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宿迁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城市绿地研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被人们所共识,但传统的绿化率、城市覆盖率等绿地指标已不能确切地衡量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因此,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和布局,发现当前城市绿地景观存在问题,从而为其生态规划提供依据。此类研究不仅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综合功能奠定研究基础,甚至在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宿迁市位于东经117°56’~119°10’,北纬33°80’~34°25’之间,境内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平均211天,年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8.I℃,年均气温14.2℃,年最大降雨量1647.1mm,最小降雨量573.9mm,年均降水量910mm,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h,作物生长期310.5d。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源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有:GoogleEaah卫星影像图;纸质地图;地图校正控制点(实测);城市土地利用专题数据;1:2000地形图;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年鉴以及文献资料等。
(二)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及其构成要素,了解景观系统的結构、功能、演变规律等内容,为景观优化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的量度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相关研究,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的景观结构指标。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斑块个数、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景观丰富度密度指标等指数对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三)数据处理
参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结合实地情况,将研究区绿地划分为七大类,如表1所示。
将各种数据统一投影坐标:WGS_1984_UTM.Zone.50N,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统一为1m。利用Erdas、ArcGIS等软件,对绿地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形成栅格(GRID格式)和矢量(Geodatabase格式)数据,最后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
三、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一)绿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绿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反映的是其总体情况,指标包括类型、斑块数、各类型斑块数占比、各类型总面积、各类型面积占比、各类型总边缘长度、各类型平均边缘长度,研究区绿地景观斑块构成详见图1和表2。
由表2可知,研究区各类型绿地面积总量为1622.69ha,占总面积37.3%,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指标要求。绿地类型中斑块个数最多、总面积最大为道路绿地,占比45.61%和31%,是研究区主要绿地类型;面积第二为公园绿地(17.75%),其斑块数很少,斑块平均面积和平均边缘长最大;面积占比第三和第四为生产绿地(15.65%)和其他绿地(15.15%),其斑块平均边缘长较大;面积占比第五为防护绿地(9.62%),其面积不大,斑块平均面积不大,但其斑块平均边缘较大,说明其和道路绿地主要呈狭长形分布;面积占比较小的为居住区绿地(6.2%)和公共建设绿地(4.63%),其斑块平均边缘长较小,说明其主要呈现小斑块分布的特点。
(二)研究区不同等级绿地斑块景观结构格局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中,大小各异的绿地斑块有不同的功用,大斑块生态功能强而小斑块则能提升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并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参照传统的城市绿地斑块面积等级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绿地按斑块面积大小划分为:小型斑块(≤1ha)、中型斑块(1ha-2ha)、中大型斑块(2ha-5ha)、大型斑块(>5ha)等四种类型,并分别统计其面积和数量(详见表3)。
从表3中得出:研究区大型绿地斑块数量最少,占比6%,但面积和最大,占比47.57%,其为研究区建立起生态的绿色屏障。中型斑块和中大型斑块数量居中,占比13.71%和23.72%,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有重要辅助作用,小型斑块个数占比67.14%,面积占比仅15%,其分布零碎散落,对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与异质性有重要作用,是物种迁移的廊道。从绿地类型分布上看,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共建设绿地以小型斑块居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以大型和大中型斑块为主。
(三)研究区不同类型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研究主要选取了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密度等指数揭示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选取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指标来衡量研究区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使用最大斑块指数来反映景观类型的优势度。研究区各类绿地景观斑块的空间特征指标值如表4所示。
1.景观破碎度分析
表4说明研究区各类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较大,景观破碎性较低,最大的为生产绿地,其次为公园绿地,说明这两种类型的绿地连续性好;较小的为居住区绿地和公共建设绿地,为0.4ha和0.94ha,说明其斑块破碎程度最高。斑块密度指标上,道路绿地最高,说明其斑块较多,分布广;较低的为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说明其成大斑块集中分布,景观斑块破碎度低。
2.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分析
斑块形状指数(LSI)和分维数(MPFD)两个指标常衡量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MPFD值范围在1~2之间,指数越小斑块集合形状越简单。LSI值大于等于1,无上限,指数越小,斑块形状越规整;表4说明:各类绿地MPFD值均不超过1.3,说明各斑块形状规则简单,边缘线复杂程度低,人为干扰度大。LSI值生产绿地最小,说明其受人为影响斑块最规整;道路绿地数值最大,因其斑块沿道路两侧呈狭窄型分布。总之,研究区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导致斑块较规整,形状简单,对保护物种纯度有利,但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其与周边物质能量的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城市绿地研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被人们所共识,但传统的绿化率、城市覆盖率等绿地指标已不能确切地衡量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因此,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和布局,发现当前城市绿地景观存在问题,从而为其生态规划提供依据。此类研究不仅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综合功能奠定研究基础,甚至在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宿迁市位于东经117°56’~119°10’,北纬33°80’~34°25’之间,境内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平均211天,年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8.I℃,年均气温14.2℃,年最大降雨量1647.1mm,最小降雨量573.9mm,年均降水量910mm,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h,作物生长期310.5d。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源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有:GoogleEaah卫星影像图;纸质地图;地图校正控制点(实测);城市土地利用专题数据;1:2000地形图;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年鉴以及文献资料等。
(二)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及其构成要素,了解景观系统的結构、功能、演变规律等内容,为景观优化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的量度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相关研究,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的景观结构指标。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斑块个数、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景观丰富度密度指标等指数对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三)数据处理
参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结合实地情况,将研究区绿地划分为七大类,如表1所示。
将各种数据统一投影坐标:WGS_1984_UTM.Zone.50N,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统一为1m。利用Erdas、ArcGIS等软件,对绿地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形成栅格(GRID格式)和矢量(Geodatabase格式)数据,最后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
三、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一)绿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绿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反映的是其总体情况,指标包括类型、斑块数、各类型斑块数占比、各类型总面积、各类型面积占比、各类型总边缘长度、各类型平均边缘长度,研究区绿地景观斑块构成详见图1和表2。
由表2可知,研究区各类型绿地面积总量为1622.69ha,占总面积37.3%,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指标要求。绿地类型中斑块个数最多、总面积最大为道路绿地,占比45.61%和31%,是研究区主要绿地类型;面积第二为公园绿地(17.75%),其斑块数很少,斑块平均面积和平均边缘长最大;面积占比第三和第四为生产绿地(15.65%)和其他绿地(15.15%),其斑块平均边缘长较大;面积占比第五为防护绿地(9.62%),其面积不大,斑块平均面积不大,但其斑块平均边缘较大,说明其和道路绿地主要呈狭长形分布;面积占比较小的为居住区绿地(6.2%)和公共建设绿地(4.63%),其斑块平均边缘长较小,说明其主要呈现小斑块分布的特点。
(二)研究区不同等级绿地斑块景观结构格局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中,大小各异的绿地斑块有不同的功用,大斑块生态功能强而小斑块则能提升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并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参照传统的城市绿地斑块面积等级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绿地按斑块面积大小划分为:小型斑块(≤1ha)、中型斑块(1ha-2ha)、中大型斑块(2ha-5ha)、大型斑块(>5ha)等四种类型,并分别统计其面积和数量(详见表3)。
从表3中得出:研究区大型绿地斑块数量最少,占比6%,但面积和最大,占比47.57%,其为研究区建立起生态的绿色屏障。中型斑块和中大型斑块数量居中,占比13.71%和23.72%,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有重要辅助作用,小型斑块个数占比67.14%,面积占比仅15%,其分布零碎散落,对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与异质性有重要作用,是物种迁移的廊道。从绿地类型分布上看,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共建设绿地以小型斑块居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以大型和大中型斑块为主。
(三)研究区不同类型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研究主要选取了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密度等指数揭示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选取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指标来衡量研究区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使用最大斑块指数来反映景观类型的优势度。研究区各类绿地景观斑块的空间特征指标值如表4所示。
1.景观破碎度分析
表4说明研究区各类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较大,景观破碎性较低,最大的为生产绿地,其次为公园绿地,说明这两种类型的绿地连续性好;较小的为居住区绿地和公共建设绿地,为0.4ha和0.94ha,说明其斑块破碎程度最高。斑块密度指标上,道路绿地最高,说明其斑块较多,分布广;较低的为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说明其成大斑块集中分布,景观斑块破碎度低。
2.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分析
斑块形状指数(LSI)和分维数(MPFD)两个指标常衡量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MPFD值范围在1~2之间,指数越小斑块集合形状越简单。LSI值大于等于1,无上限,指数越小,斑块形状越规整;表4说明:各类绿地MPFD值均不超过1.3,说明各斑块形状规则简单,边缘线复杂程度低,人为干扰度大。LSI值生产绿地最小,说明其受人为影响斑块最规整;道路绿地数值最大,因其斑块沿道路两侧呈狭窄型分布。总之,研究区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导致斑块较规整,形状简单,对保护物种纯度有利,但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其与周边物质能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