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变得五花八门、绚丽多彩,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增添了一份担忧,教师追求片面效应,却忽略了英语课堂的本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评价;整合
新课程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们的师生生活,五彩缤纷的活动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的英语课堂对比传统的课堂的确鲜活、华丽了。我们时常为授课老师设计活动之新,运用多媒体手段之活,环节过渡之巧而暗暗喝彩。但是透过某些精彩热闹的背后,使我多了一份深深的担忧。下面谈谈英语教师在新课改下应该怎样大胆抛弃一些不合理、不合适、不合情的教学环节,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英语教师必须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抛弃花俏的教学手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课堂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常常在公开课课堂或者优质课比赛现场都会看到如此之景象:一节课利用课件从头到尾排满视听素材,在操作时,很多时候执教者一味追求效果和连贯,而忽略了课堂的生成部分。我们不妨回到现实课堂来,在学校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特别是那些经过了华丽包装的课。在许多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交流课、优质课比赛等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轰轰烈烈,课后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只看不练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只会是弄巧成拙。
教学手段永远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许多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应该抛弃。只要能同样达到课堂效果,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手段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首选呢?我们应该开展英语有效课堂活动的研究,充分利用我们实实在在的家常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由浅入深,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停留在教学素材(画面)的惊叹和欣赏,而忽略了英语课的本质。在“课改”的领域中,还是应该力求寻找一条将“传统”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的道路,让朴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学校这个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抛弃无效的合作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英语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推动自我反省。可是,有的英语教师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为合伙学习,也就是同桌或者四人或者八人一小组之间相互问答讨论。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马上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想法,但是用母语代替了英语;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从上述现象可知,表面上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很热闹,但实际上毫无合作的意味,只是在走过场而已。
因此,我们要坚决抛弃那些无效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学生的倡导者、评价者的身份来参与,并给予科学、及时的指导,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求知的快捷通道。如上每个单元的Let’s read 和story time。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等形式,给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和责任参与表现,共同表演,得到锻炼,真正起到合作学习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位具有不同学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抛弃失真的评价
《中小学英语标准》中强调: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的老师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影响,赞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的课堂。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如:good、very good、great、you’re clever等,即使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正确,有所缺陷时,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这其实是种过度赏识,忽略了对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学生们已经对鼓励感到了疲惫,他们已经不再在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鼓励了。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和兴奋。古话说:将相出寒门,严师出高徒。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慎用表扬,虽然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但不是默认他们的不对,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具有魅力,具有价值的课堂评价。
四、抛弃无谓的学科整合
英语不是独立的学科,它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活动课等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提倡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整合。于是,我们又常常在很多的课堂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活动充斥着英语课堂。适当的活动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掌握完成任务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但活动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颠倒,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比如:在一堂小学英语的课堂上,某老师在上一节教colours的内容,该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中复习、导入、呈现、操练等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游戏活动,我数了一下,竟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二次活动之多,试问:学生整堂课都忙于活动,这是活动课还是英语课?教学目的达到了吗?效果又达到哪一层呢?
另外一个案例是:某教师在授人体部分的单词,教师很认真设计准备了这堂课,但进入了另一误区,英语课变成了美术课,教师侧重检查评价学生画得如何了。
又如现在的教材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几乎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简单易唱的英语歌曲或英语歌谣,但部分教师有时却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为了活跃课堂,老师把教唱歌曲或歌谣变成了课堂的重点。要知道我们上的是英语课,而不是音乐课,这不变味了吗?这不失去了英语课的“本质”和教材安排的目的了吗?
英语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整合,这是值得提倡推广的,但这种整合应该是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英语课本身的交际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的整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适当的活动、学科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这样的整合活动终将是缺乏意义和无价值的。
蒙泰韦尔迪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而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抛弃那些无效的教学手段,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爱英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课,才能让英语课上出自己的英语特色,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和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运用英语、用英语来交际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参 考 文 献]
[1]林常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鲁子问,五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评价;整合
新课程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们的师生生活,五彩缤纷的活动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的英语课堂对比传统的课堂的确鲜活、华丽了。我们时常为授课老师设计活动之新,运用多媒体手段之活,环节过渡之巧而暗暗喝彩。但是透过某些精彩热闹的背后,使我多了一份深深的担忧。下面谈谈英语教师在新课改下应该怎样大胆抛弃一些不合理、不合适、不合情的教学环节,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英语教师必须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抛弃花俏的教学手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课堂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常常在公开课课堂或者优质课比赛现场都会看到如此之景象:一节课利用课件从头到尾排满视听素材,在操作时,很多时候执教者一味追求效果和连贯,而忽略了课堂的生成部分。我们不妨回到现实课堂来,在学校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特别是那些经过了华丽包装的课。在许多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交流课、优质课比赛等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轰轰烈烈,课后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只看不练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只会是弄巧成拙。
教学手段永远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许多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应该抛弃。只要能同样达到课堂效果,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手段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首选呢?我们应该开展英语有效课堂活动的研究,充分利用我们实实在在的家常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由浅入深,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停留在教学素材(画面)的惊叹和欣赏,而忽略了英语课的本质。在“课改”的领域中,还是应该力求寻找一条将“传统”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的道路,让朴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学校这个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抛弃无效的合作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英语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推动自我反省。可是,有的英语教师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为合伙学习,也就是同桌或者四人或者八人一小组之间相互问答讨论。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马上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想法,但是用母语代替了英语;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从上述现象可知,表面上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很热闹,但实际上毫无合作的意味,只是在走过场而已。
因此,我们要坚决抛弃那些无效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学生的倡导者、评价者的身份来参与,并给予科学、及时的指导,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求知的快捷通道。如上每个单元的Let’s read 和story time。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等形式,给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和责任参与表现,共同表演,得到锻炼,真正起到合作学习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位具有不同学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抛弃失真的评价
《中小学英语标准》中强调: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的老师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影响,赞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的课堂。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如:good、very good、great、you’re clever等,即使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正确,有所缺陷时,老师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这其实是种过度赏识,忽略了对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学生们已经对鼓励感到了疲惫,他们已经不再在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鼓励了。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和兴奋。古话说:将相出寒门,严师出高徒。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慎用表扬,虽然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但不是默认他们的不对,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具有魅力,具有价值的课堂评价。
四、抛弃无谓的学科整合
英语不是独立的学科,它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活动课等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提倡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整合。于是,我们又常常在很多的课堂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活动充斥着英语课堂。适当的活动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掌握完成任务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但活动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颠倒,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比如:在一堂小学英语的课堂上,某老师在上一节教colours的内容,该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中复习、导入、呈现、操练等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游戏活动,我数了一下,竟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二次活动之多,试问:学生整堂课都忙于活动,这是活动课还是英语课?教学目的达到了吗?效果又达到哪一层呢?
另外一个案例是:某教师在授人体部分的单词,教师很认真设计准备了这堂课,但进入了另一误区,英语课变成了美术课,教师侧重检查评价学生画得如何了。
又如现在的教材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几乎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简单易唱的英语歌曲或英语歌谣,但部分教师有时却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为了活跃课堂,老师把教唱歌曲或歌谣变成了课堂的重点。要知道我们上的是英语课,而不是音乐课,这不变味了吗?这不失去了英语课的“本质”和教材安排的目的了吗?
英语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整合,这是值得提倡推广的,但这种整合应该是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英语课本身的交际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方法、一切的整合,应该是充分利用适当的活动、学科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这样的整合活动终将是缺乏意义和无价值的。
蒙泰韦尔迪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而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抛弃那些无效的教学手段,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爱英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课,才能让英语课上出自己的英语特色,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和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运用英语、用英语来交际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参 考 文 献]
[1]林常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鲁子问,五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