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僭建花籠當納入都市更新法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6日,強颱“山竹”來勢洶洶,所幸在本澳並未造成重大的破壞,再一次印證澳門乃福地的傳說。當日有居民拍攝到北區大廈有金屬花籠在颱風下隨風起舞的嚇人畫面在網絡上瘋傳,引來大批網友轉發及評論。其實,關於有花籠在颱風中被吹掉的事件還是鮮有聽聞的,而造成傷害的個案更是未曾發生,反而有人因為維修花籠而傷亡的個案時有發生。故而,針對網上所瘋傳的花籠搖搖欲墜的畫面,應以個別事件對待,不用太過緊張,更勿需全城恐慌,而對於那些抱著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在網上散佈恐慌言論的行為,實在不可取。不過,雖話恐慌論要不得,但是對此引發的防備意識倒是有必要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僭建花籠在澳門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物,更是一個遍及全城的非法僭建事物,而近些年僭建花籠現象,可以用蔚然成風來形容,尤以北區高層電梯樓更是變本加厲,居民爭建加長版“露臺式”花籠,這些加建的離墻“空中露台”,僅以十多條三角鐵架支撐底部,掛在建築大廈外墻,安全度成疑。緃眼望去,整座大廈就好似披掛滿金屬盔甲,令人覺得視覺沉重。
  我想不論是居民還是外來遊客,一見到這些奇奇怪怪的外墻金屬籠,一定是深感可惜,甚至乎產生不知何解的疑問,這要和本地房屋市場來講起,在中區南區唐樓區份,我們見到的外墻花籠,多數體積細,與窗或露台配套,僅供放置雜物花盆之用,而在北區高層樓宇,人們不再對鐵籠感興趣,反而取而代之的是灰銀色的不鏽金材質所燒焊而成的更加大型的露台花籠,看似美觀又實用,近年更催生了大批專門制造不鏽鋼花籠的商舖。前者僅作為防風或擋雨之用,不足為懼,反而後者露台花籠,一旦出現倒塌,戶主及他人,皆陷入危險,輕則爆門傷自家人,重則掉落街上傷及途人。
  講及僭建花籠這一現象,又何止是美觀問題這般簡單,澳門是一個臨海城市,每年都有延續數月的颱風季,在去年的“天鴿”,及今年的“山竹”,網上瘋傳不少金屬花籠被風吹起,發出巨響,險象環生的視頻,萬一發生墜落事件,出現人員傷亡就難免,然而,安全問題一籮筐,但人們仍然抱著不裝花籠會吃虧的心態,以至形成全城遍樓開花的奇景。我們在批評市民覺悟的同時,一味指責市民的自私和短視,似乎也不公平,一來是花籠實在太普遍;二來是有剛需,居所窄小, 甚至是沒有晾衣物的露台,自置空中露台乃解決生活所需;三來廣大的市民不能理解僭建物有潛在危險。以上原因的存在,如何能加強對居民的教育,有待有關部門去執行,一是政府工務局部門,建議可透過授權大廈委員會去推廣有關知識,加強居民的維護大廈安全意識;另一方面,社區團體可以參與入來,透過會務活動或專門活動引導居民維護大廈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但是,治本仍需根源著手,社會上不時有說法指政府有必要立法實施強制驗樓。事實上,早在2010年,政府已成立“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於2013年推出“僭建物自願拆卸資助計劃”,鼓勵業主自願清拆僭建物,項目包括外牆上的空調壓縮機支架、花籠、簷篷或天台屋等,提供一次性的部分資助,每宗申請可獲批的總資助額最高為1萬澳門元,可惜吸引力不大,成效不彰。
  筆者認為,經過“山竹”一役後,市民、管理公司必須注意大廈外墻僭建物所造成的風險。而房屋局、工務局亦須主動對老舊大廈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破壞樓宇結構僭建花籠違法行為,必須嚴勵秉公執法。而長遠來看,拆僭建花籠是適宜早做,不宜久拖,一來樓宇面對安全壓力,二來居民僭建之風日盛,政府不應視而不見,任由僭建問題不合法但合理地存在。
  很多政府官員一遇到施政問題,常辯解自己已做好了本份,殊不知,背後往往是自欺欺人。以澳門目前全城舉目所見的花籠僭建問題,就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例子。過去有指僭建橫行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不敢得罪居民,對大廈僭建問題一直視而不見、執法不力,令法律法規成為一紙空文,以至全城滿目是金屬花籠,大大影響城市形象,而影響樓宇結構更不用說。
  針對打擊僭建問題,政府多年以來無力解決,有必要從長計議,不妨藉都市更新立法的機會,一併把拆卸僭建花籠納入當中。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做到兩手抓:一是在軟性政策出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教育居民僭建對樓宇的傷害,且加大資助以利益誘因吸引居民參與計劃(做法類似交通局推出汰車資助);二是在硬性政策出發,由政府委派工程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內進行強拆,長痛不如短痛,為了社區的安全,為公共財產的安全,這樣的“軟、硬”結合,居民終會理解並支持。
其他文献
去年12月21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對於澳門在大灣區發展文學的可能性,您有何見解?未來,澳門文學發展的方向,您有何期許與建議?  吳志良強調,“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是為實現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激發經濟新動能而設立的,具有潛力巨大的創新能力,講求團結協作,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優勢互補,從而提升共同的競爭能力。該概念的提出為文學思考提出很多可能性。無論在歷史溯源還是在地理位
期刊
二月底,衛生局建議調整仁伯爵綜合醫院(下稱山頂醫院)雙非產婦婦產科服務收費,原因是本澳醫療服務收費至今近20年未有調整,目前的分娩服務收費遠低於本地私營醫療機構,局方期望透過增加收費減少非本澳產婦使用本澳政府醫院的分娩服務,以便可集中資源向本地孕婦提供服務,確保母嬰健康。同時強調該項建議對本澳孕婦及單非孕婦(即丈夫為本澳居民的孕婦)均沒有影響。  集中資源服務本地孕婦  翻查資料,山頂醫院收費二十
期刊
由體育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3月10日下午3時至5時30分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到場參與,當中不乏親子家庭,藉著參與康體活動增進親子關係,同時寓運動於娛樂。場內氣氛溫馨熱鬧,樂也融融。  “大眾康體日”將於每月繼續在全澳一些公共康樂設施及公園舉辦。透過舉辦“大眾康體日”,推動市民經常參與體育運動,提高生活健康素質。希望大家繼續“齊運動、健體魄”,一同感受運動的樂趣。有關詳情
期刊
據悉,本澳開展職業教育學校逹所9所,而絶大多數的課程有賴政府教青局的資助開辦,然而,本澳職業教育的前景如何?早前, 立法議員何潤生和陳虹分別有就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發聲,引起社會再度關注。衆所周知,職業教育生源不足,是事實。本澳近年高中生約有1萬名左右,當中入讀職業學校學生不足1千名,佔比約1/10,這和學生個人選擇有關,也和家長意願及社會風氣有關,造成本澳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甚至呈減少的趨向。  值得
期刊
作為澳門第一家成功推出戶外美食的百老匯美食街,讓遺忘已久的澳門傳統美食“重現”眼前,銀河娛樂集團將舉辦“地道文化美食節”,美食節邀請了超過50家知名餐廳、提供100款正宗的本地及亞洲美食,如葡式菜及中式麵麭、豬扒麭、葡撻、杏仁餅、蟲仔餅、雞蛋仔、花生糖、布丁、薑汁撞奶等等。節慶期間各項豐富多彩的節目表演、屢獲殊榮的主廚演示接踵而來,居民和遊客在品嚐地道美味的同時,也能體驗原汁原味的傳統熱鬧氛圍及友
期刊
由旅遊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支持、澳門旅行社協會承辦的第六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蓄勢待發。今屆旅博會展場面積擴大至11,000平方米,展位增多至500個,展會涵蓋傳統旅遊體驗產業鏈中的吃、住、行、娛、遊、購六大元素。參展商來自國際、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台灣地區之旅行社、酒店、景點景區、旅遊交通及旅遊延伸服務等與旅遊產業相關的機構和企業。  旅博會為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參與國家建設“
期刊
2008年來中國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不斷推動改革創新發展理念,推進挖掘新的增長點與驅動力,推動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等全面進入世界前列。近十年來,中國全面快速崛起,一大批世界尖端科技成果厚積薄發,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大宗商品話語權與定價權正在逐步提升,無疑令西方國家感到憂慮與恐懼。  多項尖端領域被中國超越  21世紀人類社會邁入信息時代,“電子信息”
期刊
咖啡檔在澳門早已越來越少,有些檔口藏匿於澳門的街頭巷尾,如果不留意,就會錯過這些富有本地飲食文化的小店。車仔檔、鐵桌、木櫈是檔口的標準配備,馳名的奶茶、瓦煲及炭燒咖啡,再來一件炭燒多士。用餐的多是附近街坊或熟客,坐在戶外的檔口,絕對可以在繁忙的一天裡偷一點閒。  座落於山丘頂上的這間戶外咖啡檔,1965年祖父母一代白手起家,至今成為街坊、熟客的歇腳地。咖啡檔幾十年來憑著對製作咖啡及奶茶的執著,堅持
期刊
由體育局與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合辦的“2018澳門婦女體育嘉年華”活動,康體競技活動已於3月18日上午於塔石體育館圓滿結束,整項活動吸引六千多人次參與。  繼3月17日舉行的“大眾體育健身展示大會”及“休閒運動與婦女健康的關係”研討會後,“2018澳門婦女體育嘉年華”的康體競技活動,亦於3月18日上午在塔石體育館舉行,活動按參加者的年齡分成兩個組別:A組(18歲至40歲)、B組(41歲至60歲),分別
期刊
“燒街衣”是民間風氣習俗之一,並在港澳街頭極為普遍,雖然風氣之說,無可避免,但相關火種帶來的禍害,其實是完全可以免卻。試從歷史的戰火例子作簡單比較,便能一目了然。自清末民初,港澳多次處於戰亂之中,並作為當時革命軍需等物資的中轉站。即使軍隊資源不缺,但平民卻難逃生活物資短缺的命運。約在1900至50年代,無論在食糧、水源、衣著、紙張等各方面,日常用品皆為短缺。平民連糊口飯吃也成問題,莫說是取閒錢燒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