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论述了以“体验—分享”范式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实践力图构建“以体验为前提,以多种表达方式为手段,最后实现共同分享习作成果”的“体验—分享”作文学习范式提高教师劳动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体验 表达 分享 激励 高效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我力图构建“以体验为前提,以多种表达方式为手段,最后实现共同分享习作成果”的“体验—分享”作文学习范式。
一、开发习作生活体验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堂生活。课堂,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室、教材、老师、同学……皆为学生写作长河中的一朵朵鲜活的浪花。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除语文教材外,还有数学、音乐、社会等其他学科。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皆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
3.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按照体验内容大致分为实践式体验、欣赏式体验、想象式体验。
1.实践式体验。通过组织观察、调查研究、实验、模拟角色等形式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内心世界。
2.欣赏式体验。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3.想象式体验。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体验不一定就是肢体的体验,思维体验更是激发学生作文欲望和动机的载体。
三、借助多形式表达各种体验生活
1.在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功能上,写作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语文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借助各种练笔方式达到预期目的。其中,采用最普遍也最实用的方式莫过于日记了。不拘一格的日记是驰骋自由的练笔天地。
写“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按照习作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班级作文周报或优秀刊物推荐发表。
2.写“读书笔记”,即在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3.写“主题接力”,即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整体策划一个“有话可说”的习作主题,采用分阶段观察,分层次提要求等粗线条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明白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事、物都可以这样观察,而不会一写作文就束手无策,胡吹一气。
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交互灵活使用。
四、开拓分享渠道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的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时这样说。
好习作需要大家来分享。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习作评价主要由老师完成,作文教学就生命的意义过程(倾吐—对话—回应)来说,是死板的、僵化的,使作文流失了生命的营养和人际交往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分享的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分享自己的习作。
1.举行“新作发布会”。让孩子们通过演讲形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文“发布”出去,让更多孩子通过介绍阅读、评价他们的习作,从而彰显出过程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举行“佳作拍卖会”。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本学期最得意的习作装订成册。当然可以是某一个人的习作专集,也可以是几个好伙伴的习作汇编集;可以是打印、复印装订,也可以是手抄书写;可以用电脑进行专业性的后期制作,也可以是自己绘图美化。
五、建立一套“激励分享”机制
1.建立奖励机制。学生在班级周报上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给“发表纪念卡”一张,卡上印有激励表扬的话。获得五张这样的卡,奖励就会升级,就会获得“作文新秀”的称号。
2.设立明星榜。把学生在班级作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字数作为基数确定学生的作文积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唤醒的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热爱;唤醒的是学生想自我表达和与人对话的欲望;唤醒的是学生作文发表的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地激励、鼓舞,不断为学生的习作增加动力,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呈良性循环的写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丽娜.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J].福建教育,2004年(2).
[3]《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写作指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体验 表达 分享 激励 高效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我力图构建“以体验为前提,以多种表达方式为手段,最后实现共同分享习作成果”的“体验—分享”作文学习范式。
一、开发习作生活体验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堂生活。课堂,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室、教材、老师、同学……皆为学生写作长河中的一朵朵鲜活的浪花。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除语文教材外,还有数学、音乐、社会等其他学科。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皆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
3.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按照体验内容大致分为实践式体验、欣赏式体验、想象式体验。
1.实践式体验。通过组织观察、调查研究、实验、模拟角色等形式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内心世界。
2.欣赏式体验。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3.想象式体验。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体验不一定就是肢体的体验,思维体验更是激发学生作文欲望和动机的载体。
三、借助多形式表达各种体验生活
1.在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功能上,写作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语文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借助各种练笔方式达到预期目的。其中,采用最普遍也最实用的方式莫过于日记了。不拘一格的日记是驰骋自由的练笔天地。
写“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按照习作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班级作文周报或优秀刊物推荐发表。
2.写“读书笔记”,即在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3.写“主题接力”,即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整体策划一个“有话可说”的习作主题,采用分阶段观察,分层次提要求等粗线条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明白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事、物都可以这样观察,而不会一写作文就束手无策,胡吹一气。
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交互灵活使用。
四、开拓分享渠道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的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时这样说。
好习作需要大家来分享。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习作评价主要由老师完成,作文教学就生命的意义过程(倾吐—对话—回应)来说,是死板的、僵化的,使作文流失了生命的营养和人际交往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分享的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分享自己的习作。
1.举行“新作发布会”。让孩子们通过演讲形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文“发布”出去,让更多孩子通过介绍阅读、评价他们的习作,从而彰显出过程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举行“佳作拍卖会”。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本学期最得意的习作装订成册。当然可以是某一个人的习作专集,也可以是几个好伙伴的习作汇编集;可以是打印、复印装订,也可以是手抄书写;可以用电脑进行专业性的后期制作,也可以是自己绘图美化。
五、建立一套“激励分享”机制
1.建立奖励机制。学生在班级周报上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给“发表纪念卡”一张,卡上印有激励表扬的话。获得五张这样的卡,奖励就会升级,就会获得“作文新秀”的称号。
2.设立明星榜。把学生在班级作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字数作为基数确定学生的作文积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唤醒的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热爱;唤醒的是学生想自我表达和与人对话的欲望;唤醒的是学生作文发表的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地激励、鼓舞,不断为学生的习作增加动力,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呈良性循环的写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丽娜.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J].福建教育,2004年(2).
[3]《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写作指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