历的一样,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如一位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总猜疑我们不给他输液,害怕治疗后会收他多倍的医疗费,自己欲拔除所有的管道要下病房。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不和他针锋相对,而是在宣教过程中想办法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的情绪,注意倾听讲解在ICU中所实施的治疗护理的重要性,直到患者搞清楚为止。
5.正确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正确应用非语言沟通,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非语言沟通上,我们注意应用时间护理理论与ICU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性效果,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要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心里踏实。部分ICU患者因气管切开或插管等原因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口形等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当其他干预方式失败时,用抚摸加强交流和传递情感支持,可使护理个性化[3]。
讨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4]。ICU是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护和抢救的一系列特殊设置,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理想场所。它能帮助患者渡过死亡危期使其转危为安,环境和特殊的设置要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5]。Donchin等[6]认为环境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起重要作用。ICU中心电监护,输液泵等仪器运转声,吸氧,持续静脉输液,导尿管,胸腔引流管以及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烦躁不安等现象,本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属于此情况。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已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由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护理难度更高,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于临床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护理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护理专家eininger MS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7],要求在护理疾病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把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融入护理工作中。从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用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病人的心理,陶冶和改变其性格,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8]。在ICU中,由于术后特殊环境对患者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麻醉觉醒后认知、判断力下降、强迫卧位所带来的痛苦和交流障碍及对死亡的恐惧、逆反心理以及患者自觉人格的丧失、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卫生管理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我科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用患者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尊重患者的地方风俗和说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护理、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使患者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加速了疾病的康复,患者的满意度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姜冬九.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7-391.
[2]陈 丽.整体护理实施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IA):19.
[3]关靖宇.护士与昏迷患者的语言交流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7-268.
[4]张 丽.ICU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35.
[5]庄 慧,柳 娟.ICU对危重患者的负效应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97.
[6]Donchin Y,Seagu F.The hospital enviroment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4):316-320.
[7]Leininger M.Future directions transcultural nursing in the 21st century[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1997,44(1):19-23.
[8]Lucille A Joel.The upside and downside of cultural diversity[J].The American of Nursing,1998,98(12):7.
(收稿日期:2007-04-09 编辑:梁明佩)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77-02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西,异地就医普遍,如何针对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及不同道德价值观念的服务对象,使他们的病情都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人员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适合其个体文化需要的护理[1]。其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同背景病人的多种需要[2]。由于ICU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这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起全面对患者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我院ICU的术后患者共551人,其中男329人,女222人;年龄10~75岁;农村户籍287人,城市户籍264人;小学文化水平102人,中学文化水平328 人,大专及本科文化水平以上121 人;讲壮族话189 人,桂柳话的有205 人,客家话的有96 人,其他语言的有61 人。
2.护理结果 551例患者中,术前均无精神症状,术后12例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占患者总数的2.18%。其中男7例,女5例。表现为双手抓空动作,多语等精神兴奋症状有5例,占41.7%;表现为胡言乱语、激动的有2例,占16.7%;表现为猜疑,对医护人员询问不愿回答等抑郁症状有4例,占33.3%;表现为夜间失眠、幻觉等1例,占0.83%。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现情绪障碍。
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①提供良好的待手术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术前尽可能的安排患者在一个整洁、舒适、轻松的待手术环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手术。医护人员对患者应态度和蔼,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避免让患者看到同类手术患者的痛苦或抢救场面。尽量寻求家人支持及做好心理护理。②提供良好的监护环境。主要是从色彩、声音和光线上进行改进。适宜的环境和色彩搭配能影响人的情绪,促进身体康复,缓解ICU压抑紧张的气氛。采用和谐的颜色搭配,床单颜色和床帘颜色接近,改变患者的视觉。减低报警音量,调低电话铃声,仪器远离患者头部,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和操作均要轻盈,使ICU中日间噪音低于45 dB,夜间噪音低于20 dB。护士夜间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保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对疼痛明显和失眠患者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处理[3]。光线上应尽量减少照明灯,使ICU的光线不过强也不过暗。
2.用患者自己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在表达某种意思时的语气、语调以及发音都具有其地方色彩。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听不懂来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患者也听不懂医护人员的询问,这就是双方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为减少这一障碍,术前我们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居住地的特点,术后特别安排相应护士采用本土语言与其交流,辅以文字图片或录像。这样不但能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护士所讲的意思,而且会倍感亲切,从而促使患者讲出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护患交流的目的。此外,在ICU中,我们还要求护士说话声音要轻柔,语调要温和,速度要慢,配以手势和表情,让患者感觉到温暖。本组患者中有2例属于此情况,经过各种途径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终能安心接受治疗。
3.尊重地方风俗和说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有些有着特殊的民族征象,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关,常常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如广东人忌讳“4”,因为在粤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很多患者选择床位时不喜欢住4号床,这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有些地方风俗在人生病后,有把一些东西放在床上的习惯,那代表着能辟邪,早日恢复健康的征象。这时,护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充分调动患者在康复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加快疾病的恢复。本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属于此种情况,表现为幻觉。自诉晚上睡觉的时候,看见好多蛇,认为是不好的征象,她住的这地方不吉利,要求换到旁边的一个位置,这时不能和患者针锋相对,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能更好的接受和配合治疗。
4.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护理 高低文化患者的知识宣教是一个互动过程。由于个体所受的教育不同,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的程度就不一样。本组中,有52%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者占18.5%,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不能与来自城市有高学历的一样,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如一位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总猜疑我们不给他输液,害怕治疗后会收他多倍的医疗费,自己欲拔除所有的管道要下病房。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不和他针锋相对,而是在宣教过程中想办法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的情绪,注意倾听讲解在ICU中所实施的治疗护理的重要性,直到患者搞清楚为止。
5.正确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正确应用非语言沟通,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非语言沟通上,我们注意应用时间护理理论与ICU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性效果,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要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心里踏实。部分ICU患者因气管切开或插管等原因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口形等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当其他干预方式失败时,用抚摸加强交流和传递情感支持,可使护理个性化[3]。
讨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4]。ICU是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护和抢救的一系列特殊设置,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理想场所。它能帮助患者渡过死亡危期使其转危为安,环境和特殊的设置要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5]。Donchin等[6]认为环境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起重要作用。ICU中心电监护,输液泵等仪器运转声,吸氧,持续静脉输液,导尿管,胸腔引流管以及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烦躁不安等现象,本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属于此情况。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已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由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护理难度更高,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于临床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护理理论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护理专家eininger MS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7],要求在护理疾病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把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融入护理工作中。从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用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病人的心理,陶冶和改变其性格,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8]。在ICU中,由于术后特殊环境对患者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麻醉觉醒后认知、判断力下降、强迫卧位所带来的痛苦和交流障碍及对死亡的恐惧、逆反心理以及患者自觉人格的丧失、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卫生管理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我科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用患者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尊重患者的地方风俗和说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护理、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使患者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加速了疾病的康复,患者的满意度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姜冬九.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7-391.
[2]陈 丽.整体护理实施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IA):19.
[3]关靖宇.护士与昏迷患者的语言交流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7-268.
[4]张 丽.ICU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35.
[5]庄 慧,柳 娟.ICU对危重患者的负效应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97.
[6]Donchin Y,Seagu F.The hospital enviroment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4):316-320.
[7]Leininger M.Future directions transcultural nursing in the 21st century[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1997,44(1):19-23.
[8]Lucille A Joel.The upside and downside of cultural diversity[J].The American of Nursing,1998,98(12):7.
(收稿日期:2007-04-09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