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开流传渊远的历史故事,亦无浓郁的文化厚重感,这里的端午节,只弥漫着艾草香。
20世纪50年代筑建的老旧小区,斑驳的墙皮有些剥落,暗红色的砖托起满墙爬山虎,土陶盆中的茶靡味殆尽。院中杨树下,午后暖暖的阳光,一张藤条椅,一只收音机,一把蒲草扇,白发谁家翁媪。
“端午——端午——”小孩稚嫩的声音划过水静般的午后,小猫似的叫着,跳着,闹着。一会儿,一只老猫颤悠悠地走来,蜷在孩子脚边。老人笑笑,轻抚着老猫。
时间倒退十三年。端午节那天,一只小猫正在猫舍打盹,被一位老人买走,领间系上了一条五彩丝绳。从此,它便叫“端午”了。
儿女忙于事业,子孙异地求学。她与老人整日无所事事,“端午”成了他们的乐趣,老旧的家中迎来了新生命的气息。“今年端午回来吧,我养了猫,都回来看看吧。”两位老人用几乎祈求的声音,打遍了儿女的电话,笑盈盈地邀请孙子们回家看看。小小的“端午”在地上与彩丝绳逗玩。
小铝锅中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拳头大的粽子在水中微微翻动,粽香与枣甜溢满小屋,混着艾草的清凉幽微。儿女们寻味而来,大人小孩,浩浩十几人。许久未听到老人这般爽朗的笑声——儿女远走高飞后,只剩父母在原地等待。
“端午——端午——”像逗弄满月的婴儿,老人拿着系了小球的丝绳,又捏一角粽子,眼中溢出了温柔与慈爱。“涵儿小时候,也这么爱闹。”小猫张着大大的绿眼睛,用沾了艾草香的脑袋,蹭老人干枯的手。黄昏的阳光,带着温柔的暖橙色余热,照亮老人历经风雨仍怀希翼的脸庞,照在“端午”毛绒绒的身上,将身影拉得细长,照在它绿色的眼睛里,把眸子镀满金黄。
老伴在一旁拨弄着艾草枝叶。电视里是龙舟赛直播,儿女喧笑间把晚餐端上桌,厨房的当啷声此起彼伏。不起眼的角落里,老人和猫,占据整个世界。
墙外的爬山虎,绿芽長了一层又一层;家中的艾草,每年准时弥散出清幽的香气;子子孙孙,借着“端午”的由头,在端午相聚。巴掌大的“端午”被几载粽香喂长了许多;活泼好动的性格在五彩丝绳的牵引下,变得怡然静和。无需牵挂,无需命令,一个眼神,一声轻咳,数年相伴,老人和“端午”,故友般心意相通。
午后的阳光依然是暖暖的,院中的杨树已经枝繁叶茂,“端午”依偎在老人身边。细碎的阳光洒在“端午”略失光泽的毛皮上,照在老人眼角的皱纹上。
抿一口软糯白粽细细品味,慢悠悠编一根五色丝,“端午——端午——”不再似从前硬朗,老人的声音平添沧桑。“端午”悄悄从藤条椅下钻出,伸长脖子,静静等待老人为它系上端午节的丝绳。“过了这个端午,你就十三岁了,我们两个老人……”老人轻轻笑着,不再说下去,只把一角甜粽喂给“端午”,等着儿孙们前来拜访。
露来霜往,年复一年,老人和“端午”一直相守,等待着端午这一天,粽香和儿女们的欢笑声,一同飘洒在小院里。
20世纪50年代筑建的老旧小区,斑驳的墙皮有些剥落,暗红色的砖托起满墙爬山虎,土陶盆中的茶靡味殆尽。院中杨树下,午后暖暖的阳光,一张藤条椅,一只收音机,一把蒲草扇,白发谁家翁媪。
“端午——端午——”小孩稚嫩的声音划过水静般的午后,小猫似的叫着,跳着,闹着。一会儿,一只老猫颤悠悠地走来,蜷在孩子脚边。老人笑笑,轻抚着老猫。
时间倒退十三年。端午节那天,一只小猫正在猫舍打盹,被一位老人买走,领间系上了一条五彩丝绳。从此,它便叫“端午”了。
儿女忙于事业,子孙异地求学。她与老人整日无所事事,“端午”成了他们的乐趣,老旧的家中迎来了新生命的气息。“今年端午回来吧,我养了猫,都回来看看吧。”两位老人用几乎祈求的声音,打遍了儿女的电话,笑盈盈地邀请孙子们回家看看。小小的“端午”在地上与彩丝绳逗玩。
小铝锅中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拳头大的粽子在水中微微翻动,粽香与枣甜溢满小屋,混着艾草的清凉幽微。儿女们寻味而来,大人小孩,浩浩十几人。许久未听到老人这般爽朗的笑声——儿女远走高飞后,只剩父母在原地等待。
“端午——端午——”像逗弄满月的婴儿,老人拿着系了小球的丝绳,又捏一角粽子,眼中溢出了温柔与慈爱。“涵儿小时候,也这么爱闹。”小猫张着大大的绿眼睛,用沾了艾草香的脑袋,蹭老人干枯的手。黄昏的阳光,带着温柔的暖橙色余热,照亮老人历经风雨仍怀希翼的脸庞,照在“端午”毛绒绒的身上,将身影拉得细长,照在它绿色的眼睛里,把眸子镀满金黄。
老伴在一旁拨弄着艾草枝叶。电视里是龙舟赛直播,儿女喧笑间把晚餐端上桌,厨房的当啷声此起彼伏。不起眼的角落里,老人和猫,占据整个世界。
墙外的爬山虎,绿芽長了一层又一层;家中的艾草,每年准时弥散出清幽的香气;子子孙孙,借着“端午”的由头,在端午相聚。巴掌大的“端午”被几载粽香喂长了许多;活泼好动的性格在五彩丝绳的牵引下,变得怡然静和。无需牵挂,无需命令,一个眼神,一声轻咳,数年相伴,老人和“端午”,故友般心意相通。
午后的阳光依然是暖暖的,院中的杨树已经枝繁叶茂,“端午”依偎在老人身边。细碎的阳光洒在“端午”略失光泽的毛皮上,照在老人眼角的皱纹上。
抿一口软糯白粽细细品味,慢悠悠编一根五色丝,“端午——端午——”不再似从前硬朗,老人的声音平添沧桑。“端午”悄悄从藤条椅下钻出,伸长脖子,静静等待老人为它系上端午节的丝绳。“过了这个端午,你就十三岁了,我们两个老人……”老人轻轻笑着,不再说下去,只把一角甜粽喂给“端午”,等着儿孙们前来拜访。
露来霜往,年复一年,老人和“端午”一直相守,等待着端午这一天,粽香和儿女们的欢笑声,一同飘洒在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