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华北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中共为了进行抗战宣传采取了各种方式。报刊作为“民族的号筒”,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它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将每一则报道像子弹一样射进敌人的胸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更像是一面文旗,飘扬在敌后战场,源源不断地为根据地的人民输送精神力量支援抗战。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抗战宣传;报刊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7-02
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概况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10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决定一一五师主力驰援娘子关,两千余人留守五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成立。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开辟,是华北敌后抗战史的新发展。中共在探索中寻找到了适合根据地民众的抗战宣传方式,并且成功实施,既在边区宣传了抗战,巩固了革命政权,又促进了边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
创办抗日刊物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在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从中央局起一直到省委、区党委,一直到带有比较独立性的地委、中心县委,都应该出版地方报纸。” 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出版了大量的报刊、图书,其中尤以《晋察冀日报》和《晋察冀画报》的出版具有代表性。
《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是晋察冀军区于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城创办的党委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经北方分局讨论后决定,将《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并于当期刊出《抗敌报革新启事》:“本报为适应此新形势之要求,特实行全新的革新,改为日刊,更名《晋察冀日报》,改善发行,丰富内容,俾能反映与推动晋察冀全区全面之斗争。” ②更新后的《晋察冀日报》作为根据地一面战斗着的“文旗”,在中共的领导之下,更加积极与及时地在边区宣传中共的各项抗战主张与施政纲领,揭露敌人的种种暴行并且提醒边区民众警惕敌人的阴谋诡计,热情颂扬了在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民英勇奋战的光辉业绩。
《晋察冀画报》是根据地创办的另一重要刊物。由于报纸中文字始终占了较大版面,而边区的老百姓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接受文本信息的能力有限,故画报类刊物应运而生。《晋察冀画报》作为军区政治部创办的第一个以照片为主的大型新闻摄影画报,既是中共出版画报的高峰,也是创办摄影画报的起点。不同于一般报刊追求“广而速”的传播效果,摄影画报更多立足于视觉媒体特征,向国统区及海外提供了观看敌后根据地的“窗口”。《晋察冀画报》成功地利用摄影画报,使边区内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能接受到中共的抗战宣传,同时也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生动展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英勇抗战的真实图景。
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主要内容
中共在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宣传,动员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集合全边区的抗日力量,保卫敌后战场的坚实堡垒。宣传的主要内容随着战争的发展也有相应的变化,比如经济困难时号召保卫春耕,日伪汉奸猖獗时提醒民众注意防奸。不过动员民众参军生产、揭露日寇暴行以及塑造英雄模范是中共抗战宣传的一条主线。
第一,动员民众参军生产。参军与生产是抗战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号召参军保障战时人力补给,动员民众生产提供战时物资储备。因此中共十分重视对动员参军与生产的宣传。
在《晋察冀日报》的社论中,“发动群众”“动员”等词频频出现,如社论《号召全边区各团体为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而斗争》一文中,便热情动员:
“全边区的党政军民,男女老幼,一致动员起来,父劝其子,妻劝其夫,姐劝其弟,妹劝其兄,儿童劝他的爹爹、哥哥,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劝他们的党员、会员,在政府军队的协助下,边区每个角落里,掀起奔赴前线、参加武装的狂流怒潮。” ③
类似的社论文章还有《动员新战士上前线》《加紧动员新战士 壮大边区铁的人民子弟兵》,并且规定动员效果“不仅仅是求得数量上的完成或超过,还要求政治质量上的纯洁,体力上的健壮,以保证部队的优良素质。”除了动员民众参加武装斗争,还号召群众积极捐献破铜烂铁,用来打造上阵杀敌的武器。在宣传生产方面,报刊也多次发表有关保卫春耕的社论,以期提高人们对春耕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还多次刊文指导如何保卫春耕工作,从而为储备抗战物资奠定基础。
第二,揭露日寇暴行。除了向边区人民进行参军生产的宣传工作,中共通过将日寇的残酷暴行示于人前,其作用既包括警示人们唯有抗战并争取抗战胜利才不致惨死日寇之手,从而激起民众的抗战斗志;同时对一些消极抗战或者心怀妥协心理的人起到震慑作用。
晋察冀根据地的各类报纸通常投入大量的篇幅来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起来,反对敌寇残暴的烧杀!》写道:
“全边区的同胞们,我们要记忆着自从抗战以来敌寇曾经屠杀了我们边区的多少同胞,那是成千累万的。我们要记忆着我们这些同胞们被屠杀的惨状,所有这些血债,我们要痛切记住去向敌人取偿!” ④
除此之外,报纸还刊登了类似的报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电控诉暴敌毒杀北坦同胞罪行》《反对敌寇疯狂轰炸,誓死复仇!》《为刘庄惨案而控诉》,这一篇篇文章,一则則通讯无一不控诉日寇的禽兽罪行。中共通过揭发日寇的侵略罪行,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民众的斗争热情,坚定了他们的抗日决心。 第三,塑造英雄模范。“在抗战中,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均有重大意义。”中共正是了解这一点,利用各种方式来宣传英雄与模范,从而动员民众向他们学习,推动抗战宣传工作的开展。
根据地报刊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宣传来引导群众,从影响他们的观念到改变他们的行动。1939年《晋察冀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学习平山团的光荣模范”,1943年又发表了介绍生产模范的文章《模范工人赵占魁》,均取得良好效果,边区民众在号召下,纷纷开展了学习模范的活动。
为了扩大影响,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战斗和生产工作,分局于1944年2月8日至14日召开了“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大会”。在大会上,许多英模做了典型发言。作为宣传英雄与模范的重要阵地,《晋察冀日报》于2月18日发表了《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召开空前热烈的群英大会》,介绍了群英会的盛况。并在其后数期内容中辟有“群英大会人物介绍”“子弟兵英雄们”等栏目对英模事迹进行详细介绍。从1945年1月12日起,日报还专门辟有“英雄与模范”一栏,介绍了“灵丘模范工作者王梅”“龙华劳动英雄葛存”“涞源妇女劳动英雄韩凤龄”“安国民兵英雄刘通”“儿童气节模范温三郁”等。这些英模中既包括民兵、生产、战斗、模范工作者等各类模范,也表扬了妇女和儿童的先进事迹。通过对不同种类工作、不同人群模范事迹的报道,激励了边区军民向他们学习,在自己的生产与战斗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作用
首先,促成了民眾参军生产的热潮。自1938年12月到1939年1月,在军区热烈竞赛下,获得了八千多名的扩军成绩。报刊在扩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发表各种动员参军的文章外,还刊登根据地内县区的武装动员挑战书以及扩军成绩。除了参军动员卓有成效外,生产动员也收效很大。许多县区在“组织起来”的号召下,积极组织成立变工组、合作社,不仅完成了个人生产,实现了区、村粮食等物品的自给,还主动将多出的部分捐献出来用作救国公粮。
其次,宣传了中共的各项政策及抗战方略。中共尤其注重以各种方式在边区进行报刊宣传,“使党的全部政策和施政纲领,经过各种具体的鼓动工作,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⑤在边区,中共设立读报组,定期进行读报经验总结、创办黑板报等方式,让报纸的内容可以实实在在地传递到边区的每个人。
最后,丰富边区的文化建设。中共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群众鼓动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在抗日根据地里的群众鼓动工作不只是为了战争动员,而同时也为了建设事业。”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便是这一点的生动体现。根据地的报刊既为抗战宣传做贡献,又不自觉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在抗战时期的新发展。
注释: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39-194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70页。
②《抗敌报革新启事》,《晋察冀日报》1940年11月7日,第1版。
③《号召全边区各团体为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而斗争》,《抗敌报》1939年6月11日,第1版。
④《起来,反对敌寇残暴的烧杀!》,《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12日,第1版。
⑤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61页。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4]夏羿,刘洋.《晋察冀画报》与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外宣[J].出版史研究,2020,(01).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抗战宣传;报刊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7-02
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概况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10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决定一一五师主力驰援娘子关,两千余人留守五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成立。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开辟,是华北敌后抗战史的新发展。中共在探索中寻找到了适合根据地民众的抗战宣传方式,并且成功实施,既在边区宣传了抗战,巩固了革命政权,又促进了边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
创办抗日刊物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在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从中央局起一直到省委、区党委,一直到带有比较独立性的地委、中心县委,都应该出版地方报纸。” 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出版了大量的报刊、图书,其中尤以《晋察冀日报》和《晋察冀画报》的出版具有代表性。
《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是晋察冀军区于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城创办的党委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经北方分局讨论后决定,将《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并于当期刊出《抗敌报革新启事》:“本报为适应此新形势之要求,特实行全新的革新,改为日刊,更名《晋察冀日报》,改善发行,丰富内容,俾能反映与推动晋察冀全区全面之斗争。” ②更新后的《晋察冀日报》作为根据地一面战斗着的“文旗”,在中共的领导之下,更加积极与及时地在边区宣传中共的各项抗战主张与施政纲领,揭露敌人的种种暴行并且提醒边区民众警惕敌人的阴谋诡计,热情颂扬了在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民英勇奋战的光辉业绩。
《晋察冀画报》是根据地创办的另一重要刊物。由于报纸中文字始终占了较大版面,而边区的老百姓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接受文本信息的能力有限,故画报类刊物应运而生。《晋察冀画报》作为军区政治部创办的第一个以照片为主的大型新闻摄影画报,既是中共出版画报的高峰,也是创办摄影画报的起点。不同于一般报刊追求“广而速”的传播效果,摄影画报更多立足于视觉媒体特征,向国统区及海外提供了观看敌后根据地的“窗口”。《晋察冀画报》成功地利用摄影画报,使边区内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能接受到中共的抗战宣传,同时也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生动展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英勇抗战的真实图景。
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主要内容
中共在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宣传,动员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集合全边区的抗日力量,保卫敌后战场的坚实堡垒。宣传的主要内容随着战争的发展也有相应的变化,比如经济困难时号召保卫春耕,日伪汉奸猖獗时提醒民众注意防奸。不过动员民众参军生产、揭露日寇暴行以及塑造英雄模范是中共抗战宣传的一条主线。
第一,动员民众参军生产。参军与生产是抗战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号召参军保障战时人力补给,动员民众生产提供战时物资储备。因此中共十分重视对动员参军与生产的宣传。
在《晋察冀日报》的社论中,“发动群众”“动员”等词频频出现,如社论《号召全边区各团体为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而斗争》一文中,便热情动员:
“全边区的党政军民,男女老幼,一致动员起来,父劝其子,妻劝其夫,姐劝其弟,妹劝其兄,儿童劝他的爹爹、哥哥,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劝他们的党员、会员,在政府军队的协助下,边区每个角落里,掀起奔赴前线、参加武装的狂流怒潮。” ③
类似的社论文章还有《动员新战士上前线》《加紧动员新战士 壮大边区铁的人民子弟兵》,并且规定动员效果“不仅仅是求得数量上的完成或超过,还要求政治质量上的纯洁,体力上的健壮,以保证部队的优良素质。”除了动员民众参加武装斗争,还号召群众积极捐献破铜烂铁,用来打造上阵杀敌的武器。在宣传生产方面,报刊也多次发表有关保卫春耕的社论,以期提高人们对春耕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还多次刊文指导如何保卫春耕工作,从而为储备抗战物资奠定基础。
第二,揭露日寇暴行。除了向边区人民进行参军生产的宣传工作,中共通过将日寇的残酷暴行示于人前,其作用既包括警示人们唯有抗战并争取抗战胜利才不致惨死日寇之手,从而激起民众的抗战斗志;同时对一些消极抗战或者心怀妥协心理的人起到震慑作用。
晋察冀根据地的各类报纸通常投入大量的篇幅来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起来,反对敌寇残暴的烧杀!》写道:
“全边区的同胞们,我们要记忆着自从抗战以来敌寇曾经屠杀了我们边区的多少同胞,那是成千累万的。我们要记忆着我们这些同胞们被屠杀的惨状,所有这些血债,我们要痛切记住去向敌人取偿!” ④
除此之外,报纸还刊登了类似的报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电控诉暴敌毒杀北坦同胞罪行》《反对敌寇疯狂轰炸,誓死复仇!》《为刘庄惨案而控诉》,这一篇篇文章,一则則通讯无一不控诉日寇的禽兽罪行。中共通过揭发日寇的侵略罪行,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民众的斗争热情,坚定了他们的抗日决心。 第三,塑造英雄模范。“在抗战中,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均有重大意义。”中共正是了解这一点,利用各种方式来宣传英雄与模范,从而动员民众向他们学习,推动抗战宣传工作的开展。
根据地报刊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宣传来引导群众,从影响他们的观念到改变他们的行动。1939年《晋察冀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学习平山团的光荣模范”,1943年又发表了介绍生产模范的文章《模范工人赵占魁》,均取得良好效果,边区民众在号召下,纷纷开展了学习模范的活动。
为了扩大影响,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战斗和生产工作,分局于1944年2月8日至14日召开了“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大会”。在大会上,许多英模做了典型发言。作为宣传英雄与模范的重要阵地,《晋察冀日报》于2月18日发表了《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召开空前热烈的群英大会》,介绍了群英会的盛况。并在其后数期内容中辟有“群英大会人物介绍”“子弟兵英雄们”等栏目对英模事迹进行详细介绍。从1945年1月12日起,日报还专门辟有“英雄与模范”一栏,介绍了“灵丘模范工作者王梅”“龙华劳动英雄葛存”“涞源妇女劳动英雄韩凤龄”“安国民兵英雄刘通”“儿童气节模范温三郁”等。这些英模中既包括民兵、生产、战斗、模范工作者等各类模范,也表扬了妇女和儿童的先进事迹。通过对不同种类工作、不同人群模范事迹的报道,激励了边区军民向他们学习,在自己的生产与战斗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作用
首先,促成了民眾参军生产的热潮。自1938年12月到1939年1月,在军区热烈竞赛下,获得了八千多名的扩军成绩。报刊在扩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发表各种动员参军的文章外,还刊登根据地内县区的武装动员挑战书以及扩军成绩。除了参军动员卓有成效外,生产动员也收效很大。许多县区在“组织起来”的号召下,积极组织成立变工组、合作社,不仅完成了个人生产,实现了区、村粮食等物品的自给,还主动将多出的部分捐献出来用作救国公粮。
其次,宣传了中共的各项政策及抗战方略。中共尤其注重以各种方式在边区进行报刊宣传,“使党的全部政策和施政纲领,经过各种具体的鼓动工作,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⑤在边区,中共设立读报组,定期进行读报经验总结、创办黑板报等方式,让报纸的内容可以实实在在地传递到边区的每个人。
最后,丰富边区的文化建设。中共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群众鼓动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在抗日根据地里的群众鼓动工作不只是为了战争动员,而同时也为了建设事业。”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便是这一点的生动体现。根据地的报刊既为抗战宣传做贡献,又不自觉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在抗战时期的新发展。
注释: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39-194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70页。
②《抗敌报革新启事》,《晋察冀日报》1940年11月7日,第1版。
③《号召全边区各团体为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而斗争》,《抗敌报》1939年6月11日,第1版。
④《起来,反对敌寇残暴的烧杀!》,《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12日,第1版。
⑤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61页。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4]夏羿,刘洋.《晋察冀画报》与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外宣[J].出版史研究,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