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踏上三尺讲台至今,不知不觉已数十个春秋。这期间,本人一直在农村小学教育一线工作,目睹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巨大进步,也看到了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不管是其硬件环境的改善还是其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但一直未能解决。
(二)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有多年,但现今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却并未有多少改变。教师们“死教”,学生们“死学”,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这种现象在村完小以下学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大部分老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他们无关;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年轻教师则认为,实施新课改比较费时费力且不易出成绩。不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高分等同看待,把教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教学方式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教学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课改成了装潢门面的招牌,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科目名存实亡,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县已连续几年没有招录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2、专业教师不足。从我县农村小学的结构现状看,专业教师数几乎为零。教师在挑着语数双科甚至三科的教学重担的同时,还得分着承担音乐、美术、科学、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从何谈抓教学质量?因此,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
3、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老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农村,对教学改革缺乏足够的热情,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再加上信息闭塞,科研能力尤其薄弱。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个普遍问题。
4、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5、对教师的使用尚不尽完善。部分农村优秀教师身肩多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无法抽身自我提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秀教师的个人成长。
(四)在农村,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薄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难度,造成了一定的学生流失
农村孩子的家长们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又鉴于当前大中专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孩子受教育目的的定位特别容易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他们成龙成风,跃出农门;反之则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直接去学手艺挣钱。这导致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耐性不足,使学生的品德个性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和社会不良风气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不少难度。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小小年纪就离开了校园。
二、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些状况都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要健康快步发展,更新和创新意识是关键。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解放过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具体措施:1、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2、多给校长、教师们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3、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召开家长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4、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动管理,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二)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1、强化政府责任。把对教育的关心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加强对教育的投入。
2、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全面筹措资金,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政府到学校,要逐层建立健全联动的资金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遏制教育腐败行为。
4、调整农村教育投资体制。政府部门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考虑学校之间的结构布局,合理地调整区域之间的投资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偏僻或特困地区学校的投入。同时要建立由政府负担的助学金制度,使贫困生备受政府的关注。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其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体制;将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互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四)优化人事管理体制
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之间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情况,适时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应相互联动,促使学校管理与时俱进,实行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人们共同的努力。只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社会舆论与监督,促进教育公平,才能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责编 蓝能波)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不管是其硬件环境的改善还是其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但一直未能解决。
(二)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有多年,但现今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却并未有多少改变。教师们“死教”,学生们“死学”,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这种现象在村完小以下学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大部分老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他们无关;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年轻教师则认为,实施新课改比较费时费力且不易出成绩。不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高分等同看待,把教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教学方式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教学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课改成了装潢门面的招牌,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科目名存实亡,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县已连续几年没有招录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2、专业教师不足。从我县农村小学的结构现状看,专业教师数几乎为零。教师在挑着语数双科甚至三科的教学重担的同时,还得分着承担音乐、美术、科学、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从何谈抓教学质量?因此,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
3、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老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不是很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农村,对教学改革缺乏足够的热情,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再加上信息闭塞,科研能力尤其薄弱。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个普遍问题。
4、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5、对教师的使用尚不尽完善。部分农村优秀教师身肩多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无法抽身自我提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秀教师的个人成长。
(四)在农村,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薄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难度,造成了一定的学生流失
农村孩子的家长们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又鉴于当前大中专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孩子受教育目的的定位特别容易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他们成龙成风,跃出农门;反之则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直接去学手艺挣钱。这导致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耐性不足,使学生的品德个性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和社会不良风气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不少难度。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小小年纪就离开了校园。
二、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些状况都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要健康快步发展,更新和创新意识是关键。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解放过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具体措施:1、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2、多给校长、教师们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3、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召开家长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4、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动管理,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二)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1、强化政府责任。把对教育的关心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加强对教育的投入。
2、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全面筹措资金,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政府到学校,要逐层建立健全联动的资金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遏制教育腐败行为。
4、调整农村教育投资体制。政府部门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考虑学校之间的结构布局,合理地调整区域之间的投资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偏僻或特困地区学校的投入。同时要建立由政府负担的助学金制度,使贫困生备受政府的关注。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其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体制;将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互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四)优化人事管理体制
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之间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情况,适时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应相互联动,促使学校管理与时俱进,实行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人们共同的努力。只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社会舆论与监督,促进教育公平,才能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