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可以触发情感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冲突情境,使学生惑中生趣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是让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学习“平方根”这一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你能将四个边长都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学生对此问题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若正方形的个数减少一个,你还能够做到吗?若能,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因为若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3,而在学生只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背景之下,认为这样的x无法求出来,从而问题就无法解决,此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这样的x究竟是怎样的数的强烈情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情趣.
二、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奇中激趣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惊讶,认为老师非常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2(5a 19)-3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发出阵阵的感叹声,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三、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做中悟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同时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深切的感受: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实验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的情感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展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
如在教学“生活中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时,采用几何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怎样的图形?”时,凭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很难回答完整的,即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所有符合条件的示意图,学生也无法去体会和想象,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萝卜、苹果等原料进行切割)学生就很容易得到结论.
四、创设应用情境,使学生需中引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现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教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如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条平均水深为1.5米的河流,一个身高为1.7米且不会游泳的人下河有危险吗?”“为了筹备元旦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班同学的需求?”,通过这些情境很快引领学生认识了“平均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五、创设史料情境,使学生赏中唤趣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以演讲、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深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如用“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引入“勾股定理”的学习.用“希帕索斯之死”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无理数世界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加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出更好的教学情境,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创设冲突情境,使学生惑中生趣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是让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学习“平方根”这一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你能将四个边长都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学生对此问题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若正方形的个数减少一个,你还能够做到吗?若能,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因为若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3,而在学生只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背景之下,认为这样的x无法求出来,从而问题就无法解决,此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这样的x究竟是怎样的数的强烈情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情趣.
二、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奇中激趣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惊讶,认为老师非常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2(5a 19)-3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发出阵阵的感叹声,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三、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做中悟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同时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深切的感受: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实验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的情感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展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
如在教学“生活中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时,采用几何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怎样的图形?”时,凭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很难回答完整的,即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所有符合条件的示意图,学生也无法去体会和想象,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萝卜、苹果等原料进行切割)学生就很容易得到结论.
四、创设应用情境,使学生需中引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现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教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如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条平均水深为1.5米的河流,一个身高为1.7米且不会游泳的人下河有危险吗?”“为了筹备元旦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班同学的需求?”,通过这些情境很快引领学生认识了“平均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五、创设史料情境,使学生赏中唤趣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以演讲、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深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如用“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引入“勾股定理”的学习.用“希帕索斯之死”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无理数世界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加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出更好的教学情境,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