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重头戏,我们应该重视。我们的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中包括备课要有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梯度拔高能力和進行有针对性的联系。
关键词:英语教材 利用 策略 主体地位 梯度 针对性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常听学生反映单词记得不少,语法知识也有一些,但就是做不好阅读理解题而且逐渐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针对此问题,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努力,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勤奋的练习,从而逐渐形成能力。在现有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有课文,课文内容多样,体例各异。教师应该抓住讲授课文的好机会,加强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它应该包括下列步骤:
(一)有策略的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准备如何,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但是,准备要有分寸,有策略,要因人因课而异。一篇课文,学生早已读过几遍,课上再读,则如喝白开水,没味道;而生词较多,学生毫无准备,课上教师的讲解则如拔苗助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抛弃那种“只要学生读,教师说答案”的错误观念,而是要首先阅读文章,在掌握意思的基础上,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讲解时给予适当的说明。同时,挖掘文章中思想的闪光点,即对学生学习及生活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强化语言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质。其次,要注重激发心理优势。心理优势是学生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在对阅读课的准备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Music时,先放几段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并对学生说:“Do you like music? How many types of music do you know? Who is yourfavourite singer? ”学生很感兴趣,纷纷用英语描述,既促进了竞争,又为课文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是对阅读教学的铺垫,也是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把握。教师要善于运用技巧,运用灵活的方法,通过巧妙的安排,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
首先,我们使用设疑法。在上课之初教师先呈现一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例如在讲A journey in the forest时,教师可以设立问题:Have you ever had a journey ?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real forest?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are in the forest?以此来展开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向下读。再次,我们使用直叙法。对于比较难的文章,教师要做好准备。用简练的语言直叙其中的部分,增进学生的了解。但是,要注意,讲述要有分寸,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又不能把文章和盘托出。例如,在学The Cat that Vanished时,可以这样引入:The topic of this module is fantasy literature. I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 we have learnt that one of the greatest fantasy novels ever written is His Dark Materials. Could you say anything about its author, hero, heroine or the main plot of the story? We will read the extract from The Subtle Knife, the second book of His Dark Material. It is a little bit difficult for you to understand, so I will give the general idea to it. “Stupefied with exhaustion, Will,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tory , saw a cat coming towards him. The cat behaves in a strange way and then it vanishes. Will is very curious and he finds out a hole in the air. Then he climbs through the hole. We can imagine how fantastic it is to go to a different world.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失去阅读的兴趣。第三,表演法。对于比较长的对话性文章,里面出现的人物比较多,学生阅读时容易把文章的情节混淆,在上课之前,教师找几个同学,将文章排成短剧,在课上展示给同学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做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在讲Necklace时,我安排了几个场景,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上表演出来,既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要有梯度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贯彻到每一节课的安排也是如此。循序渐进一方面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另一方面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由低到高。对学生的促进和提高,要在其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层次,有梯度,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紧迫感,渐渐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首先,内容安排有梯度。对于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考虑到文章的难易程度,从而对教学步骤作适当的安排。如果文章比较容易,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整体开始,从粗到细。先通读全文,完成理解题目,然后,鼓励同学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供大家共同商讨解决,以此来使学生相互促进。而较难的文章,则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其次,能力培养有梯度。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功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根据学生的水平,确定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学Agriculture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找到文章中每段的中心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Dealing with waste时,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waste ? What should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由表面到内涵,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文章内在含义的能力。在教师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的能力如爬梯子,步步高升。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
有人认为,阅读理解,只要多做,能力就能提高,这是片面的。阅读理解,多读多练不可缺少,但是要避免盲目性的,只求量大,不求效果的练习。而是要让练习真正适合学生的水平,适合课文内容,适合能力培养目标,让它真正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成为我们主食之外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添加食品,才真正对我们的学生发展有益处。
首先,我们要有解释说明性练习。对于我们书上的课文,有许多是原文摘录的段落或者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学生若对此不了解不清楚,将给阅读带来困难。因此,设计解释说明性练习,以阅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阅读了文章,又有丰富了知识。例如,在学Oliver Asks for More时,我找来了《雾都孤儿》的小说英文简介,将故事发生的前提部分发给大家,学生非常感兴趣,认真阅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巩固内容性练习。我们的课文有双重功能,既培养阅读能力,又展示新的语言点。对于语言点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摘一定的段落让学生背下来,或背诵其中的句子。另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找同类或与此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再次,要进行总结升华性练习。在教授完课文以后,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达到基本的能力培养目标,还要有拔高性的练习,让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再快一步。例如,复述练习,从有教师提示到无教师提示,培养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改写练习,在学A Medical Conference时,我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小故事,有的学生用正叙方式,有的用倒叙方式,学生间进行交流,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方便,实用,始终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子成.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3]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关键词:英语教材 利用 策略 主体地位 梯度 针对性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常听学生反映单词记得不少,语法知识也有一些,但就是做不好阅读理解题而且逐渐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针对此问题,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努力,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勤奋的练习,从而逐渐形成能力。在现有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有课文,课文内容多样,体例各异。教师应该抓住讲授课文的好机会,加强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它应该包括下列步骤:
(一)有策略的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准备如何,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但是,准备要有分寸,有策略,要因人因课而异。一篇课文,学生早已读过几遍,课上再读,则如喝白开水,没味道;而生词较多,学生毫无准备,课上教师的讲解则如拔苗助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抛弃那种“只要学生读,教师说答案”的错误观念,而是要首先阅读文章,在掌握意思的基础上,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讲解时给予适当的说明。同时,挖掘文章中思想的闪光点,即对学生学习及生活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强化语言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质。其次,要注重激发心理优势。心理优势是学生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在对阅读课的准备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Music时,先放几段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并对学生说:“Do you like music? How many types of music do you know? Who is yourfavourite singer? ”学生很感兴趣,纷纷用英语描述,既促进了竞争,又为课文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是对阅读教学的铺垫,也是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把握。教师要善于运用技巧,运用灵活的方法,通过巧妙的安排,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
首先,我们使用设疑法。在上课之初教师先呈现一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例如在讲A journey in the forest时,教师可以设立问题:Have you ever had a journey ?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real forest?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are in the forest?以此来展开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向下读。再次,我们使用直叙法。对于比较难的文章,教师要做好准备。用简练的语言直叙其中的部分,增进学生的了解。但是,要注意,讲述要有分寸,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又不能把文章和盘托出。例如,在学The Cat that Vanished时,可以这样引入:The topic of this module is fantasy literature. I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 we have learnt that one of the greatest fantasy novels ever written is His Dark Materials. Could you say anything about its author, hero, heroine or the main plot of the story? We will read the extract from The Subtle Knife, the second book of His Dark Material. It is a little bit difficult for you to understand, so I will give the general idea to it. “Stupefied with exhaustion, Will,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tory , saw a cat coming towards him. The cat behaves in a strange way and then it vanishes. Will is very curious and he finds out a hole in the air. Then he climbs through the hole. We can imagine how fantastic it is to go to a different world.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失去阅读的兴趣。第三,表演法。对于比较长的对话性文章,里面出现的人物比较多,学生阅读时容易把文章的情节混淆,在上课之前,教师找几个同学,将文章排成短剧,在课上展示给同学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做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在讲Necklace时,我安排了几个场景,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上表演出来,既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要有梯度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贯彻到每一节课的安排也是如此。循序渐进一方面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另一方面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由低到高。对学生的促进和提高,要在其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层次,有梯度,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紧迫感,渐渐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首先,内容安排有梯度。对于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考虑到文章的难易程度,从而对教学步骤作适当的安排。如果文章比较容易,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整体开始,从粗到细。先通读全文,完成理解题目,然后,鼓励同学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供大家共同商讨解决,以此来使学生相互促进。而较难的文章,则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其次,能力培养有梯度。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功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根据学生的水平,确定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学Agriculture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找到文章中每段的中心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Dealing with waste时,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waste ? What should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由表面到内涵,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文章内在含义的能力。在教师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的能力如爬梯子,步步高升。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
有人认为,阅读理解,只要多做,能力就能提高,这是片面的。阅读理解,多读多练不可缺少,但是要避免盲目性的,只求量大,不求效果的练习。而是要让练习真正适合学生的水平,适合课文内容,适合能力培养目标,让它真正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成为我们主食之外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添加食品,才真正对我们的学生发展有益处。
首先,我们要有解释说明性练习。对于我们书上的课文,有许多是原文摘录的段落或者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学生若对此不了解不清楚,将给阅读带来困难。因此,设计解释说明性练习,以阅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阅读了文章,又有丰富了知识。例如,在学Oliver Asks for More时,我找来了《雾都孤儿》的小说英文简介,将故事发生的前提部分发给大家,学生非常感兴趣,认真阅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巩固内容性练习。我们的课文有双重功能,既培养阅读能力,又展示新的语言点。对于语言点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摘一定的段落让学生背下来,或背诵其中的句子。另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找同类或与此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再次,要进行总结升华性练习。在教授完课文以后,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达到基本的能力培养目标,还要有拔高性的练习,让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再快一步。例如,复述练习,从有教师提示到无教师提示,培养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改写练习,在学A Medical Conference时,我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小故事,有的学生用正叙方式,有的用倒叙方式,学生间进行交流,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方便,实用,始终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子成.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3]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