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件是“声、像、影”等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都在积极运用电化手段与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师更是把语文课堂打扮得“花枝招展”,让孩子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结合所用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1 制造气氛,营造氛围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下一个想象的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咏柳》第一、第二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曲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美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眼前仿佛看到的美景,学生的创造性充分的显示出来。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一颗高高的柳树,刚刚发出嫩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个美貌的姑娘,在春风中梳理着她的长头发。”还有的说:“我看到的柳枝,好像都是用玉石雕刻成的,玲珑剔透,非常的美。”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形神兼备,突疑破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如果能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黄山奇石》第三段中的1、3两句围绕“奇”字介绍了两处景观。因为运用比喻,再加上“飞、落、站、伸、指”等动词,所以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两层间用第2句衔接,使文章显得连贯、紧凑。可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其“奇”处之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就有学生写到:“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仙女弹琴'也很有趣。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仙女,身着古装,端坐在那儿轻轻拨动琴弦。那琴声悠扬动人,使人飘飘欲仙。”
3 指导朗读,激发共鸣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秋天的雨》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雨中秋景千
姿百态、形状各异,扇子一样的银杏树叶、邮票一样的枫叶、色彩鲜艳的菊花、冒着香甜气味的各类水果……真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秋天的雨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秋雨带来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4 广泛阅读,拓宽视野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莫过于海量信息,无所不及。让学生通过电教媒体在课外阅读与课内相关的读物,既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我们可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或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如学习了《月球之谜》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和月亮有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越烧越旺呢?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处输入关键字“月球”两字,并点击,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读,解决课堂中提出的各个疑难问题,从而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并且从网上选取了一些有关月亮的许多优美诗句、散文,让学生去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这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多媒体而大放异彩。
1 制造气氛,营造氛围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下一个想象的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咏柳》第一、第二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曲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美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眼前仿佛看到的美景,学生的创造性充分的显示出来。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一颗高高的柳树,刚刚发出嫩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个美貌的姑娘,在春风中梳理着她的长头发。”还有的说:“我看到的柳枝,好像都是用玉石雕刻成的,玲珑剔透,非常的美。”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形神兼备,突疑破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如果能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黄山奇石》第三段中的1、3两句围绕“奇”字介绍了两处景观。因为运用比喻,再加上“飞、落、站、伸、指”等动词,所以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两层间用第2句衔接,使文章显得连贯、紧凑。可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其“奇”处之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就有学生写到:“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仙女弹琴'也很有趣。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仙女,身着古装,端坐在那儿轻轻拨动琴弦。那琴声悠扬动人,使人飘飘欲仙。”
3 指导朗读,激发共鸣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秋天的雨》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雨中秋景千
姿百态、形状各异,扇子一样的银杏树叶、邮票一样的枫叶、色彩鲜艳的菊花、冒着香甜气味的各类水果……真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秋天的雨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秋雨带来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4 广泛阅读,拓宽视野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莫过于海量信息,无所不及。让学生通过电教媒体在课外阅读与课内相关的读物,既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我们可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或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如学习了《月球之谜》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和月亮有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越烧越旺呢?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处输入关键字“月球”两字,并点击,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读,解决课堂中提出的各个疑难问题,从而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并且从网上选取了一些有关月亮的许多优美诗句、散文,让学生去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这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多媒体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