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曲演唱属于音乐表演的艺术范畴,即歌曲情感的表达与美的创造是通过对原创(作)的认识进行再创造——二度创作来实现的。笔者论述了艺术歌曲“二度创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表现特征。从艺术歌曲的三大要素——歌词、旋律、伴奏来对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了演绎过程的分析。以此来说明音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二度创作 表演艺术 艺术歌曲 文学意蕴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任何艺术都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真实地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与音乐创作是相分离的,是作为第一度的创作成果,对第一度创作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融入表演者的独创性,成为二度创作。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之——艺术歌曲的演唱更确切地体现了这一点。
一、二度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内容
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并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进行再创造。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来的不过是一个音符的序列。作为实施音乐表演的人,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自己的一种主观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二度创作的一种客观的存在。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表达。严格按照谱面上所记载的的作者的构思和意图去理解、去思考,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因此尊重作者,忠实原作是表现作品风格的重要原则和最起码的要求。歌唱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比生活更概括、更集中、更强烈、更夸张。表演者应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独立创造,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给作品以生命的灵性。
二、艺术歌曲演唱创作过程分析
(一)歌词的诗情画意
从文学角度来说,一首好的歌词应该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塑造完美音乐形象的依托和基石。如威廉.缪勒的组诗《冬之旅》第十一首是通过一个失恋青年满怀痛苦和悲伤,在严寒的冬日孤独地踏上旅途,历经世上艰难,饱尝人间辛酸经历的描写。
(二) 旋律的形象韵蕴
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音调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并通过声音起伏进行,节奏的持续运动,调式调性的逻辑性发展与对比等因素复杂而内在地有机结合。艺术歌曲的曲调多种多样,诗词的语言音调,诗词意境的描述等,但无论是哪种形式,词曲都结合得默契自然、浑然一体。诗词具有了活的性质,还包含了更多的活动的因素,于是就成了活动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和流畅和谐的音乐线条。
(三)伴奏的渲染烘托
艺术歌曲主要的音乐形象特征之一是它的综合性。既形象的塑造除旋律与节奏两个起着决定性与主导因素外,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复调、音色、速度力度等各种表现因素的发展性与对比性的运用通过作曲家创造性的立体思维,概括性地与前两个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个性生动鲜明,折服人心的完美形象。
三、艺术歌曲实例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于1962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它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正的爱情的热情歌唱,是中外艺术歌曲的佳作。
(一) 歌词解释
这首歌曲的歌词采用第一人称。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思念,情景紧相映衬,感情非常真挚自然。歌词分为四段,缓慢悠长有着深刻的蕴意,文学性很强。作曲家显然按“平低仄高”法则来处理,把词曲关系及歌词的歌唱性和优美性体现无疑。
(二) 曲式结构
歌曲是根据四段歌词基本相同的结构特点采用了变体分节歌的曲式,以3/4拍子贯穿全曲。为了抒发思念,全曲以大调为主,有较细的调式调性变化。
引子是主三和弦分解为骨干的乐句,这个引子是明朗而委婉的。第三段突出了忧伤的色彩,曲调在低音区进行。从衬词“啊”开始转入了同主音小调,和前段形成一个调式的对比,使感情更为真挚细腻。第四段开始是小调性质,后转入平行的E大调形成了前后的调性呼应,给人以统一但又有变化的情趣。
(三) 伴奏烘托
钢琴伴奏旋律摇曳散漫但又不失紧凑。融入卡农式伴奏,使思念抒情变得更加缠绵悠远,间奏一次次主题反复,使整个乐曲的艺术形象更加完美。乐曲进入第三段主题调性向同主音小调转换,和声变得更加丰富,情节和感情更加激烈。短暂的转调随着伴奏音型的规整变化,调性转回原调,逐渐趋于平稳。在结束部分歌曲主旋律再次出现,延伸使怀念之情延续,留下无限暇思。
(四) 歌曲演绎
第一段音色要明亮,不能太厚重,春的和谐与温柔吟唱出来,气息稳定饱满。衬词“啊”带有些许思念,以诉说的语气唱出心中的情感——“教我如何不想他”。间奏舒缓的流动,思绪从春到夏, “我”对“他”的思念再一次在蜜也似的银夜唤起。在演唱这一句时要渐慢,气息推动加强,在“夜”字上延长渐弱。渐奏中凝望片片秋色,鱼儿沉入水底,声音要变得低沉,唱出几丝苍凉与凄苦。随着调式的转换感情要出现对比,“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带有质问、恳求和无奈,思念的感情又一次进入高潮。伴奏的低音出现,眼前是更加荒凉的冬,只有枯树在冷风里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烧出了西天的几丝晚霞。更加饱满的气息和强烈的胸腔共鸣把衬词“啊”的感情冲动表现出来,如石子击破平静的湖面,对“他”的思念化作一圈圈的水晕飘向天边,化成天边的那几丝带血的晚霞……
四、结语
通过对二度创作的表演形式和基本内容的具体分析及艺术歌曲在演唱创作中的过程分析,并充分结合了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真情演绎,阐明了艺术的美在于创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艺术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二度创作更能真正地体现它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昌盛,李保彤.中外名曲赏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3]黄洋波.试论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特征[J].中国音乐,2003,(04).
[4]龚小平.谈歌曲艺术再创造的原则[J].中国音乐,2003,(03).
[5]谢绍曾.歌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3.
[6]江明洁.怎样用歌声传达感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二度创作 表演艺术 艺术歌曲 文学意蕴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任何艺术都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真实地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音乐表演与音乐创作是相分离的,是作为第一度的创作成果,对第一度创作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融入表演者的独创性,成为二度创作。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之——艺术歌曲的演唱更确切地体现了这一点。
一、二度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内容
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并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进行再创造。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来的不过是一个音符的序列。作为实施音乐表演的人,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自己的一种主观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二度创作的一种客观的存在。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表达。严格按照谱面上所记载的的作者的构思和意图去理解、去思考,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因此尊重作者,忠实原作是表现作品风格的重要原则和最起码的要求。歌唱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比生活更概括、更集中、更强烈、更夸张。表演者应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独立创造,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给作品以生命的灵性。
二、艺术歌曲演唱创作过程分析
(一)歌词的诗情画意
从文学角度来说,一首好的歌词应该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塑造完美音乐形象的依托和基石。如威廉.缪勒的组诗《冬之旅》第十一首是通过一个失恋青年满怀痛苦和悲伤,在严寒的冬日孤独地踏上旅途,历经世上艰难,饱尝人间辛酸经历的描写。
(二) 旋律的形象韵蕴
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音调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并通过声音起伏进行,节奏的持续运动,调式调性的逻辑性发展与对比等因素复杂而内在地有机结合。艺术歌曲的曲调多种多样,诗词的语言音调,诗词意境的描述等,但无论是哪种形式,词曲都结合得默契自然、浑然一体。诗词具有了活的性质,还包含了更多的活动的因素,于是就成了活动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和流畅和谐的音乐线条。
(三)伴奏的渲染烘托
艺术歌曲主要的音乐形象特征之一是它的综合性。既形象的塑造除旋律与节奏两个起着决定性与主导因素外,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复调、音色、速度力度等各种表现因素的发展性与对比性的运用通过作曲家创造性的立体思维,概括性地与前两个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个性生动鲜明,折服人心的完美形象。
三、艺术歌曲实例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于1962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它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正的爱情的热情歌唱,是中外艺术歌曲的佳作。
(一) 歌词解释
这首歌曲的歌词采用第一人称。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思念,情景紧相映衬,感情非常真挚自然。歌词分为四段,缓慢悠长有着深刻的蕴意,文学性很强。作曲家显然按“平低仄高”法则来处理,把词曲关系及歌词的歌唱性和优美性体现无疑。
(二) 曲式结构
歌曲是根据四段歌词基本相同的结构特点采用了变体分节歌的曲式,以3/4拍子贯穿全曲。为了抒发思念,全曲以大调为主,有较细的调式调性变化。
引子是主三和弦分解为骨干的乐句,这个引子是明朗而委婉的。第三段突出了忧伤的色彩,曲调在低音区进行。从衬词“啊”开始转入了同主音小调,和前段形成一个调式的对比,使感情更为真挚细腻。第四段开始是小调性质,后转入平行的E大调形成了前后的调性呼应,给人以统一但又有变化的情趣。
(三) 伴奏烘托
钢琴伴奏旋律摇曳散漫但又不失紧凑。融入卡农式伴奏,使思念抒情变得更加缠绵悠远,间奏一次次主题反复,使整个乐曲的艺术形象更加完美。乐曲进入第三段主题调性向同主音小调转换,和声变得更加丰富,情节和感情更加激烈。短暂的转调随着伴奏音型的规整变化,调性转回原调,逐渐趋于平稳。在结束部分歌曲主旋律再次出现,延伸使怀念之情延续,留下无限暇思。
(四) 歌曲演绎
第一段音色要明亮,不能太厚重,春的和谐与温柔吟唱出来,气息稳定饱满。衬词“啊”带有些许思念,以诉说的语气唱出心中的情感——“教我如何不想他”。间奏舒缓的流动,思绪从春到夏, “我”对“他”的思念再一次在蜜也似的银夜唤起。在演唱这一句时要渐慢,气息推动加强,在“夜”字上延长渐弱。渐奏中凝望片片秋色,鱼儿沉入水底,声音要变得低沉,唱出几丝苍凉与凄苦。随着调式的转换感情要出现对比,“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带有质问、恳求和无奈,思念的感情又一次进入高潮。伴奏的低音出现,眼前是更加荒凉的冬,只有枯树在冷风里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烧出了西天的几丝晚霞。更加饱满的气息和强烈的胸腔共鸣把衬词“啊”的感情冲动表现出来,如石子击破平静的湖面,对“他”的思念化作一圈圈的水晕飘向天边,化成天边的那几丝带血的晚霞……
四、结语
通过对二度创作的表演形式和基本内容的具体分析及艺术歌曲在演唱创作中的过程分析,并充分结合了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真情演绎,阐明了艺术的美在于创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艺术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二度创作更能真正地体现它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昌盛,李保彤.中外名曲赏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3]黄洋波.试论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特征[J].中国音乐,2003,(04).
[4]龚小平.谈歌曲艺术再创造的原则[J].中国音乐,2003,(03).
[5]谢绍曾.歌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3.
[6]江明洁.怎样用歌声传达感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