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
在分组时,没有照顾学生的性格差异,通常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小组长。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只善于思考,没有起到组织全组同学交流讨论的作用,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课堂上,合作中鲜有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多是在统一问题的答案,对问题研究中的思想交流、碰撞更是无从谈起。
1.2 课堂节奏快,时常中断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教师仍旧严格依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合作并没有达到设计的结果,学生仍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就被打断,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小组评价简单,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其目地之一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差生学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现实课堂中,教师提问时往往只从一组中选取思考成熟、敢于举手的学生回答,以该生的回答作为对小组判断的依据,没有顾及其他学生组员是否有同样的想法,更不能全面综合其他组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一个人代表一个组,其他学生只是附和而没有真正积极地参加进来,缺少组间的竞争。久而久之,不少学生的参与交流只是附和,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合作的目的。
1.4 合作学习泛滥化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有的问题为了合作而设置,简单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课题是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就能自己弄明白,自己就能独立完成该课题的学习。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人积极参与教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泛滥化”的现象。
2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合理分组,科学搭配
采取四人一组分组方法,在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发言。小组男女比例大体适当,并随成绩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使各小组组内互帮互助,组间公平竞争;还要充分考虑各组成员间学生成绩差异、家庭环境差异、性格差异,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小组长的管理和协调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2.2 细化分工,尝试体验
让成绩较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组长,负责分配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发言顺序等小组活动安排,平时要加强对各组长的指导,从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另外,各组不能总是一个人发言和展示,要轮置中心发言人,负责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收获,以便及时向教师和全班做出总结性汇报。这样的操作更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由快乐而积极主动,形成一良性学习循环。
2.3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过多、过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二者都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使学生感到独立学习有一定难度,使学生能自觉地寻取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义,学生才会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
2.4 教案应为动态的教案
教师上课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完美,课本内容面面俱到,教学“一环紧扣一环”,紧锣密鼓地快节奏上课。这样往往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完全,来不及交流讨论,教师就已提问,迫使学生只是交换补充答案,根本没时间去探讨思维过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案的内容要设计得少而精,给学生以足够的交流时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强化训练、巩固。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5 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和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为了使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各组成绩相当的学生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结果。
3 小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小学部)
1.1 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
在分组时,没有照顾学生的性格差异,通常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小组长。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只善于思考,没有起到组织全组同学交流讨论的作用,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课堂上,合作中鲜有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多是在统一问题的答案,对问题研究中的思想交流、碰撞更是无从谈起。
1.2 课堂节奏快,时常中断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教师仍旧严格依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合作并没有达到设计的结果,学生仍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就被打断,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小组评价简单,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其目地之一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差生学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现实课堂中,教师提问时往往只从一组中选取思考成熟、敢于举手的学生回答,以该生的回答作为对小组判断的依据,没有顾及其他学生组员是否有同样的想法,更不能全面综合其他组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一个人代表一个组,其他学生只是附和而没有真正积极地参加进来,缺少组间的竞争。久而久之,不少学生的参与交流只是附和,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合作的目的。
1.4 合作学习泛滥化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有的问题为了合作而设置,简单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课题是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就能自己弄明白,自己就能独立完成该课题的学习。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人积极参与教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泛滥化”的现象。
2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合理分组,科学搭配
采取四人一组分组方法,在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发言。小组男女比例大体适当,并随成绩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使各小组组内互帮互助,组间公平竞争;还要充分考虑各组成员间学生成绩差异、家庭环境差异、性格差异,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小组长的管理和协调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2.2 细化分工,尝试体验
让成绩较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组长,负责分配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发言顺序等小组活动安排,平时要加强对各组长的指导,从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另外,各组不能总是一个人发言和展示,要轮置中心发言人,负责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收获,以便及时向教师和全班做出总结性汇报。这样的操作更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由快乐而积极主动,形成一良性学习循环。
2.3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过多、过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二者都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使学生感到独立学习有一定难度,使学生能自觉地寻取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义,学生才会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
2.4 教案应为动态的教案
教师上课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完美,课本内容面面俱到,教学“一环紧扣一环”,紧锣密鼓地快节奏上课。这样往往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完全,来不及交流讨论,教师就已提问,迫使学生只是交换补充答案,根本没时间去探讨思维过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案的内容要设计得少而精,给学生以足够的交流时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强化训练、巩固。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5 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和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为了使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各组成绩相当的学生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结果。
3 小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