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景点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是交流顺利进行的保障。研究了中文旅游景点资料的文本特点、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对旅游景点资料翻译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将旅游景点资料的特点和翻译理论应用于旅游英语教学之中,希望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旅游资料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法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8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充满了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些吸引着外国游客不断涌入,并且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旅游景点资料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景点的感受。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为各行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并提出旅游院校要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旅游人才,提高外语导游的综合能力是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研究和探讨旅游英语中景点资料翻译的特点,并借此找出能够指导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信息。
1 旅游景点资料的特点
德国著名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诺德(Christiane Nord)认为翻译是把源语文本生成功能性目的语文本的过程,其中源语文本是按照目的语文本的意向和需求功能确定的。[1]这一概念强调了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对等,更将译文目标和功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翻译必须有针对性,它应该是在特殊背景之下,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目的而进行的。根据这一定义,在翻译旅游景点资料时,一定要对其文本的特殊性,译文目的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1.1 文本特点
旅游景点资料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景点宣传图册,旅游广告指示牌等,是具备信息性和号召性双重功能的文本,其中又以号召功能为主。中文旅游景点资料的内容一般涉及景点特色介绍,文化历史介绍,相关人物介绍,传说典故介绍等等,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同时突出重点。其目的就是通过文字描述,激发游客兴趣和文化认同,实现原文的功能和意图,吸引更多国外游客。要实现旅游文本“号召”的功能,首要考虑的是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料及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心理,而译者本身的语言习惯则应该避免,采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习惯去表达,才能获得译文预期的效果。
1.2 语言特点
中文旅游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承载大量文化信息的同时又要兼顾美感,因此,在描写时往往浓墨重彩。中文旅游资料用字讲究,词语华丽,喜欢使用四字格;句式追求平行对仗,以求行文工整;擅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加以渲染,注重的是意境的表达,直白的表述比较少,主观色彩浓厚,希望达到客观景物和主观感情的高度融合,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感受。对比英语旅游资料,英语旅游资料的语言简约明了,句式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表达通俗直观,往往是据实表述不带感情色彩,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實用性。将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英语时,一定要考虑中英文的语言差异,了解目的语读者的语言特点,才能翻译出他们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译文。
1.3 文化特点
中文的旅游景点资料为了吸引游客,往往会突出景点的文化价值,资料涉及大量的历史传说、人文典故、诗词歌赋等内容,因此,旅游景点资料就是文化的文字承载,对跨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时应该拿捏好文化与语言的取舍问题,时时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对中文文化含量较高的词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词语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2]
2 翻译理论及策略
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这种文体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传递的效果,其翻译质量要求高,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理论作指导,发挥理论的对策功能。[3]
2.1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功能对等原理,认为翻译是具有目的性、交际性、文化性的。[4]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大法则,目的论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为实用文体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目的论原则认为:在一切翻译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文本目的。连贯法则认为:译文接受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决定要素,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并适用于目的语文化及译文使用的交际环境。忠实原则认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在这三大法则中,目的论原则是首要法则,其他两个法则要服从这一法则,而忠实原则又服从于连贯性原则。功能翻译理论的这三大原则为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2 翻译策略
依据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结合旅游景点资料的文本特点、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译者应该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能够宣传中国文化,又能忠实达意,最终实现吸引游客的目的。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号召吸引游客,而文化的差异正是激发游客好奇心的重要因素,在翻译旅游景点资料时,涉及到重大文化差异和背景的内容不能省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应添加信息以帮助译文读者了解,而过于晦涩难懂的词汇或诗歌则应简化或省略。在语言上应倾向于迎合译文读者的使用习惯,突出英语的实用功能,恰当地改写句子结构,整合篇章结构使其简化,清晰。[5] 3 景点资料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承担着为旅游事业输送人才的重任。通过对旅游资料翻译的研究,笔者认为应该重视翻译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学仍然属于大班教学,教师英语水平相对于母语水平来说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始终相信只有通过大量记忆和练习才能提高英语水平,因此,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更易于操作。
3.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旅游资料的翻译是旅游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资料在文体、语言上都具有特殊性,要想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实现文化交流,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6]目前旅游文本众多且易收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是很好的实用翻译资料,用来作为讲授理论知识的范本,既易于理解,又避免了枯燥。当然,翻译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不断地实践,作为教师应该精讲精练,翻译教学不能是一味的输入,只有不断地输入输出,学习者的读写译能力,对两种语言的掌握能力才能够提高。
3.2 将文化因素融入翻译教学
旅游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一个合格的外事导游和旅游资料翻译员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还要精通外国文化,知识面越广,对翻译越有好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7]很多景点名称和景点资料的翻译都涉及到文化的范畴,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而学生在理解如何翻译,为什么如此翻译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差异的过程。导游从业人员既精通中国文化,又熟悉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起到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3.3 重视语言差别教学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口语和交际,外事导游就更需要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因此,很多旅游英语课堂几乎变成了口语课。但是在重视口语训练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言基本功。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翻译,旅游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而翻译教学法是经过几十年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翻译练习来帮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用词、语法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使用和語言间的转化。
4 结论
旅游景点资料作为实用型文体,具有信息性和召唤型双重功能,在翻译时应该遵循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首先考虑其吸引游客、传播文化的目的,比较中英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作为译者必须首先对中西方文化有透彻的了解,所以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并不容易,这给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为各个行业输送人才的高校,必须要找到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笔者在文章中提出将近年来被忽略的翻译教学法应用于旅游英语的教学之中,希望用翻译练习和讲解来带动理论知识、文化知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侯林平.翻译定义新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59-63.
[2] 梁月倩.外宣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特点和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0(6):291-292.
[3] 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5-146.
[4]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5] 廖素云,陶燕.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109-112.
[6] 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87.
[7]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旅游资料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法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8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充满了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些吸引着外国游客不断涌入,并且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旅游景点资料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景点的感受。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为各行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并提出旅游院校要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旅游人才,提高外语导游的综合能力是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研究和探讨旅游英语中景点资料翻译的特点,并借此找出能够指导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信息。
1 旅游景点资料的特点
德国著名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诺德(Christiane Nord)认为翻译是把源语文本生成功能性目的语文本的过程,其中源语文本是按照目的语文本的意向和需求功能确定的。[1]这一概念强调了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对等,更将译文目标和功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翻译必须有针对性,它应该是在特殊背景之下,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目的而进行的。根据这一定义,在翻译旅游景点资料时,一定要对其文本的特殊性,译文目的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1.1 文本特点
旅游景点资料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景点宣传图册,旅游广告指示牌等,是具备信息性和号召性双重功能的文本,其中又以号召功能为主。中文旅游景点资料的内容一般涉及景点特色介绍,文化历史介绍,相关人物介绍,传说典故介绍等等,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同时突出重点。其目的就是通过文字描述,激发游客兴趣和文化认同,实现原文的功能和意图,吸引更多国外游客。要实现旅游文本“号召”的功能,首要考虑的是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料及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心理,而译者本身的语言习惯则应该避免,采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习惯去表达,才能获得译文预期的效果。
1.2 语言特点
中文旅游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承载大量文化信息的同时又要兼顾美感,因此,在描写时往往浓墨重彩。中文旅游资料用字讲究,词语华丽,喜欢使用四字格;句式追求平行对仗,以求行文工整;擅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加以渲染,注重的是意境的表达,直白的表述比较少,主观色彩浓厚,希望达到客观景物和主观感情的高度融合,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感受。对比英语旅游资料,英语旅游资料的语言简约明了,句式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表达通俗直观,往往是据实表述不带感情色彩,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實用性。将中文旅游资料翻译成英语时,一定要考虑中英文的语言差异,了解目的语读者的语言特点,才能翻译出他们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译文。
1.3 文化特点
中文的旅游景点资料为了吸引游客,往往会突出景点的文化价值,资料涉及大量的历史传说、人文典故、诗词歌赋等内容,因此,旅游景点资料就是文化的文字承载,对跨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时应该拿捏好文化与语言的取舍问题,时时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对中文文化含量较高的词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词语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2]
2 翻译理论及策略
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这种文体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传递的效果,其翻译质量要求高,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理论作指导,发挥理论的对策功能。[3]
2.1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功能对等原理,认为翻译是具有目的性、交际性、文化性的。[4]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大法则,目的论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为实用文体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目的论原则认为:在一切翻译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文本目的。连贯法则认为:译文接受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决定要素,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并适用于目的语文化及译文使用的交际环境。忠实原则认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在这三大法则中,目的论原则是首要法则,其他两个法则要服从这一法则,而忠实原则又服从于连贯性原则。功能翻译理论的这三大原则为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2 翻译策略
依据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结合旅游景点资料的文本特点、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译者应该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能够宣传中国文化,又能忠实达意,最终实现吸引游客的目的。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号召吸引游客,而文化的差异正是激发游客好奇心的重要因素,在翻译旅游景点资料时,涉及到重大文化差异和背景的内容不能省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应添加信息以帮助译文读者了解,而过于晦涩难懂的词汇或诗歌则应简化或省略。在语言上应倾向于迎合译文读者的使用习惯,突出英语的实用功能,恰当地改写句子结构,整合篇章结构使其简化,清晰。[5] 3 景点资料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承担着为旅游事业输送人才的重任。通过对旅游资料翻译的研究,笔者认为应该重视翻译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学仍然属于大班教学,教师英语水平相对于母语水平来说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始终相信只有通过大量记忆和练习才能提高英语水平,因此,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更易于操作。
3.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旅游资料的翻译是旅游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资料在文体、语言上都具有特殊性,要想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实现文化交流,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6]目前旅游文本众多且易收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是很好的实用翻译资料,用来作为讲授理论知识的范本,既易于理解,又避免了枯燥。当然,翻译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不断地实践,作为教师应该精讲精练,翻译教学不能是一味的输入,只有不断地输入输出,学习者的读写译能力,对两种语言的掌握能力才能够提高。
3.2 将文化因素融入翻译教学
旅游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一个合格的外事导游和旅游资料翻译员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还要精通外国文化,知识面越广,对翻译越有好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7]很多景点名称和景点资料的翻译都涉及到文化的范畴,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而学生在理解如何翻译,为什么如此翻译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差异的过程。导游从业人员既精通中国文化,又熟悉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起到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3.3 重视语言差别教学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口语和交际,外事导游就更需要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因此,很多旅游英语课堂几乎变成了口语课。但是在重视口语训练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言基本功。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翻译,旅游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而翻译教学法是经过几十年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翻译练习来帮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用词、语法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使用和語言间的转化。
4 结论
旅游景点资料作为实用型文体,具有信息性和召唤型双重功能,在翻译时应该遵循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首先考虑其吸引游客、传播文化的目的,比较中英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作为译者必须首先对中西方文化有透彻的了解,所以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并不容易,这给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为各个行业输送人才的高校,必须要找到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笔者在文章中提出将近年来被忽略的翻译教学法应用于旅游英语的教学之中,希望用翻译练习和讲解来带动理论知识、文化知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侯林平.翻译定义新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59-63.
[2] 梁月倩.外宣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特点和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0(6):291-292.
[3] 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5-146.
[4]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5] 廖素云,陶燕.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109-112.
[6] 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87.
[7]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