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乳品产业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复杂的供应链,使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都与最终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角度来构建适合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分析了我国乳品业现行的运营模式及问题,并提出了以供应链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质量管理;乳制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52-02
1 引言
2008年9月,乳制品行业发生了震惊整个社会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但仔细回顾整个事件,会发现整个事件的源头来自于三鹿的上游供应商——分散的奶农,奶农加入成本低廉的三聚氰胺来增加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以达到国家标准,当时的乳制品制造企业的奶源检测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存在。因此,在乳制品供应链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质量问题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问题。
我国乳品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乳品业横跨畜牧业、工业、流通服务业三大产业,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供应链运营非常复杂,产业内企业面临着与供应链伙伴共荣辱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应该以质量保证为出发点,不能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而应该拓展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上。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角度来构建适合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现状分析
2.1 我国现行的乳制品供应链模式
王爽根据对调研问卷及访谈材料的汇总,提出了我国现行的乳品业供应链现有的两种运营模式:资源型乳制品供应链和都市型乳制品供应链。
(1)资源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资源型供应链一般以资源型乳品生产企业为核心,企业原奶资源丰富,但远离消费者,所以产品一般是以UHT奶(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和奶粉为主,以便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市场投放。资源型供应链的运营模式图1所示。
资源型企业的代表是蒙牛和伊利,他们要把远在呼和浩特生产的乳制品推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则对供应链下游渠道的控制能力非常重要。资源型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复杂的全国经销渠道的把握。所以,在实际运作中,一方面利用扩大生产规模构筑进入壁垒,形成庞大的产能给后来的都市型企业制造压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收购或新建的方式逐步渗透城市保鲜乳品市场,对市场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占取市场份额。
(2)都市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都市型供应链一般将靠近城市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都市型乳制品加工企业距离消费者市场近,并且拥有成熟的市场和便捷的直营渠道,这类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代表有上海光明和北京三元。都市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核心市场奶源和直销网络的控制,由此形成强大的进入壁垒,垄断当地市场,但其缺点在于只能依赖城市周边有限的奶源。都市型供应链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2.2 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奶牛养殖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词养为主,一个奶农养殖奶牛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25%。因此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直接收购的范围十分有限,需要一个具备一定鲜奶保存技术的中介来协助企业及时有效地从奶农手上进行原奶收购工作。这就是催生了“奶站”这一连结奶农和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介,奶站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关系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相连。目前,绝大部分的生鲜乳都经由奶站交往乳品企业,“乳品企业+奶站+奶农”模式已经成为乳制品供应链原奶采购环节中最主要的组织模式。但是,由于原奶市场总体上是一个买方寡头市场,因此奶站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牺牲原奶质量为代价,进行违规操作,这就是奶站近几年出现无序发展、难以管理的原因。乳制品加工企业应该如何展开供应链质量管理,有效监督管理奶站的违规操作,提高原奶质量水平是整个乳制品供应链急需解决的问题。
(2)分销商质量管理问题。
下游分销商是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环节,也是乳制品质量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对于提高乳制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都市型乳制品供应链来说,对乳制品进行保鲜、储存及运输是成本消耗最大的物流活动,占据了物流总成本的1/3至2/3。而对于资源型乳制品供应链来说,由于远离消费市场,更加需要控制好乳制品的分销环节。所以不管是哪种乳制品供应链,分销环节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乳制品对运输条件有着较高要求,如巴氏灭菌奶就要求专门的冷链运输,因此就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下游分销商要严格监督、控制,不能让分销商为了提高收益,降低运输成本而影响到乳制品质量。这就需要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分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协调相互间的收益损失,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整体收益最大的目标。
(3)加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传统质量管理的阶段,质量在战略高度上的重视没有得到体现,质量目标就是达到国家强制标准,而不是以顾客的利益和满意为前提。另外,质量仅仅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全员意识。另外,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乳制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全面考虑到图1所示的所有方面。而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公司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担当起供应链质量领导者的角色,对上下游很少或根本没有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指导,从而造成了乳制品行业质量问题频发。
(4)供应链整体设计与运营问题。
乳品供应链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其参与主体包括奶农户及各类乳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储运企业以及销售企业等等,参与主体的复杂性造成了供应链整体设计与运营的复杂性。资源型的供应链运营模式在对渠道和流通环节的控制能力方面存在弱势;而都市型的供应链运营模式在对原料奶生产与采购方面缺乏控制和经营能力。首先,乳制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没有在战略上形成质量第一的意识。各个企业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往往出了质量问题就互相推诿,没有真正建立质量第一的战略目标。其次,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系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信息得不到有效沟通,问题不能得到很快的追溯和解决。最后,顾客被排除在了供应链关注的体系之外。顾客的利益和需求对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对顾客的忽视会最终造成质量体系的崩溃。 3 构建以供应链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
3.1 现行模式改善建议
乳制品供应链结合了农牧业、食品加工业和分销物流服务业等多个产业和行业的跨度,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水平,是否有能力在市场需求与产品供应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并保持稳定成长,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成败。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上产品质量的控制力。供应链质量管理为乳制品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立有效的供应链运营模式的独特视角。针对第二节中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行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供应链的设计以质量为核心,由加工企业承担供应链质量领导者的角色,将质量目标的达成纳入所有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战略目标中,形成质量目标的一致性,所有供应链参与者为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2)资源型供应链和都市型供应链整合趋势正在逐步凸显。两类供应链参与企业都希望打破供应链的限制和边界,建立全国协同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将两种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都市型供应链学习资源型供应链对奶源的控制方式,资源型供应链学习都市型供应链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更有利于建立灵活、敏捷、协同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3)加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与原料奶供给源建立紧密合作的、专业化供给的、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管理,通过有效控制上游供应商来保障奶源的质量。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实现,对供应商的选择、发展和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实现加工企业与供应商共同成长。当优质奶源供给紧张或者对奶源的质量不好控制时,也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直接收购或参股牧场来实现对奶源的有效控制。
(4)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原料订购、配送信息、自动补货、库存控制等方面提供快速有效反应的一手信息。对产品供给和产品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避免过期产品或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5)建立了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后,加工企业的配送物流可以由专业配送中心完成,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配送中心不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且负责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工作。通过晚上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监控配送中心的质量控制效果,而且可以对客户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反馈,避免突发的质量事件造成大的影响。
(6)顾客作为整个乳制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顾客关注和顾客参与应该加入整个供应链的设计之中。关注顾客的需要,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有利于质量问题的更快识别和解决。作为产品召回高发的产业之一,对顾客的管理和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更显得重要。
3.2 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构建
从质量角度出发,一个科学的乳制品供应链设计应该是为了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而不是为了应对质量问题而设计的。因此,基于预防的目的,结合以上的改善建议,提出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乳制品运营模式创新体系。如图3所示。
4 结论
要发展好我国乳制品行业,首先就要保证乳制品质量,减少乳制品质量问题,这不仅需要从乳制品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入手,更要从乳制品供应链整体入手。本文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行的两种运营模式——资源型供应链和都市型供应链,这两类供应链各有优劣,但在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以预防为目的的、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乳制品运营模式创新体系。这一体系从战略、运营和质量问题解决方面描述了供应商、核心企业、配送中心和消费者的供应链定位和任务,借助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最终帮助整个供应链实现质量目标。本文仅仅为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营框架,后续研究应该着重关注这一框架的具体实现机制、各个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质量绩效的衡量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具体目标制定和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上。
参考文献
[1]王爽.我国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赵云平,刘秀梅,鲍震宇.奶业组织模式变迁及对奶户利益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为例[J].调研世界,2006,(6).
[3]李胜利.奶站模式现状及其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2):39-44.
[4]陈易一.区域乳品企业物流竞争策略——短货架保鲜乳品供应链规划,执行和控制[J].乳品与人类,2004,(4):007.
关键词:
供应链质量管理;乳制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52-02
1 引言
2008年9月,乳制品行业发生了震惊整个社会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但仔细回顾整个事件,会发现整个事件的源头来自于三鹿的上游供应商——分散的奶农,奶农加入成本低廉的三聚氰胺来增加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以达到国家标准,当时的乳制品制造企业的奶源检测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存在。因此,在乳制品供应链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质量问题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问题。
我国乳品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乳品业横跨畜牧业、工业、流通服务业三大产业,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供应链运营非常复杂,产业内企业面临着与供应链伙伴共荣辱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应该以质量保证为出发点,不能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而应该拓展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上。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角度来构建适合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现状分析
2.1 我国现行的乳制品供应链模式
王爽根据对调研问卷及访谈材料的汇总,提出了我国现行的乳品业供应链现有的两种运营模式:资源型乳制品供应链和都市型乳制品供应链。
(1)资源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资源型供应链一般以资源型乳品生产企业为核心,企业原奶资源丰富,但远离消费者,所以产品一般是以UHT奶(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和奶粉为主,以便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市场投放。资源型供应链的运营模式图1所示。
资源型企业的代表是蒙牛和伊利,他们要把远在呼和浩特生产的乳制品推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则对供应链下游渠道的控制能力非常重要。资源型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复杂的全国经销渠道的把握。所以,在实际运作中,一方面利用扩大生产规模构筑进入壁垒,形成庞大的产能给后来的都市型企业制造压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收购或新建的方式逐步渗透城市保鲜乳品市场,对市场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占取市场份额。
(2)都市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都市型供应链一般将靠近城市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都市型乳制品加工企业距离消费者市场近,并且拥有成熟的市场和便捷的直营渠道,这类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代表有上海光明和北京三元。都市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核心市场奶源和直销网络的控制,由此形成强大的进入壁垒,垄断当地市场,但其缺点在于只能依赖城市周边有限的奶源。都市型供应链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2.2 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奶牛养殖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词养为主,一个奶农养殖奶牛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25%。因此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直接收购的范围十分有限,需要一个具备一定鲜奶保存技术的中介来协助企业及时有效地从奶农手上进行原奶收购工作。这就是催生了“奶站”这一连结奶农和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介,奶站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关系与乳制品加工企业相连。目前,绝大部分的生鲜乳都经由奶站交往乳品企业,“乳品企业+奶站+奶农”模式已经成为乳制品供应链原奶采购环节中最主要的组织模式。但是,由于原奶市场总体上是一个买方寡头市场,因此奶站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牺牲原奶质量为代价,进行违规操作,这就是奶站近几年出现无序发展、难以管理的原因。乳制品加工企业应该如何展开供应链质量管理,有效监督管理奶站的违规操作,提高原奶质量水平是整个乳制品供应链急需解决的问题。
(2)分销商质量管理问题。
下游分销商是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环节,也是乳制品质量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对于提高乳制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都市型乳制品供应链来说,对乳制品进行保鲜、储存及运输是成本消耗最大的物流活动,占据了物流总成本的1/3至2/3。而对于资源型乳制品供应链来说,由于远离消费市场,更加需要控制好乳制品的分销环节。所以不管是哪种乳制品供应链,分销环节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乳制品对运输条件有着较高要求,如巴氏灭菌奶就要求专门的冷链运输,因此就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下游分销商要严格监督、控制,不能让分销商为了提高收益,降低运输成本而影响到乳制品质量。这就需要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分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协调相互间的收益损失,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整体收益最大的目标。
(3)加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传统质量管理的阶段,质量在战略高度上的重视没有得到体现,质量目标就是达到国家强制标准,而不是以顾客的利益和满意为前提。另外,质量仅仅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全员意识。另外,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乳制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全面考虑到图1所示的所有方面。而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公司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担当起供应链质量领导者的角色,对上下游很少或根本没有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指导,从而造成了乳制品行业质量问题频发。
(4)供应链整体设计与运营问题。
乳品供应链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其参与主体包括奶农户及各类乳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储运企业以及销售企业等等,参与主体的复杂性造成了供应链整体设计与运营的复杂性。资源型的供应链运营模式在对渠道和流通环节的控制能力方面存在弱势;而都市型的供应链运营模式在对原料奶生产与采购方面缺乏控制和经营能力。首先,乳制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没有在战略上形成质量第一的意识。各个企业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往往出了质量问题就互相推诿,没有真正建立质量第一的战略目标。其次,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系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信息得不到有效沟通,问题不能得到很快的追溯和解决。最后,顾客被排除在了供应链关注的体系之外。顾客的利益和需求对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对顾客的忽视会最终造成质量体系的崩溃。 3 构建以供应链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
3.1 现行模式改善建议
乳制品供应链结合了农牧业、食品加工业和分销物流服务业等多个产业和行业的跨度,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水平,是否有能力在市场需求与产品供应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并保持稳定成长,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成败。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上产品质量的控制力。供应链质量管理为乳制品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立有效的供应链运营模式的独特视角。针对第二节中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行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供应链的设计以质量为核心,由加工企业承担供应链质量领导者的角色,将质量目标的达成纳入所有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战略目标中,形成质量目标的一致性,所有供应链参与者为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2)资源型供应链和都市型供应链整合趋势正在逐步凸显。两类供应链参与企业都希望打破供应链的限制和边界,建立全国协同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将两种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都市型供应链学习资源型供应链对奶源的控制方式,资源型供应链学习都市型供应链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更有利于建立灵活、敏捷、协同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3)加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与原料奶供给源建立紧密合作的、专业化供给的、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管理,通过有效控制上游供应商来保障奶源的质量。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实现,对供应商的选择、发展和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实现加工企业与供应商共同成长。当优质奶源供给紧张或者对奶源的质量不好控制时,也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直接收购或参股牧场来实现对奶源的有效控制。
(4)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原料订购、配送信息、自动补货、库存控制等方面提供快速有效反应的一手信息。对产品供给和产品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避免过期产品或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5)建立了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后,加工企业的配送物流可以由专业配送中心完成,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配送中心不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且负责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工作。通过晚上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监控配送中心的质量控制效果,而且可以对客户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反馈,避免突发的质量事件造成大的影响。
(6)顾客作为整个乳制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顾客关注和顾客参与应该加入整个供应链的设计之中。关注顾客的需要,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有利于质量问题的更快识别和解决。作为产品召回高发的产业之一,对顾客的管理和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更显得重要。
3.2 乳制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构建
从质量角度出发,一个科学的乳制品供应链设计应该是为了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而不是为了应对质量问题而设计的。因此,基于预防的目的,结合以上的改善建议,提出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乳制品运营模式创新体系。如图3所示。
4 结论
要发展好我国乳制品行业,首先就要保证乳制品质量,减少乳制品质量问题,这不仅需要从乳制品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入手,更要从乳制品供应链整体入手。本文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行的两种运营模式——资源型供应链和都市型供应链,这两类供应链各有优劣,但在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以预防为目的的、基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乳制品运营模式创新体系。这一体系从战略、运营和质量问题解决方面描述了供应商、核心企业、配送中心和消费者的供应链定位和任务,借助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最终帮助整个供应链实现质量目标。本文仅仅为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营框架,后续研究应该着重关注这一框架的具体实现机制、各个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质量绩效的衡量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具体目标制定和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上。
参考文献
[1]王爽.我国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赵云平,刘秀梅,鲍震宇.奶业组织模式变迁及对奶户利益的影响——以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为例[J].调研世界,2006,(6).
[3]李胜利.奶站模式现状及其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2):39-44.
[4]陈易一.区域乳品企业物流竞争策略——短货架保鲜乳品供应链规划,执行和控制[J].乳品与人类,2004,(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