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帮他死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夜九点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专心跟汉字较劲,整个空间几乎是寂静的。“主人——那家伙又来电话啦——”儿子给我设置的怪异手机铃声骤然响起,吓了我一跳。
  拿起手机,见是陌生号,有些不耐烦。按下接听键放到耳边,还没来得及出出声,对方声音已急急地传过来:“你是王家二女娃子吗?你快回来,你老头快不行了!”
  心像被根绳子拽着,“呼”一下子吊到嗓子眼里:“我父亲咋了?”
  “被你哥下毒,只剩一口气了,再不回来就来不及了。”
  下毒!我脑袋一炸。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我没有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只是算计,我还来不来得及。老父母还住在山里老家,距市里六七十公里,其中一二十公里是山路。我希望我会飞,此时。
  我没时间换掉宽松、臃肿的居家衣服,抓了钥匙就冲出家门。上车后,脚在离合、油门、刹车上来回不太利索,才想起还是拖鞋,想起没带钱包,没带证件。幸亏接完电话手机没离手。边开车,边打同住一市三妹的电话:“快!父亲又被大哥下毒了,快不行了,带点钱赶快下楼,我来接你。”
  听到三妹那头:“剁头死的……”我啪地挂了电话。
  
  二
  
  知道三妹是说大哥。三年前,大哥给父亲下过一次毒。把农药兑在父亲床下的酒壶里。那次父亲差点丧命。事后父亲在我们面前老泪纵横了好几回:“孽障!我上辈子造了啥孽,这辈子生了这样个孽障!我这条老命会葬送在他手里。”
  我们一再劝他不必想得太多,大哥那样的人,何必跟他一般见识?他也只是一时糊涂,干了蠢事,不可能还干。
  其实我们心里并没底,对于大哥,我们除了软硬兼施、连哄带吓。再别无他招儿。父母生了六个儿女,我们下面这五个不说智力拔尖,起码在大众人群还能应付,偏偏大哥弱智。用我们老家的话说是个“苕”。这样的人就算送进公安局也没人收他,何况我们真送他进去?我们只能一次次对他说:“你若真毒死了父亲,公安局会抓你去坐牢的。”
  心里没把握没坐过牢的他对“坐牢”这一说法害怕几分,只好再补充说:“你咋正(这样)苕呢?他是我们的老子,我们姊妹六个才他这一个老子。死了我们都没有了,你懂不?”
  又想,他既然给父亲下毒,才不在乎他是否有“老子”,只得又说:“你若把他毒死了,从此后我们大的、小的,再没有一个人管你,不给你饭吃,不给你衣服穿,病了疼死你我们也不给你治,老了躺在床上爬不动我们也不来过问。你信不信?你信不信?”似乎这条最管用,大哥的眼里终于汪出泪水。
  可他竟然又下毒了。孽障!还真是个孽障。我拿手在方向盘上狠狠地拍了几掌。狠不得手掌是落在他脸上才解恨。虽然他比我大十二岁。
  其实三年前的投毒到其底我们也没弄清楚确切的原因,我们那时也忽略了原因,只是侧重于如何杜绝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当时只是大致判断,可能是因为大哥跟父亲都爱好的那口酒。
  父亲从年青就贪酒,六十多岁高血压导致血栓中风后,我们反复叮嘱不要贪酒,他依然没有戒掉这口。这基因遗传给了苕大哥。都说自己懒见不得别人懒,自己好吃见不得别人好吃,父亲与大哥也是这样。父亲贪酒,见不得大哥也贪。买了酒怕大哥喝,所以不在饭桌上大大方方地喝,而是藏着掖着背地里吃零嘴儿。大哥一个苕人,手里是不过钱的。若是家里根本没酒也就没什么非分之想。可隔三差五闻到父亲的酒味,更勾起他胃里的酒虫儿,得不到父亲的体恤。酒瘾的累积转化成对父亲的不满到恨意。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祸:“你不让我喝,我让你也喝不成,永远喝不成。”于是把农药兑进父亲的酒壶里。
  当然,这是我们的猜测。我们只确定了父亲酒壶里的农药确实是大哥下的,至于他的心理历程我们没有耐烦细致追问。
  
  三
  
  三妹一上车,就不断地拨父亲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这说明父亲确实危在旦夕。母亲耳聋,大哥是个苕,我们特意买给他们方便联系的手机一直是父亲一人操控。
  “祸害!他自己咋不喝药死了算了,还省心。”三妹气极,口不择言。我顾不得各处的限速标志,尽可能快地往市外冲去。幸亏现在回老家的那段山路也铺了水泥路面,若还是以前坑坑洼洼的毛坯路。那只能干急不出汗了。
  我知道三妹也只是说说而已。即使这次大哥真正毒死了父亲,我们又能对他怎么样呢?最多扇他几耳光、踹他几脚。虽说他是我们的大哥,可他比小弟大了二十六岁。其实是他帮着父亲养育我们长大。
  因为家贫与弱智,大哥从小没上过学,十二三岁就随父母到农业社挣工分,后来土地分到户,全家三代十口人吃饭,老的老,小的小,母亲一直体弱。只有他跟父亲两个硬劳力种地。成天牛一样苦劳苦耙在地里。现在虽然才四十多,看起来已像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弯腰猴背的。五个弟、妹大一个飞走一个,最后唯有大哥陪着父母住在山里。说起来他是个苕,可父母身边挑水、砍柴、种地、种菜、喂猪。哪一样少得了这个苕?
  “自从老爹去年秋后身体大不如前,指望他伺候,他在老爹面前就登鼻子上脸的,以为老爹日落西山,已不把老爹放在眼里。开春接他出来住院时那样掰碎了跟他说,以为他可听懂了。这才几天,又干出这蠢事!他到底还是不是人啊,咋就不听人话,不干人事?”
  三妹无法获知父亲的实况,只能挖空心思地自我纠缠。
  去年秋天,父亲多年的高血压、血栓,又加上新查出来的冠心病,已失去行动能力,只能或坐或躺。靠体弱多病的母亲搬动他都是困难,幸亏大哥。可父亲隔三差五打电话向我们投诉大哥对他的怠慢,跟他对抗。
  没想到今年开春后连大哥也病倒了。也真是苕,病了只知道不吃不喝地躺着。四天后父亲才通知我们。等接到医院,本是小毛病的阑尾炎已化脓、烂完,并引起腹腔炎。然后还有胆结石,还有胃炎。
  十天后出院,想着母亲对两个病人的无能为力,就没立即送他回去,而是接到三妹家养了十多天。我在老家帮母亲照顾已不能自理的父亲。
  在三妹家,三妹问大哥:“生病难受不?”
  大哥说:“难受!比死还难受。”
  “死才不难受呢,死只是可怕。”三妹笑。“开刀疼不?”
  “疼!比没开时还疼。”
  “那晓得不给你开了。”三妹又笑:“现在还疼不?”
  大哥憨憨地笑笑,按按伤口:“按着还有点疼,不按不疼。”
  “你知道你这次生病我们要是不管你,不接你出来住院你会咋样?”
  “咋樣?会死吗?”
  “肯定会死,非死不可。那你现在知道生病的滋味了吧。现在父亲病着,比你病得还严重。一时半会儿治不好的病,跟要死那样难受,知道不?我们离得远,还得工作挣钱,养家、养你们啊,不然哪有钱给你们吃穿,给你们治病?所以我们不能天天侍候他,只有你在他身边,你要听他话,好好侍候他,算是替我们尽孝心。等你老了,动不了了,我们也会像你现在侍候父亲那样侍候你的,天天招呼你、陪着你,给你做好吃的。晓得不?”
  大哥点头,那表情不光是答应、承诺。还掺杂了尴尬,眼光在三妹脸上一闪一闪的不敢落 到实处。是想起了以前投毒父亲的过错?
  三妹跟我说这些时我们都乐观地认为,大哥应该拐过弯来了,应该不会再对父亲干傻事。我们一有机会就劝父亲,一定要对大哥好点,越是苕人,越是能感知别人对他的好赖。其实姊妹们都心知肚明,大哥跟父亲处成那样。很大程度上是父亲对这个苕儿子感情上的淡薄。父亲觉得他苕,牛一样地劳作是他的命。至于关心爱护就不必了,他不会懂。
  
  四
  
  我用一个小时跑完了平时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父亲脸色灰暗,双眼半闭半睁。眼珠子在眼框里打转,对周围事物却没有反应。脖子胸前湿了一片。母亲说冲了绿豆水给父亲灌了一碗。
  四望,大哥畏缩在堂屋屋角里,也知道做了亏心事。眼光不敢看我们。我走到大哥面前,狠狠地摔了他一耳光,手掌生疼生疼的。这阵儿,对这个大我一轮的傻子,跟父亲一起苦耙苦累地养育了我的大哥,我是厌恶的。若是有时间,我想再狠狠地踹他几脚,以他的傻,也许只有疼痛才能让他长记性。但此时一分一秒对父亲都是至关重要的。
  还好,也许是农药质量不佳,也许是大哥的苕劲对药量把握不准,反正父亲又一次捡回了老命。这次父亲更是老泪纵横,声称“再也不敢跟他在一个屋檐下过”。不在一个屋檐下过又到哪里去过呢?无论我们哪一家长期照顾像父亲这样的病人,从时间上力不从心。空间上不方不便。
  
  五
  
  我们姊妹兄弟们一起送父亲回家。其实是要摆出给大哥开批斗会的阵势,想以人多势众、众怒难平的气氛对他产生威慑。如果程度还不够,考虑给他来点身体上的惩罚让他长长记性。刑具都想好了,用二妹夫的皮带。他那皮带是前年过三十六岁时我送给他的金利来,加上两年来在身上的抽拉扯拽,软和,韧性十足,伤皮不伤骨。我们要让他真的疼痛一次。
  快到家时,三妹说:“真下手时你们轻重把握点,他现在也是老胳膊老腿的了。”声音有些喑哑。
  心软的大姐眼泪婆娑地说:“这个苕唉,咋都不长记性……”
  抬父亲进屋安置在椅子上。大哥缩在堂屋与厦子之间的门框边。双眼欠巴巴地在父亲与我们身上瞟来瞟去,又不敢跟我们对视。
  大姐夫一声断喝:“出来!”这是之前大家商量好的章程。
  大哥浑身一抖,身子却往后缩了缩。二妹夫过去一把把他从门框边揪到堂屋正中。“说!前年差点把老爹毒死,投收拾你你心里快活是吗?这又来个二次。”大哥低着头没有吭声。
  “上半年出去住院我是咋跟你说的?你是咋答应的?你心咋都正(这么)狠呢?他是生你养你的亲老子啊,你咋都下得了手?虎毒不食子。虎毒也不食父啊。”三妹拿手指点着大哥的额头。大哥依然无语。
  二妹夫呼一下子从腰里抽出皮带,噼啪一声抽在小桌子上:“说!老爹现在又不能跟你争吃争喝,他哪惹着你了,你总惦记着对他下毒手?”大哥吓得一把抱住头,但依然不吭声。
  我狠了狠心,加入进去:“打,给我狠狠地打,打死算了,让他知道死是啥滋味。他都不想让老爹活了,自己还活着干吗?”
  二妹夫又把皮带在桌子上狠狠地抽了一下,“噼啦”一响,大哥身子又是一抖,终于“哞”的一声哭起来,夹杂着含混不清的语言:“是他自己说没钱,看不起病,活着拖累你们……病着难受。连瞌睡都睡不着……他喘得出不來气,脸都憋紫了……他自己成天说活着是受罪,死了好。死了快活……我问坎上的姑婆婆,姑婆婆也说死了快活,死了一身轻,啥痛痒都没得了。我不想他难受,我想帮他死,我想帮他快活。哞、哞
  听他的理由,我们面面相觑。真是个苕,连哭声都直腔直调的,听着呆而蠢。
其他文献
——岁月的点滴和美好,祝福把青春  给了汽车事业的人……    1、车间门口的迎春花    机修车间门口  那些迎春花无比葱茏  它们一直默默地生长  它们开花时  我就知道春天来了  有一年我挨着它们照了一张照片  就像一朵花开在花丛中    2、后花园    其实,它是车间女工更衣室旁边的  一小块空地  大伙儿都叫“后花园”  老潘师傅种了很多花  有栀子,刺玫,兰草,月季,菊等  冬日的午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后几年,我在东风公司(当时叫二汽)花果车队当汽车驾驶员,虽然那时紧张繁忙的“运输会战”一个接一个,但总还是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而我的全部休闲空间只是那条长不过百米的花果街,当年这条街上的一些故人旧事,至今仍烙印于我的记忆之中。    饭店小焦    当时花果街上只有唯一的一家“国营花果饭店”,小焦就是这个饭店掌勺的师傅。耐不住车队食堂的清汤寡水,我们一帮师兄弟经常到花果饭店来个“
期刊
东风汽车公司位于鄂西北重镇——十堰,始建于1969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公司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建立了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主营业务覆盖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汽车事业。  东风汽车公司老年大学就坐落在十堰市,诞生于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在东风汽车公司温暖的怀
期刊
编者按:  中国书法院自成立以来,至今已连续面向海内外招收培养六届学员共计600余名。2011年6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书法院“第六届研究生课程班、高研班暨访问学者结业作品展”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办。展览集中反映了一年来学员们在思想、观念、表现能力和手法上的诸多突破,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本刊选登部分展览作品,并配发本届学员姜勇的文章以飨读者。    1  燕郊只不过是燕郊,毗邻京城
期刊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经过40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公司主要业务拓展为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主营业务覆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目前,东风公司离退休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万余人。这些老同志为支援祖国三线建设和东风公司的发展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期刊
往年十堰的樱桃都是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成熟,今年由于气温的原因,正好在5月初我们出差到这里的时候成熟了。樱桃由于它成熟采摘的季节比较短,采摘后不宜存放,所以当地的樱桃都是在当天采摘当天就得吃掉,否则就会变坏。那些喜欢吃樱桃的人们都恨不能把樱桃放在自己的冰箱里保存下来,可是樱桃却不干,它好像故意让人们要珍惜它,让人们知道它的特别。  十堰这个地方也不是到处都能种得上樱桃树的,有首歌里不是说“樱桃好吃树
期刊
父亲又提着他那个像灯一样的手电筒下楼了,佝偻着背,脚步沉重,不一会儿就听见楼下单元的防盗门的关门声。我赶紧趴在窗台上看。父亲把灯高高地举着看着他的两棵柿子树。我们家楼下有一小块草坪,父亲从花鸟市场买了两棵柿子树种在楼下。春天种的,光秃秃的两根木棍,到现在九月了,已经长了好几根满是绿叶的枝条。我原以为不会活,还埋怨父亲瞎折腾,父亲没什么话,只是每天将家里洗菜淘米水留下去浇它。开花了,每天去数一数开了
期刊
最后一班渡轮    夜晚 江边渡口  人气依然很旺  波浪似一波一波涌来  等待最后一班渡轮    夜色渐浓  对岸灯火愈来愈密  岸边 翘首瞭望的身影  像群朦胧的企鹅    码头上 飘着烤红薯的香  味  报童叫卖着剩余新闻  书贩子暧昧地兜售性感  卖茶叶蛋的妇女吆喝着打折    月光下 渡轮破浪驶来  在低沉有力的汽笛声中  划了个弧线 靠上码头  舱门豁然洞开  吐出来黑压压的人群   
期刊
弹拨青春    青春,到来时,红日喷云  青春,到来时,浅底鱼翔  青春,到来时,岸柳摇丝  青春,到来时,竹林弄风    青春,到来后,大风起兮,环抱四野  青春,到来后,剑拔弩张,山呼水啸  青春,到来后,侠气万丈,朝暮寒暑  青春,到来后,直奔阳关,高亢凯歌    青春的头颅,碰响阳光  青春的风雨,遁空入地  青春的新月,孤灯伴无眠  青春的修辞,痴心加妄想    青春如阶,展现时代一一风
期刊
文字游戏的魅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游戏都无可比拟的。单说其辐射出来的社会关系,就能把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紧紧地粘连到一起。  袁林和常佳,就是因文字游戏相识、相交、相知、相  袁林是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除了经常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外,还不断有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章,偶尔也有翻译作品荣登大雅之堂。在这座城市小有名气。  一天,一个身着工装的年轻人找到袁林,说:袁老师。我是你的忠实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