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产业化背景下MTI课程优化路径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翻译产业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出发,就翻译产业化背景下当前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即语言(双语)学习与专业领域学习相结合,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翻译产业化;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olutions to current problems in MTI curriculum design and suggests integrated studies of bilingual and specific domains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TI curriculum design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经审议通过,我国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Interpreting,即MTI)。截至2017年止,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单位已达到215个,涉及英语、法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泰语9个语对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1]杨朝军指出,“翻译硕士的培养应以市场的产业化需要为目的,从学生学习的整个流程如招生、课程设置、指导教师遴选、论文写作、基地实习、质量监控等环节出发,转换观念,悉心探求,真正找出一条适合本单位培养特色的翻译硕士培养路径,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翻译人才。”[2]近年来,随着翻译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何调整MTI课程设置使其达到最优化以满足翻译产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需求趋势成为MTI专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翻译产业化的概念及核心要素
  穆雷指出,“MTI 教育应当紧密联系翻译产业,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注重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翻譯产业推上了崭新的台阶,不仅将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形成了新型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的,还促进了最具低碳属性的语言经济的发展。
  从广义的维度,翻译产业被定义为“与翻译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从狭义的维度,翻译产业是指“以翻译的语言、文字或手势为载体的服务或产品”,即“翻译服务产业” [4]。张士东将翻译产业的概念具体化为“通过提供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转译活动,以满足人们对他种语言为载体的信息需求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 [5]由此可见,无论学界如何界定翻译产业的概念,语言无疑是构成翻译产业的最核心要素。
  翻译作为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语码转换活动,源语言与目的语的两种乃至多种语言学习自然是作为MTI的课程优化路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这不仅是翻译产业化背景下的实然,也是翻译学科特殊性的应然。
  二、语言(双语)学习与专业领域学习相结合
  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的同时,将国内的优秀成果推荐出去是翻译产业国际化的标志之一。汉语作为母语,是双语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汉语的语言素养直接会影响到译员的翻译质量。滕梅提出要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课程中“设置语言能力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6]。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汉语在我国MTI 教学设置中处于长期缺席状态。尽管大部分MTI课程都会设置翻译技巧课程,但是没有语言功底的译者就如无米之炊的巧妇,再精妙的翻译技巧也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因此,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MTI翻译人才,不仅要提高MTI翻译硕士的翻译技巧,更要同时提升MTI翻译硕士的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
  翻译界知名的丹尼尔·吉尔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理解公式: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 [7]李银芳指出,“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发展与融合,新的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出现,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广博丰厚的基础,既要学习文学翻译,又要掌握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和翻译本领,变文学翻译“专才”为翻译“通才”,即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教育。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个崭新课题。”[8]翻译是译者双语语言知识素养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双语语言学习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是MTI课程设置优化路径的方向之一。在开设双语语言文化课程的同时,利用学校自身专业特色,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等跨专业选修政治、经济、法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环境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翻译是跨多个学科的文化交际,只有把双语语言学习和各个专业领域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当今社会的需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三、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
  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因此基于翻译理论学习的翻译实践应为MTI教育的重点。对外经贸大学崔启亮教授课题组从2007年开始对全国143所MTI在校研究生分五批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于2017年出版了全国MTI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总报告。调查总报告结果显示“在MTI课程设置上,翻译理论课与翻译实践课并重或偏重翻译实践课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体验更佳”[9];而针对“实践与实习机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校为MTI研究生提供的翻译实践与实习机会并没有达到令大多数学生满意的水平。因此,当前MTI翻译理论课程设置过多与MTI应用型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优化MTI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关注并着重解决的另一问题。   尚亚宁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重在提升实践能力,要创新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要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结合。”[10]国内外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于如何提升MTI翻译硕士的翻译实践能力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符合本校特点的培养方案,如政法大学开设的法学专业选修课、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等等,均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提升MTI翻译硕士的双语语言文化素养,增强各相关专业领域知识,以翻译理论为基础、着重翻译实践经验累积,培养适应翻译产业化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是MTI課程优化的必需路径。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十年扬帆,蓄势远航:MTI教育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17(3):7-9.
  [2]杨朝军. 产业化视域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2(1):24-28.
  [3]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翻译教学.2011(2):29-32.
  [4]朱宪超.中国翻译产业的概念、形态及其他[C].全国第五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5:18.
  [5]张士东,彭爽. 中国翻译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1): 48-25.
  [6]滕梅、张馨元.翻译行业产业化和职业化背景下的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J].山东外语教学.2013(4):96-101.
  [7] 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Revised Ed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75.
  [8]李银芳.新时期翻译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170-172.
  [9]崔启亮.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报告.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58
  [10]尚亚宁.我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4):71-75
  作者简介:
  关海鸥(1971--),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美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胡玲(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翻译美学、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翻译产业化与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构建”[2014]第591号。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阅讀能力的不足之处,通过大量的解答题目,而不总结归纳,解题的术语,探讨了一些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培养数学阅读的习惯,对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的表述方法,课堂上引导同学们阅读数学,对比其他同学的阅读,发现自己数学阅读的不足,从而改进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理解  引言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同学都知道阅读语文书、英语书,阅读政治书
期刊
摘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和行业创新能力为宗旨,按照“能实不虚、以虚补实”的思路,通过自主开发、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和现有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四层四模块”的开放型、综合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构建  引言  目前,全国设有交通运输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00余家,实验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一直沿袭下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广大教师都在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力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藏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关注藏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都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针对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藏
期刊
摘要:开放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其定位和功能正由过去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工具附庸和纯粹性的技能培训方式向作为实现以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主的应用性、研究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而实践教学资源正是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实践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支撑和前提,不仅涉及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施和开发过程;还包括整合、管理、应用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词汇量,在语文的阅读中有自己的习惯与方式,此时教师应在大环境中,明晰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顺应学生的阅读模式,带领学生深化的领会语文的内涵,在阅读中不断的深入思考,进行不同视角的辩证互动,营造出轻松的阅读环境,学生缓步走进阅读的自由氛围中,可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形式,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阅读思考,受到阅读文本的感染,情感认知更加深刻,迁移阅读的理解到具体的情境中,衔
期刊
摘要:简约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返璞归真,简化繁琐的教学流程,去雕饰而突出实效性。简约数学思想的提出使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启示,我们开始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设计简单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研究就着重分析小学数学简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和实现,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筒约教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肥市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度的普及现状和影响大众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合肥市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中小学;武术段位;推广模式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主要目的是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是武术发展到一
期刊
摘要:1.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2.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与兴趣充分展现的平台,真正地打造阳光体育教学。  关键词:兴趣;改革;积极;阳光体育;技能;更新;轻松;掌握;锻炼  (一)创造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而体育课是实施体育教育行为的主要渠道,教学模式的革新,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当前的小学教育,特别是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需要深化学生的阅读感知。本文将具体探讨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路径  引言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高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关乎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对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裨益作用。因此教师应
期刊
摘要:广州,郑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住房租赁新政,落实租购同权。租购同权方案起到对该群体给予一定“扩权”、提供租房保障和便利条件等作用,但与房主相比,同时具有租户身份的新城市人在基本公共服务上难以享有相同权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城市人子女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要落实租购同权,政府需要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因地制宜地推广政策并且探索发挥市场经济规律与行政力量合理介入的平衡点。  关键词:租购同权;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