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壮丽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增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作为孝丰小学教育集团的大队辅导员,组织并带领学校少先队员开展了“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辅导员要有“火眼金睛”,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内容非常广博,我们该从何入手呢?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必须要让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样才能让队员们有直观的感知,才能激发队员们的兴趣。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火眼金睛”能让传统文化在队员面前有形化。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寻找和捕捉传统文化。
利用实物,感知家乡传统文化 每个学校的所在地,多少会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比如一座宝塔、一段城墙、一口石井、一座石桥、一栋古屋等,这些建筑都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在建筑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带着队员去实地触摸、去感受,一定会有收获。
依托节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会开展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清明节踏青、吃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五六月份做乌米饭等。利用这些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其中,能够收获深刻的体验。此外,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新居落成、娶亲做寿,这背后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可以挖掘利用。
寻访名人,体验家乡传统文化 比如,擅长某项民间技艺的传统手艺人,家乡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曾经参加过战斗的革命战士,当地的文人墨客等。这些人物,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验积淀,带领队员去开展寻访活动,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二、辅导员要有“灵活大脑”,让实践活动“喜闻乐见”
当我们寻找到家乡传统文化的脉络后,就要带着队员们去开展寻访实践,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让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变成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准备。
思考活动的形式 只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激发队员的参与兴趣,而让活动生动有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队员直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和看。比如在“家乡的皮影戏”寻访活动中,让队员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动手演一演皮影,张口配一配音;在“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让队员们摸一摸泥墙和石墙,趴在上面听听声音,走一走老屋里的木楼梯;在“拜访书画名家”活动中,拿起笔在名家手把手指点下写写画画……此外,也可以在寻访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趣味比赛、故事会,这些都是激发队员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思考如何整合资源 组织队员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活动,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辅导员不可能对每一项传统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和积极整合学校之外的社会资源,比如:“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我们邀请孝丰镇上的“皮影传人”为队员们作讲解,队员们在惊叹之余特别崇拜;“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古街居住年代最久远的住户,让他带领队员参观,并讲述古街的历史,这比辅导员的讲解要生动有趣得多。
思考如何发挥队员的主动性 队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因此辅导员要学会放手,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在“迎新春写春联”活动中,常规的做法都是在学校门口摆摊,现场书写春联,过往市民自由领取。但今年的活动,队员们提出带上文房四宝,到革命军人、五保户家中,上门现场写春联、送祝福,这种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活动也更有意义。所以,作为辅导员,只要在每个活动开展之前,多听听队员们的心声,多让队员们出出主意,活动一定会更精彩。
三、辅导员要有“留意的心”,为活动做好“看不见的准备”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多留意、多留心。有了这种意识,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做好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看不见的准备”。
积累材料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而便捷,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媒体,书本、电视、微博、微信等。作为辅导员,在与这些媒体信息接触过程中,一定要留心:什么东西和传统文化有关,哪些文化自己也可以挖掘,别人正在开展怎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某篇文章或某个视频是不是下次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料都可以日积月累,有了平时的积累,临战时就不愁了。
广交朋友 单凭个人的力量组织队员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很累的。所以身为辅导员,平常就要留心多和不同岗位的人群接触,留一个电话或微信,说不定什么时候能帮上忙呢。比如,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粽香携祝福 端午献爱心”活动,这个活动的信息就是从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只是当地政府在举办这个主题活动,并没有少先队员参与。看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和主办这次活动的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让我校少先队员一起参与。结果在活动现场,最吸引媒体和群众眼球的就是戴着红领巾的队员们!再如,在“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中,当电视台的朋友看到我微信里晒出来的照片,立即予以关注,于是第二次活动时就有了电视台的全程跟拍,队员们参与的兴趣也更浓了。
前期准备和后期宣传 大家都知道,活动前期的精心准备可以让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比如,在“寻访家乡古街——南街”活动开始前,我就让参与活动的队员到网上收集关于南街的历史资料,打听居住在南街的老居民住址。这样,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不会只是走过场或浪费大量时间了。同样,活动结束后的宣传也很重要,因为宣传不仅可以打响自己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品牌,也可以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只要辅导员们有心去做、用心去做、尽心去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摸索出一些经验,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壮丽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增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作为孝丰小学教育集团的大队辅导员,组织并带领学校少先队员开展了“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辅导员要有“火眼金睛”,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内容非常广博,我们该从何入手呢?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必须要让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样才能让队员们有直观的感知,才能激发队员们的兴趣。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火眼金睛”能让传统文化在队员面前有形化。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寻找和捕捉传统文化。
利用实物,感知家乡传统文化 每个学校的所在地,多少会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比如一座宝塔、一段城墙、一口石井、一座石桥、一栋古屋等,这些建筑都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在建筑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带着队员去实地触摸、去感受,一定会有收获。
依托节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会开展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清明节踏青、吃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五六月份做乌米饭等。利用这些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其中,能够收获深刻的体验。此外,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新居落成、娶亲做寿,这背后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可以挖掘利用。
寻访名人,体验家乡传统文化 比如,擅长某项民间技艺的传统手艺人,家乡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曾经参加过战斗的革命战士,当地的文人墨客等。这些人物,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验积淀,带领队员去开展寻访活动,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二、辅导员要有“灵活大脑”,让实践活动“喜闻乐见”
当我们寻找到家乡传统文化的脉络后,就要带着队员们去开展寻访实践,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让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变成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准备。
思考活动的形式 只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激发队员的参与兴趣,而让活动生动有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队员直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和看。比如在“家乡的皮影戏”寻访活动中,让队员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动手演一演皮影,张口配一配音;在“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让队员们摸一摸泥墙和石墙,趴在上面听听声音,走一走老屋里的木楼梯;在“拜访书画名家”活动中,拿起笔在名家手把手指点下写写画画……此外,也可以在寻访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趣味比赛、故事会,这些都是激发队员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思考如何整合资源 组织队员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活动,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辅导员不可能对每一项传统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和积极整合学校之外的社会资源,比如:“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我们邀请孝丰镇上的“皮影传人”为队员们作讲解,队员们在惊叹之余特别崇拜;“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古街居住年代最久远的住户,让他带领队员参观,并讲述古街的历史,这比辅导员的讲解要生动有趣得多。
思考如何发挥队员的主动性 队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因此辅导员要学会放手,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在“迎新春写春联”活动中,常规的做法都是在学校门口摆摊,现场书写春联,过往市民自由领取。但今年的活动,队员们提出带上文房四宝,到革命军人、五保户家中,上门现场写春联、送祝福,这种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活动也更有意义。所以,作为辅导员,只要在每个活动开展之前,多听听队员们的心声,多让队员们出出主意,活动一定会更精彩。
三、辅导员要有“留意的心”,为活动做好“看不见的准备”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多留意、多留心。有了这种意识,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做好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看不见的准备”。
积累材料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而便捷,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媒体,书本、电视、微博、微信等。作为辅导员,在与这些媒体信息接触过程中,一定要留心:什么东西和传统文化有关,哪些文化自己也可以挖掘,别人正在开展怎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某篇文章或某个视频是不是下次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料都可以日积月累,有了平时的积累,临战时就不愁了。
广交朋友 单凭个人的力量组织队员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很累的。所以身为辅导员,平常就要留心多和不同岗位的人群接触,留一个电话或微信,说不定什么时候能帮上忙呢。比如,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粽香携祝福 端午献爱心”活动,这个活动的信息就是从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只是当地政府在举办这个主题活动,并没有少先队员参与。看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和主办这次活动的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让我校少先队员一起参与。结果在活动现场,最吸引媒体和群众眼球的就是戴着红领巾的队员们!再如,在“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中,当电视台的朋友看到我微信里晒出来的照片,立即予以关注,于是第二次活动时就有了电视台的全程跟拍,队员们参与的兴趣也更浓了。
前期准备和后期宣传 大家都知道,活动前期的精心准备可以让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比如,在“寻访家乡古街——南街”活动开始前,我就让参与活动的队员到网上收集关于南街的历史资料,打听居住在南街的老居民住址。这样,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不会只是走过场或浪费大量时间了。同样,活动结束后的宣传也很重要,因为宣传不仅可以打响自己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品牌,也可以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只要辅导员们有心去做、用心去做、尽心去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摸索出一些经验,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