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刍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方面积极创新教学途径。教师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全面提升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注重问题引导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A)—0047—01    一、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规律的反映。认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运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要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全面提高幼儿保教质量需要依靠业务素质过硬以及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岗位培训和教学研讨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幼儿园要在强化教师培训和拓宽教师学习途径的基础上,
文中的工作旨在利用人体的独立运动信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群进行计数。首先,检测当前图像中运动物体的角点特征,通过文中的特征可靠性假设,从中选取可靠的角点进行追踪,获得它们的运动轨迹。然后,利用这些特征点的空间信息进行初次聚类,限制最终聚类的数量。最后,利用角点的运动信息定义轨迹相似度和类间相似度,通过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进行运动一致性聚类,获得最终的特征群,从而得到运动人体的数量。
语文的学科优势决定了她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