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并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正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快乐,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达到现代基础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77-02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小学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好玩、好动、爱模仿,喜欢小动物和动画形象,语言富有童趣,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但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让课堂充满童趣,让学生参与学习,让课堂变成孩子的乐园,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1 导入过程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1.1 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于日常生活当中。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环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1.2 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
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气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这样的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层层设问,可以由浅入深,有助于课堂知识的导入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2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果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将教学形式多元化,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更好。
2.1 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把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在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加减应用题时特别有效,形象的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数学过程。
2.2 尝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异质分组的形式,让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相互支持。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如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彩虹组、浪花组、梦幻组等。并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各方面加强小组评价,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3 让孩子动手,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新知识,从而培养思维品质
人的认识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孩子也如此,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如此,因为他们好奇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向往、怀疑。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越是叮嘱他不要去做不要去碰得东西,他越是去做,越是想方设法的去试一试,要等他亲自尝到了苦头,才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所以,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去做的毛病。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就是不能很准确的列出算式,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来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先想一想先摆几乎□,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最后让学生到投影仪上展演,老师再及时在黑板上摆出图形:
○○○○○○
□□□□□□□□6+2=8
在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与□要上下对齐,这样才方便观察。同样,在教学“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或者“先多几再少几”、“先少几再多几”的应用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明白算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操作完成后,要给学生一个及时反思的时间,要让学生得出的结果经历由“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语言来描述。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先让他们看着自己所摆的学具试着说,或者与同桌、小组讲讲“悄悄话”,这样,人人有机会讲,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总之,通过亲自让学生动手去操作,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4 鼓励学生猜想质疑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于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地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因此在低年级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猜猜看,共有几个角。有的学生说有3个,有的学生说有4个,有的学生说有6个。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证实说有6个角的同学对了,并且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
2.5 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消除学习疲劳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如利用口算、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 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
3.1 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初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技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因为游戏活动的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到好处的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并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学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因势利导,要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买文具”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当店主,其他学生是顾客,到文具店来买东西。学生热情高涨,买东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望着“商店”里的东西,迫不及待,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又及时地把“商店”里的物品变成简单的元、角、分的换算,让学生看着标出的价格和手中的钱进行计算,从而准确的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游戏中,学生学而不厌,课堂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在画一画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
儿童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其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画一画,然后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记录,学会了运算,更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3.3 在动一动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设计游戏的练习“玩扑克”,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当听到指令后,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算出两数之和。比一比,谁算的快又好。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巩固了加法计算题,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新课程给了我们一个更加灵活的教学平台,教学中还需要我们教师能大胆探索,寓教于乐,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接受、高兴的学习,才会发挥它最大的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数学学习中成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77-02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小学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好玩、好动、爱模仿,喜欢小动物和动画形象,语言富有童趣,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但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让课堂充满童趣,让学生参与学习,让课堂变成孩子的乐园,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1 导入过程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1.1 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于日常生活当中。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环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1.2 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
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在教学《前后》时,我创设了小朋友跟笑笑、淘气一起去动物园报道“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来做小记者报道一下比赛情况。这样的设置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都积极投入到当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层层设问,可以由浅入深,有助于课堂知识的导入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2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果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将教学形式多元化,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更好。
2.1 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把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在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加减应用题时特别有效,形象的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数学过程。
2.2 尝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异质分组的形式,让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相互支持。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如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彩虹组、浪花组、梦幻组等。并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各方面加强小组评价,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3 让孩子动手,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新知识,从而培养思维品质
人的认识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孩子也如此,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如此,因为他们好奇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向往、怀疑。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越是叮嘱他不要去做不要去碰得东西,他越是去做,越是想方设法的去试一试,要等他亲自尝到了苦头,才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所以,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去做的毛病。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就是不能很准确的列出算式,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来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先想一想先摆几乎□,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最后让学生到投影仪上展演,老师再及时在黑板上摆出图形:
○○○○○○
□□□□□□□□6+2=8
在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与□要上下对齐,这样才方便观察。同样,在教学“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或者“先多几再少几”、“先少几再多几”的应用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明白算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操作完成后,要给学生一个及时反思的时间,要让学生得出的结果经历由“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并且学会用语言来描述。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先让他们看着自己所摆的学具试着说,或者与同桌、小组讲讲“悄悄话”,这样,人人有机会讲,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总之,通过亲自让学生动手去操作,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4 鼓励学生猜想质疑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于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地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因此在低年级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猜猜看,共有几个角。有的学生说有3个,有的学生说有4个,有的学生说有6个。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证实说有6个角的同学对了,并且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
2.5 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消除学习疲劳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如利用口算、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 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
3.1 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初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技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因为游戏活动的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到好处的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并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学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因势利导,要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买文具”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当店主,其他学生是顾客,到文具店来买东西。学生热情高涨,买东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望着“商店”里的东西,迫不及待,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又及时地把“商店”里的物品变成简单的元、角、分的换算,让学生看着标出的价格和手中的钱进行计算,从而准确的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游戏中,学生学而不厌,课堂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在画一画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
儿童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其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画一画,然后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记录,学会了运算,更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3.3 在动一动活动中,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发展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设计游戏的练习“玩扑克”,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当听到指令后,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算出两数之和。比一比,谁算的快又好。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巩固了加法计算题,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总之,新课程给了我们一个更加灵活的教学平台,教学中还需要我们教师能大胆探索,寓教于乐,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接受、高兴的学习,才会发挥它最大的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数学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