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呼吸”体会呼吸的过程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午夜的呼吸》这部作品的剖析,分别以“理解”与“解释”两个层面来感受午夜呼吸的过程。体会“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很多的东西,就只是一个过程”的含义。
  关键词:多样化的音色处理 数字9 黄金分割 “呼吸”美
  郭路,青年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杨晓忠先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上演并获得众多赞誉。《午夜的呼吸》(The Breath of Midnight)是郭路先生2007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荣获2007年中国成都第四届“三川奖”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现为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第三名。《午夜的呼吸》是郭路 “午夜”作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其第二部室内乐作品《午夜的悲歌》(为长笛、低音单簧管、钢琴、弦乐而作)获得第十四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室内乐作品三等奖,并于2008年12月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其第三部作品《午夜的海》目前仍在创作之中。
  《午夜的呼吸》这部作品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是一部集中体现其音乐思维与其特有结构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午夜,就作曲家的主导思想而言,意想表达在午夜宁谧的环境下作曲家本人对一些事物的冥想。通看全曲不难发现,就整个作品谱面而言,都是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就像作曲家的思绪一样,由多个细微的点连绵成了一条线,点线之间互相交错、重合、碰撞、发展、延伸。随着思绪的拓展,整个作品也在进行着。正如他本人所说:“或许,这是午夜的声音;或许这是我在午夜里的声音;在午夜里,这是我内心的声音……”在这部作品中,郭路先生从对夜晚特有的情感出发,通过严谨理性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设计安排,将感性与理性交融。在感受这部作品严谨有序的同时又不乏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通过对《午夜的呼吸》的层层剖析,试图去接近郭路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和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创作以启迪的意义。
  一、对《午夜的呼吸》的“理解”
  (一)《午夜的呼吸》音高组织
  1.《午夜的呼吸》音高材料
  谱例1
  全曲的音高材料就是小提琴的四根空弦音E,A,D,G.这四个音贯穿全曲。
  2.Breath Midnight《午夜的呼吸》特殊定弦
  谱例2
  The violinI: String #C, String G, String E, String F
  The violinII: String #D, String #G, String C, String #F
  表格中第一栏是C音开始到B音的十二音。第二栏是26个英文字母。第三栏是作品名。作曲家从12音中找到Breath Midnight其字母相对应的音高巧妙运用这些元素给这部作品的两把小提琴特殊的定弦。
  谱例中的特殊定弦分别是小提琴的E,A,D,G,所以实际音高就比定弦音高要高些。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说明:
  谱例3
  在第一小节中,第一小提琴的演奏音高是在String #C上演奏G音,String #C是小提琴E弦的特殊定弦,所以,在String #C上演奏的G音实际发音就是E音。
  这个特殊定弦在这里笔者觉得似乎有着附会契合的意味,而作曲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按弦演奏与空弦演奏是不一样的,虽然音高一样但它们之间是存在音响差异的。作曲家认为按弦演奏的振幅和空弦演奏的振幅不同,因而所达到的音响效果不同。在此,笔者认为尽管目前受条件制约还缺乏物理实验数据予以印证,但作曲家的这一感觉与论断无疑也是有极大存在可能性的。
  (二)《午夜的呼吸》的音乐型态
  1.音色型态的处理
  (1)多样化的音色转换
  多样化的音色转换运用了音色转换的手段以及配器的手法,营造出音响效果的丰富。音响在运动中的变化连接,促成了音色之间的相互转换、交替、渗透。
  以点为单位的音色
  谱例4
  第一小提琴54-60小节,用拨弦演奏单音,点状音首次出现。
  第75-83小节,第一小提琴在四根弦上的点状音符,由力度和演奏法的不同而产生出丰富的层次感。
  第90-96小节,第二小提琴用不同形式的拨弦演奏单音。 承袭了第一小提琴的点状音型,音色型态以点状形式互相交替。
  以线型为单位的音色型态的转换
  谱例5
  作品以第一小提琴长音持续的线条形式开始,在第10小节的休止之后,第二小提琴以同音线条继续着音乐的发展,15小节处一提琴在第6拍进入,继续以线条的形式延续音乐。音色就在线条之间转换、交替。
  以面为单位的音色型态的组合
  谱例6
  作品在第150小节处开始以密集的形态一步步推涨着音乐,音色之间通过快速密集的点与线的转换形成了一个面,作品在这个面的不断推涨中逐步进入到高点。
  (2)以特殊奏法获得独特音响
  尽管《午夜的呼吸》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的,乐器本身能提供的音色变化有限,但作者在以下方面的尝试与努力使得音色变化最大限度的丰富起来。
  作曲家改变了该乐器的常规奏法,以音色变换,节奏时值,力度等方式展开,从而获得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谱例7
  改变演奏方法是当代许多作曲家在音色创新处理上的一种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作曲家通过从“常规演奏”到“近指板演奏”、“用指甲拨弦”等等方式的出现,使得音色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更好的将音乐从传统单一的音符中脱离出来,用音色建立一个新的语义环境。
  (3)单个音的腔调处理
  1)单个长音的腔调处理
  谱例8   在此例中,第一提琴由63小节开始,D音一直以长音的形势持续,但是这个长音不是一尘不变的,在长达81拍的律动中,小提琴以手指轻按琴弦,依靠演奏方式、强弱对比、节拍重音的方式丰富了单个长音的进行。在听觉上如同午夜的喃喃细语,温婉细腻的说给自己听。
  2)点状装饰
  谱例9
  同样在63小节开始,第二小提琴在一提琴长音呢喃的背景里以单音的形态点状装饰着。强弱对比,抑扬顿挫,每一根弦上的拨奏音似乎都是午夜里的一个记忆点。在呢喃中跳跃、闪耀。
  (三)《午夜的呼吸》的节奏与结构
  1.数字9
  (1)节拍与数字9的结合
  《易·文言》传记载“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楚辞·九辨》序记载“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管子·五行》中记道“ 天道以九制”,由此可见,9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一种极限,控制,但同时又代表着永恒。
  作曲家在整个作品中充分的使用了9这个数字。不仅是他对这个数字的钟爱,其实也想要表达一种情感和思维。他大胆的将这个数字带进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对作品宏观上的设计还是对作品微观上的把握9这个数字已经渗透到整个作品的各个角落。乔治克拉姆也曾在他的作品《黑天鹅》中用了7与13这两个数字。所以说,数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数字,可以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思维,一个新的创作方式。
  9这个数字一直贯穿与整部作品。比如整首作品的气氛,时间的长短,力度的变化等等。这部作品的氛围是午夜中的呼吸,所以在整个音乐的表现中,无论从宏观的速度、时间到细微的表情方面都力图与午夜的宁谧,呼吸的轻柔贴近。
  整首作品是以9/32这个节拍为基准。速度是, .
  以32分音符为最小单位,每个小节由9个32分音符构成,每个小节的速度大概是52. 乐曲从一开始的第一小提琴声部作者用了虚实小节线的记谱方式,以每9个小节为一个单位。每一小节是一个最基本的一级单位。每处都用虚小节线划分。在第9个一级单位,即第9小节处用实小节线划分,这样由9小节为一部分的就是二级单位。在整首作品中,都是由这样的方式构成。
  下面用图表的方式来简要说明:
  谱例10
  图示中所表示的就是31个二级单位,在每个二级单位中有9个一级单位。也就是9拍一个小节。
  (2)力度与数字9的结合
  数字9在力度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整首作品的力度基调是以PP为轴由此向两边分别延展。图示如下:
  谱例11
  2.黄金分割的使用
  “黄金分割”,也称“黄金分割律”相传是由公元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在五角星中发现的。“黄金分割律”,一般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学比列关系。其简单的计算方法为:总长度乘以0.618,即得出正项黄金分割位;总长度乘以0.382,即得出负项黄金分割位。作为一种类型的应用,黄金分割一直被古希腊乃至于历代伟大的建筑家,艺术家和雕塑家们所推崇。由于音乐作品的比例布局与“数”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一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音乐是灵魂在不知不觉中算的算术”。
  在《午夜的呼吸》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就使用了此技术。不仅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整个乐曲的黄金分割位还算出了与其对应的负位,以及二分之一正位,二分之一负位。如下例中四个(Ⅰ,Ⅱ,Ⅲ,Ⅳ)个不同进入点的方式。不光如此,除了这四个大的分割处,还有若干个小的分割点。
  谱例12
  A是以总长度280小节为基准,分别算出黄金分割的4个基本点所对应的小节处。B是以总长度的一半140小节为基准,用同样的方式算出黄金分割的4个基本点所对应的小节处。C是以总长度的1/4为基准,分别算出与其对应的小节位置。依次类推,最小的一级结构划分至以9小节为基础的节奏形态。最终得到了整首作品的所有声部的进入点。
  谱例13
  在图表中可以看到,有一些点是相互重合的,这就是作曲家独特的设计。点与点之间的重合相扣没有断节从一而终都持续着绵延的方式,看似没有气口的长线条运动,中间却有着不断向前推动的力量。
  结构是思维表达的一种逻辑,缺乏逻辑的艺术是难以存在的,从整个作品的型态来看,很难找出明显的分句。整个作品都是一种绵延的状态,就像呼吸一样,没有明显的气口,但又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这部作品自身呈现的一种结构逻辑。
  二、对“呼吸”美的解释
  通过上述,已在技术层面剖析了《午夜的呼吸》这部作品,现在将谈谈笔者对此“呼吸”美的看法。
  呼吸是万物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是生命的,自然的本能。在初遇此部作品的时候笔者就被它的静美所打动。整曲没有特别强烈的地方,就像呼吸一样,虽然平淡但又不可缺少。
  笔者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呼吸”反映了明末清初虞山派琴家徐上瀛《谿山琴况》的美学思想。《谿山琴况》是将古琴演奏分为了“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等3个层次,即:
  1.演奏指法必须符合乐器的客观性能。“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合矣”。
  2.演奏者不但取音要准确,而且对全曲的音高和节奏都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婉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合矣”。
  3.“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音乐应该首先服从意境的需要,意境对于演奏者演奏音乐具有导向作用,音乐则应根据意境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运动形式,使意境在音乐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音与意合”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层次,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境界。在“呼吸”中,作曲家将小提琴的“音”与呼吸的“意”巧妙结合,在自然中呼吸音乐,在音乐中体会自然。作曲家认为“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很多的东西,就只是一个过程”。这也是一个自然的体现,呼吸本来就是有着音律的生命特征,它不需要很多的东西,更不需要繁花似锦,呼吸本就是一个过程。正如你听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平缓你的呼吸,进入呼吸的过程,体会呼吸的美。
  三、结语
  弗德雷里克.柏辽兹说过:“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法国哲学家孔狄亚克曾说:“音乐摹拟并引起感情:当音乐模拟鸟的歌声,雷,暴风雨,我们的叹息,我们的冤诉,我们的欢呼,当音乐以自己的节奏刺激我们的肉体去接受各种激情的状态和运动时,这时在音乐中就有摹拟而得的快乐……但与这种摹拟无关,音乐还传达给大脑以印象,这些印象通过全身并引起感情……”
  本文从“理解”和“解释”的角度出发,结合理性与感性,通过技术层面的层层剖析,一点一滴的参与到午夜的呼吸之中。作曲家在使用音乐材料上简洁统一,模拟着自然呼吸的感觉。虽然这个作品表面上看起来很单一,没有过多繁杂的东西,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当中却蕴含着力量。其实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态度,这在他的《午夜的悲歌》中也有体现。在“悲歌”中,作曲家仅仅用了一个EDCG的腔调,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推动着音乐的发展,除了这个腔调以外没有任何的衍生。就像他本人所说的一样,“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很多的东西,就只是一个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不仅收获了在构思和控制上的分析能力也从创作中得到了启迪。
  参考文献:
  [1]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季家锦.20世纪西方作曲技法[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1.
  [3]于苏贤.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罗天全.中国古代音乐之源与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5]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伦音乐(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十九世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摘要:邓丽君,一个华语流行乐坛神话般的人物,她凭借超凡脱俗的语言天赋,良好的轻声、气声及独特的颤音演唱,使她的歌声独树一帜,形成了自然、清新、柔美、真挚、幽雅的演唱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歌声覆盖了一个时代,开创流行音乐发展的新篇章,影响深远。  关键词:邓丽君 流行音乐 演唱  中国流行音乐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上海,当时已经具备了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唱片宣传、制作、发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椎名林檎所在乐队作品《落日》的旋律、歌词以及和声与伴奏的分析,为国人更好地了解其音乐风格提供参考。  关键词:旋律 歌词 和声 伴奏  《落日》是以椎名林檎为主唱的“东京事变”乐队2005年的EP《修罗场》中的作品,也是唯一以钢琴独奏和钢琴伴奏的形式单独发行乐谱的作品。多元的曲风和复杂的配器是椎名林檎和“东京事变”作品的一惯风格——被很多小细节修饰着;让人惊艳的同时又伴随挥之不去的
期刊
摘要:声乐是由生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因素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学科,在声乐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声乐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发声器官进行的表演艺术。歌唱者的心理状态调节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表演者的演出效果。本文以运城学院音乐系声乐专业学生为对象,调查了影响他们舞台表现的心理因素,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理因素 对策 舞台表现  一、调查情况  本文针对心理因素对声乐专业学生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大陆人音版第11册与台湾康轩版的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从背景、结构、内容、细节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提取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人音版 台湾 康轩版 六年级 音乐教材 比较  台湾较早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加上日据时期的影响,因此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背景,其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有所不同,而这必定会体现在教材中,本文选取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的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
期刊
2014年4月22日至2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艺术节将在京举行。在主办方紧锣密鼓的筹办之际,我们音乐时空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管风琴演奏家、羽管键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巴洛克音乐节艺术总监沈凡秀教授为大家介绍本届音乐节的概况。  音乐时空:举办巴洛克音乐节的主旨是什么?  沈凡秀教授:创立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国际交流,促进国内巴洛克音乐
期刊
摘要:歌曲演唱属于音乐表演的艺术范畴,即歌曲情感的表达与美的创造是通过对原创(作)的认识进行再创造——二度创作来实现的。笔者论述了艺术歌曲“二度创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表现特征。从艺术歌曲的三大要素——歌词、旋律、伴奏来对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了演绎过程的分析。以此来说明音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二度创作 表演艺术 艺术歌曲 文学意蕴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任何艺术都必
期刊
摘要:《综合艺术》课程是声乐实践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进一步提升声乐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也是声乐课最好的艺术实践。通过实践不但可以加强对演唱技能的熟悉,也要提高了个人与集体在具体环境下“角色”的表演能力。本文从交通类大学生学习声乐目前存在问题,为了适应交通类大学音乐专业培养人才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培养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类大学生 声乐表演能力 培养  各大综合类大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之民乐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局内体验式的田野调查,做好扎实的田野工作,获得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将传统音乐、新音乐在当代高校的二度创作的概况进行梳理,同时还对乐团的经济模式进行记录与思考。  关键词:田野调查 高校学生艺术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民乐团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南航大学生艺术团已经广为人知,并且是南航学生参与人数最多,喜爱程度最
期刊
摘要: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在源于原始“花儿”的基础上,又赋予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于现代流行的动感元素,是一部融汇于原始和时尚元素与一体的音乐剧。本文以音乐剧《花儿与少年》为例,从说唱音乐、通俗音乐、电子音乐与交响乐队以及音乐效果四个方面论述新音乐元素对“花儿”音乐的影响进而总结“花儿”音乐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音乐剧 音乐元素 影响 意义  自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国外的音乐如潮
期刊
摘要: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音符是传达情感的钥匙。钢琴有乐器王子之称,通过优美的音色与旋律的变化,来进行音乐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蓝色多瑙河》与《月光曲》是两首不通风格的钢琴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绪,活跃着心灵的跳动与欢乐,低诉着静谧的思考与感悟。两首乐曲深入我们的内心,触发我们的情思,到达我们灵魂的深处,折射我们内心的波澜与起伏。  关键词:蓝色多瑙河 月光曲 音乐 鉴赏  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