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让孩子们去学点艺术已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热点,每逢周六周日,各种各样的艺术班挤满了正在学习的学生和期待的家长。美术这个古老而新颖的话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新认识。谈到美育,很多家长和老师理解为对艺术技巧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在他们眼里,画几幅画,就获得美育,其实不然,我认为学生的美术教育首先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祖国的未来,美术教育切莫急功近利,我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看到众多的学生美术作品,这些来自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美术作品,色彩滨纷,手段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看着一大堆美术作品,满意和喜悦以及遗憾,一齐涌上心头,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稚拙不是草率
我们要求学生作品能显示出稚拙的童趣来,却不是任意杂乱无章的涂抹,使人产生了草之感,画的最低要求是美,乱了就美不起来,有的题材很好,构图也不错,就是因为学生们的缺乏耐心,老师也误认为粗笔大写意能出效果,故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正确要求。我们说,大笔涂抹比认真描绘更难,每一笔要求有韵味,有质感,是高度的概括,不是十几岁的学生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假如要求学生把主要部分深入地刻画,背景是涂抹几大笔,富有笔触感也是可以的,但往往不好把握。一幅好画不妨多画几遍,我想会更好些。
2.还是表现出学生年龄的特点好
每幅参赛作品的表格上,必须要填上学生的年龄,这是供评奖时评委参考的重要依据。我们的个别老师出于好心不适当地将学生的画拔高了。譬如十几岁的学生是不理解人体内有骨头存在的,不懂人的运动要受骨骼的制约,画人的双臂时随意叫它弯曲,画人面孔时,常把眼睛画到二分之一以上的额头上。这是学生主观意向观察客观事物心理特点,如按成人的认识改正了学生的画,童趣也随之消失,我想还是尊重学生自己好,总之按学生年龄衡量作品水平,参赛的作品应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可以超前发展但要受年龄的制约,如作品和老师画的水平一样,就要考虑它是否真正是学生的作品。
3.能不能引导学生再深入地观察
画面不同于说话,它需要更具体的表现对象。如一幅表现了三个儿童的画,画中的人物看不出是男是女,个个一个模样,使人感到有些概念化,假如咱当老师的话,能引导学生们认真地对对象作深入的观察,一定会找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比如说都是女的,她们头发,有长辩和短发,有戴花的,有绑头绳的,穿的衣裳也有许多不同,鞋子也不一样。有的脖子下带个钥匙,有的带项链,有的却什么也不带。学生们看得仔细,才能画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既是同一题材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表现方法。
4.国画作品还是反映学生身边的生活好
由于长时期存在的旧的教学模式,一谈起国画,好象必须临摹,那种写意的,半工半写的,泼墨的大写意图画形式和书法可以让学生们写学,但我们主张用图画形式反映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切不可用故有的表现程式教幼小的学生画牡丹、竹子、山水,更不可用临摹的老虎、熊猫、古装仕女等作为出国参赛作品,国际评委会把这样的画视为少年复制的成人的作品。
5.作品的雷同,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和创新意识
学生画要表现学生的形象思维,经过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为什么在我们的作品中有那么多互相撞车的喂驴、打枣、骑自行车、荡秋千的画,而且大致相同,正是由于这些画都停留在描绘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所以不管是哪个学校来稿大致相同。假如学生画“学骑自行车”的画,老师就该揭示:“谁帮助你呀?你摔倒后是哭还是笑啊?你又如何学会的?”经这一问,就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画面。任何一件事,都有发生,正在发生和发生以后的许多过程,不深入去想,就会就事画事,画的画难免是些表面现象。
6.注意作品的语言
有个别作品,看半天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就叫语言不明确。绘画是通过造型来表达自己对事物感受的,该画的语言是用形象组成的,作者要用形象变成人们自己被感动的事件,如有位同学画我的老师,粉笔盒、备课本、眼镜、墨水瓶这许多道具集中地说明了老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人们一看就懂,还有些作品只注重于色彩的作用,看上去好象绘画技术还好,但只作色彩游戏,不用表达内容,我们认为不妥,等他们长大了,抽象派、印象派、现代派都可以学,现在他们年级尚小,还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表现自己的心境为好。
7.书法作品重在美和功夫
有少数书法作品,中间大字写得很有功夫,确是“输不虚功,下笔有由”但在落下款时慌了,信笔挥洒,随笔为体,破坏了整体美,有的要学生练大草,甚至狂草,结果由于正楷的底子薄,用笔飘浮,败笔丛生,不讲圆转之道,书法不同绘画,写字须认真临贴,切不可像孙过庭说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错拟效之方,手速挥远之理——不变谬哉。”
8.关于民族性的民间性的要求
民间艺术和国画是中国的瑰宝,但这国宝却不是老古董。有少数作品仿效民间剪纸和木板门画的形式无可非议,切不可忘掉它的作者是未成年的学生,要有民族色彩,还要不是临摹的画。在用笔用色上由于年龄的局限,不该是朱仙镇和杨柳青的年画的翻版,继承传统还应该发挥创造,并且是学生的创造。
9.画种偏少
大部分来稿多是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形式。表现生活的国画、版画(包括纸板、石膏板、木板、吹塑纸板、玻璃板……)线描,速写和有趣的儿童漫画较少,这对学生学习画画和拿出去参赛都是不利的,老师们不防逐类旁通,多学些绘画技法,凡事有道,皆可攀登,更不可达其顶巅。
10.习作不是作品
少儿画大赛的征稿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变成可视的绘画形象来感染他人的美术作品,一张几何形体混合物,一幅水粉静物写生,一幅石膏素描,这只是练习绘画的作业,因为不能反映作者的思维和形象再造,或者说再造的成份较低,就算不上“作品”这样就不如领学生到生活中去画些有趣的生活速写好。最好用速写加工成有情节的画,因为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美术教育在初中以下阶段是不主张学生作纯技术技巧学习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观察,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求情感的表达。
美术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一批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包括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的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它使学生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的独特形式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许多科学大师借助联想,想象和美感,借助头脑中的意象获得了成功,牛顿看着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常常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工作室里挂满了油画、国画、漫画作品,他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是相通的,画国画的时候会使我想起对物质结构的思考。”
我的同行们,普及美育正逢时,让我们调正出最佳观念,找出最佳途径,带学生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发现美,学会创造美从而促进身心和智力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持之以恒的培养美,创造美,滴水穿石,悠着点。
1.稚拙不是草率
我们要求学生作品能显示出稚拙的童趣来,却不是任意杂乱无章的涂抹,使人产生了草之感,画的最低要求是美,乱了就美不起来,有的题材很好,构图也不错,就是因为学生们的缺乏耐心,老师也误认为粗笔大写意能出效果,故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正确要求。我们说,大笔涂抹比认真描绘更难,每一笔要求有韵味,有质感,是高度的概括,不是十几岁的学生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假如要求学生把主要部分深入地刻画,背景是涂抹几大笔,富有笔触感也是可以的,但往往不好把握。一幅好画不妨多画几遍,我想会更好些。
2.还是表现出学生年龄的特点好
每幅参赛作品的表格上,必须要填上学生的年龄,这是供评奖时评委参考的重要依据。我们的个别老师出于好心不适当地将学生的画拔高了。譬如十几岁的学生是不理解人体内有骨头存在的,不懂人的运动要受骨骼的制约,画人的双臂时随意叫它弯曲,画人面孔时,常把眼睛画到二分之一以上的额头上。这是学生主观意向观察客观事物心理特点,如按成人的认识改正了学生的画,童趣也随之消失,我想还是尊重学生自己好,总之按学生年龄衡量作品水平,参赛的作品应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可以超前发展但要受年龄的制约,如作品和老师画的水平一样,就要考虑它是否真正是学生的作品。
3.能不能引导学生再深入地观察
画面不同于说话,它需要更具体的表现对象。如一幅表现了三个儿童的画,画中的人物看不出是男是女,个个一个模样,使人感到有些概念化,假如咱当老师的话,能引导学生们认真地对对象作深入的观察,一定会找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比如说都是女的,她们头发,有长辩和短发,有戴花的,有绑头绳的,穿的衣裳也有许多不同,鞋子也不一样。有的脖子下带个钥匙,有的带项链,有的却什么也不带。学生们看得仔细,才能画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既是同一题材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表现方法。
4.国画作品还是反映学生身边的生活好
由于长时期存在的旧的教学模式,一谈起国画,好象必须临摹,那种写意的,半工半写的,泼墨的大写意图画形式和书法可以让学生们写学,但我们主张用图画形式反映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切不可用故有的表现程式教幼小的学生画牡丹、竹子、山水,更不可用临摹的老虎、熊猫、古装仕女等作为出国参赛作品,国际评委会把这样的画视为少年复制的成人的作品。
5.作品的雷同,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和创新意识
学生画要表现学生的形象思维,经过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为什么在我们的作品中有那么多互相撞车的喂驴、打枣、骑自行车、荡秋千的画,而且大致相同,正是由于这些画都停留在描绘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所以不管是哪个学校来稿大致相同。假如学生画“学骑自行车”的画,老师就该揭示:“谁帮助你呀?你摔倒后是哭还是笑啊?你又如何学会的?”经这一问,就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画面。任何一件事,都有发生,正在发生和发生以后的许多过程,不深入去想,就会就事画事,画的画难免是些表面现象。
6.注意作品的语言
有个别作品,看半天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就叫语言不明确。绘画是通过造型来表达自己对事物感受的,该画的语言是用形象组成的,作者要用形象变成人们自己被感动的事件,如有位同学画我的老师,粉笔盒、备课本、眼镜、墨水瓶这许多道具集中地说明了老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人们一看就懂,还有些作品只注重于色彩的作用,看上去好象绘画技术还好,但只作色彩游戏,不用表达内容,我们认为不妥,等他们长大了,抽象派、印象派、现代派都可以学,现在他们年级尚小,还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表现自己的心境为好。
7.书法作品重在美和功夫
有少数书法作品,中间大字写得很有功夫,确是“输不虚功,下笔有由”但在落下款时慌了,信笔挥洒,随笔为体,破坏了整体美,有的要学生练大草,甚至狂草,结果由于正楷的底子薄,用笔飘浮,败笔丛生,不讲圆转之道,书法不同绘画,写字须认真临贴,切不可像孙过庭说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错拟效之方,手速挥远之理——不变谬哉。”
8.关于民族性的民间性的要求
民间艺术和国画是中国的瑰宝,但这国宝却不是老古董。有少数作品仿效民间剪纸和木板门画的形式无可非议,切不可忘掉它的作者是未成年的学生,要有民族色彩,还要不是临摹的画。在用笔用色上由于年龄的局限,不该是朱仙镇和杨柳青的年画的翻版,继承传统还应该发挥创造,并且是学生的创造。
9.画种偏少
大部分来稿多是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形式。表现生活的国画、版画(包括纸板、石膏板、木板、吹塑纸板、玻璃板……)线描,速写和有趣的儿童漫画较少,这对学生学习画画和拿出去参赛都是不利的,老师们不防逐类旁通,多学些绘画技法,凡事有道,皆可攀登,更不可达其顶巅。
10.习作不是作品
少儿画大赛的征稿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变成可视的绘画形象来感染他人的美术作品,一张几何形体混合物,一幅水粉静物写生,一幅石膏素描,这只是练习绘画的作业,因为不能反映作者的思维和形象再造,或者说再造的成份较低,就算不上“作品”这样就不如领学生到生活中去画些有趣的生活速写好。最好用速写加工成有情节的画,因为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美术教育在初中以下阶段是不主张学生作纯技术技巧学习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观察,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求情感的表达。
美术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一批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包括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的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它使学生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的独特形式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许多科学大师借助联想,想象和美感,借助头脑中的意象获得了成功,牛顿看着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常常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工作室里挂满了油画、国画、漫画作品,他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是相通的,画国画的时候会使我想起对物质结构的思考。”
我的同行们,普及美育正逢时,让我们调正出最佳观念,找出最佳途径,带学生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发现美,学会创造美从而促进身心和智力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持之以恒的培养美,创造美,滴水穿石,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