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博物馆行业迎来了全新挑战,如何在政策基础上,提高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更多民众需求,成为博物馆管理者以及博物馆业内人士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博物馆进行评估就是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加强整个行业的管理,促进我国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让博物馆在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为公众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博物馆评估工作已经形成了初步,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瓶颈。本文将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规范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评估标准,完善整体评估体系,提升效率,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需求。
关链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重塑政府”的运动中,普遍采用了以绩效为本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在这场运动中受到评估的不仅仅是政府本身,公共文化部门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也成为了政府需要被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博物馆作为一个终身教育的场所,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与非营利性特点,因此也成为了需要被进行绩效评估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绩效管理与评估的理念被引入文化的公共管理领域,是对文化服务机构效率和效益的管理;作为一个新公共管理中的工具,绩效评估与管理将有效地落实公共文化机构的目标责任并改进其管理方式使之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目前,通过长期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国外的绩效管理评估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操作、规范化的实施和科学化的管理。
一、博物馆绩效评估发展回顾
博物馆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明确了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地位,博物馆服务思想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随着对博物馆服务功能和内涵理解的日益加深,服务范围的定义逐渐扩大,1974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写入博物馆定义中,正式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思想形成一种普遍的国际共识。博物馆由于其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因此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必然也同时面临绩效评估。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来自企业组织的绩效管理理念开始进入博物馆管理领域,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拟订了一系列评估项目,以及可以量化的绩效评估目标[1]。之后很多欧美国家博物馆纷纷引进评估系统并设立绩效评估指标。而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长期以来一直有着显著的官办背景,多数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随着近年来对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兴起,以及我国博物馆界在与国际博物馆界的不断交流学习过程中,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研究人员将我国博物馆未来绩效评估作为研究方向。2008年颁布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和2015年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施行的《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针对博物馆的绩效评估的探索与实践。虽然我国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与最早引入绩效评估的美国博物馆相比,差距依然是比较明显。因此,研究美国博物馆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引进美国博物馆在绩效评估中的最佳做法,对未来中国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发展,甚至是未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方式方法都有着借鉴作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绩效评估源于70 年代末期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引进准市场机制、向企业学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水平;设置相关绩效评估指标;授予弹性并降低中央政府控制的程度[2]。90年代开始,采用绩效制度所进行得政府行政改革在各个国家开始推行,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各国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例如美国政府绩效成果法(GPRA1993)、英国国家指标(National indicators)、澳洲财务管理法(FMA1994),而新西兰、瑞典、加拿大、日本也均有类似改革。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在理念上与私有部门有着重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公共部门是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实现公共的利益为首位,而公共部门服务的效率则只有在实现了这一首位目标后才会有意义。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评估,除了要在项目的审批与执行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以外,还应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度以及公众对此的满意程度,这样才有助于预测未来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具体需求的发展趋势,之后才能够对此进行改进。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发展变化已经经历了从“成本”到“效率”、从“效益”再到“公平”和“质量”的不断改变进化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估“4E 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为绩效的具体指标选择提供了制度规范性的基本框架,现在已经成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对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两次研究重心的调整。在第一个阶段中“以效率为中心”和第二阶段“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指标设计不再以定量的数量指标为单一评估依据,还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目的与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公民对于所受到服务的参与意愿、满意程度等其他因素,最终“确保政府的目标在于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现行的指标设计中关于“质量优先”、“公众满意度”、“以服务功能为导向”等理念都已在政府的绩效管理和指标体系设计中突显了出来。
国外各公共服务机构在经过多年的绩效评估实践,都形成了系统的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在博物馆的绩效评估中,英国政府除了英国审计委员会关于博物馆的NI10国家指标(即当地16岁以上成人在过去的 12个月中至少参观过一次博物馆或美术馆的人所占比例)外,英国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委员会在2008年正式开始进行数据搜集的地方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的绩效评估指标《构建地方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绩效指标》的文件中,将博物馆的经营绩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义工、弱势族群的参与、网络使用、教育与学习,使用成本、观众满意程度与行政区管辖中符合博物馆认定标准的程度的数量。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有了初步的成果,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估的主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面对的问题与难点以及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所提出的建议等等。我国政府现阶段的转型的目标是成为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人为本,针对公众的具体公共文化需求、服务需求进行资源供给与管理的政府。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也必须是以公众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和依据。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明显带有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在对这方面产品与服务进行的评估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该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社会效益,并对其进行评估。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研究论文中是在2007年,在此之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主要以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为主。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仍在研究与实践中,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交织领域: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数据研究可以发现,“政府绩效”、“公共部门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频次较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理念大多来源于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研究中不断强调绩效管理和绩效理念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政府服务模式的绩效评估体系。孙洋探讨了英国以质量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其理论基础就是科学管理及质量导向,强调了政府绩效的重要性[3]。刘芳分析了英美等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总结了我国政府绩效发展的五个阶段,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公共文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东部省市的政府绩效加以评价[4]。
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绩效评估研究的丰富相比,以“博物馆”加上“绩效评估”为关键字在数据库平台上的专业论文屈指可数,无法满足这一领域在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中的研究需求。仅《我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回顾与思考》、《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与博物馆评估》、《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等几篇,且主要内容多是针对我国博物馆现有的评估体系研究与回顾,而不是有针对性的与绩效评估理论相结合的具体研究阐述。
四、总结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历史传统、客观环境等方面与国外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存在着诸多差异,特别是在博物馆领域,对于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评估在我国尚未被完全重视。而以美国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外博物馆界已经在公共文化运行和管理模式、文化资助方式以及监管和评估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我国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我国政府之后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评估体系应在不断改进中明确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最为重要的服务功能,这样未来的博物馆评估才能建成完整完善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 关于建立科学的博物馆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中国博物馆,2013,02:23-28.
[2] 林咏能. 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J]. 中国博物馆,2013,02:61-70.
[3] 孙洋. 英国以质量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4] 刘芳.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2007
关链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重塑政府”的运动中,普遍采用了以绩效为本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在这场运动中受到评估的不仅仅是政府本身,公共文化部门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也成为了政府需要被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博物馆作为一个终身教育的场所,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与非营利性特点,因此也成为了需要被进行绩效评估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绩效管理与评估的理念被引入文化的公共管理领域,是对文化服务机构效率和效益的管理;作为一个新公共管理中的工具,绩效评估与管理将有效地落实公共文化机构的目标责任并改进其管理方式使之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目前,通过长期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国外的绩效管理评估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操作、规范化的实施和科学化的管理。
一、博物馆绩效评估发展回顾
博物馆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明确了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地位,博物馆服务思想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随着对博物馆服务功能和内涵理解的日益加深,服务范围的定义逐渐扩大,1974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写入博物馆定义中,正式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思想形成一种普遍的国际共识。博物馆由于其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因此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必然也同时面临绩效评估。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来自企业组织的绩效管理理念开始进入博物馆管理领域,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拟订了一系列评估项目,以及可以量化的绩效评估目标[1]。之后很多欧美国家博物馆纷纷引进评估系统并设立绩效评估指标。而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长期以来一直有着显著的官办背景,多数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随着近年来对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兴起,以及我国博物馆界在与国际博物馆界的不断交流学习过程中,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研究人员将我国博物馆未来绩效评估作为研究方向。2008年颁布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和2015年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施行的《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针对博物馆的绩效评估的探索与实践。虽然我国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与最早引入绩效评估的美国博物馆相比,差距依然是比较明显。因此,研究美国博物馆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引进美国博物馆在绩效评估中的最佳做法,对未来中国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发展,甚至是未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方式方法都有着借鉴作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绩效评估源于70 年代末期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引进准市场机制、向企业学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水平;设置相关绩效评估指标;授予弹性并降低中央政府控制的程度[2]。90年代开始,采用绩效制度所进行得政府行政改革在各个国家开始推行,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各国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例如美国政府绩效成果法(GPRA1993)、英国国家指标(National indicators)、澳洲财务管理法(FMA1994),而新西兰、瑞典、加拿大、日本也均有类似改革。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在理念上与私有部门有着重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公共部门是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实现公共的利益为首位,而公共部门服务的效率则只有在实现了这一首位目标后才会有意义。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评估,除了要在项目的审批与执行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以外,还应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度以及公众对此的满意程度,这样才有助于预测未来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具体需求的发展趋势,之后才能够对此进行改进。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发展变化已经经历了从“成本”到“效率”、从“效益”再到“公平”和“质量”的不断改变进化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估“4E 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为绩效的具体指标选择提供了制度规范性的基本框架,现在已经成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对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两次研究重心的调整。在第一个阶段中“以效率为中心”和第二阶段“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指标设计不再以定量的数量指标为单一评估依据,还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目的与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公民对于所受到服务的参与意愿、满意程度等其他因素,最终“确保政府的目标在于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现行的指标设计中关于“质量优先”、“公众满意度”、“以服务功能为导向”等理念都已在政府的绩效管理和指标体系设计中突显了出来。
国外各公共服务机构在经过多年的绩效评估实践,都形成了系统的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在博物馆的绩效评估中,英国政府除了英国审计委员会关于博物馆的NI10国家指标(即当地16岁以上成人在过去的 12个月中至少参观过一次博物馆或美术馆的人所占比例)外,英国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委员会在2008年正式开始进行数据搜集的地方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的绩效评估指标《构建地方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绩效指标》的文件中,将博物馆的经营绩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义工、弱势族群的参与、网络使用、教育与学习,使用成本、观众满意程度与行政区管辖中符合博物馆认定标准的程度的数量。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有了初步的成果,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估的主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面对的问题与难点以及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所提出的建议等等。我国政府现阶段的转型的目标是成为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人为本,针对公众的具体公共文化需求、服务需求进行资源供给与管理的政府。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也必须是以公众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和依据。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明显带有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在对这方面产品与服务进行的评估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该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社会效益,并对其进行评估。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研究论文中是在2007年,在此之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主要以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为主。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仍在研究与实践中,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交织领域: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数据研究可以发现,“政府绩效”、“公共部门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频次较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理念大多来源于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研究中不断强调绩效管理和绩效理念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政府服务模式的绩效评估体系。孙洋探讨了英国以质量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其理论基础就是科学管理及质量导向,强调了政府绩效的重要性[3]。刘芳分析了英美等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总结了我国政府绩效发展的五个阶段,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公共文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东部省市的政府绩效加以评价[4]。
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绩效评估研究的丰富相比,以“博物馆”加上“绩效评估”为关键字在数据库平台上的专业论文屈指可数,无法满足这一领域在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中的研究需求。仅《我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回顾与思考》、《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与博物馆评估》、《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等几篇,且主要内容多是针对我国博物馆现有的评估体系研究与回顾,而不是有针对性的与绩效评估理论相结合的具体研究阐述。
四、总结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历史传统、客观环境等方面与国外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存在着诸多差异,特别是在博物馆领域,对于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评估在我国尚未被完全重视。而以美国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外博物馆界已经在公共文化运行和管理模式、文化资助方式以及监管和评估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我国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我国政府之后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机制、评估体系应在不断改进中明确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最为重要的服务功能,这样未来的博物馆评估才能建成完整完善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 关于建立科学的博物馆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中国博物馆,2013,02:23-28.
[2] 林咏能. 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J]. 中国博物馆,2013,02:61-70.
[3] 孙洋. 英国以质量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4] 刘芳.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